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朱爱琴 范舟游:贸易顺差表象下的宏观经济繁荣探析 
作者:[朱爱琴 范舟游]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2期] 2009-08-09

 

 

[摘要] 中国在明清两朝和当前这两个全球化时期都出现贸易顺差现象,但二者却存在本质的不同。高顺差并不意味着我国是一个贸易强国,而恰恰反映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软肋。经济繁荣与贸易顺差并存,劳动生产率的过快增长是贸易顺差扩大和企业赢利增长的原因。


  
  一、两个“全球化”时期的贸易顺差
  
  中国“全球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其《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自公元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已经有了经济全球化。当时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后来的荷兰、英国都以中国澳门和菲律宾马尼拉为转口贸易中转站,将中国丝绸瓷器等物品远销海外。那时的欧洲列强对中国的贸易无一例外地都处于逆差,并且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十九世纪早期。”当时西欧各国及其殖民地出产的香料等初级产品根本无法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到平衡,他们就只能从美洲大量掠夺白银支付给中国。据全汉升先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统计:1571年~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四亿西元(比索),其中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流入了中国。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西属美洲的白银产量赶不上迅速增长的对华贸易所需的货币量,这使得欧洲国家靠输入美洲白银来维持的对华贸易难以为继,这时他们想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平衡了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甚至还有大量赢余,而中国的白银却大量外流,这引起了清朝晚期国计民生的凋敝与衰败。明清之际的中西贸易,中国基本上居于核心地位,在中国流通的白银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货币。如果说历史上的中国靠的是无与匹敌的制造业使世界臣服,那么当今美国就是靠无限的货币创造能力俘获了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出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除少数年份以外,长期处于巨额外贸顺差之中。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对外贸易顺差开始不断扩大,1995年突破100亿美元,2007年达到2622亿美元的顺差高峰,而且这样的贸易顺差还将维持很长时间。中国进口商品集中于原油、铁矿石、机械设备和其他原材料,出口商品则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生活消费品、原料类消费品等。这些出口商品大多是凭借低成本打开国外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贸加工企业形成的出口产品。

  中国在全球化的两个时期虽都存在贸易顺差,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明清之际的中国雄踞世界,而现在无论在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历史上的中国对外造成的巨额顺差是凭借它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丝绸和瓷器)形成的。而现在,中国对外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出口加工形成,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下,中国仅分得一小瓢羹利益。如果明清曾经有过的巨额贸易顺差可以看作是“历史的辉煌”,那么当前的高顺差却不意味着我国是一个贸易强国,而恰恰反映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软肋!
  
  二、经济繁荣下的内在因素探析
  
  正常情况下,一国的经济出现繁荣和过度繁荣时,往往在贸易上总是出现逆差。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宏观繁荣几乎总是伴随着贸易逆差。宏观上看这些年国内投资需求增长非常快,导致投资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甚至达到GDP的一半,也就是在这个时间里出现了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

  从理论上分析,宏观经济出现如此现象,显然是国内储蓄增长快于国内投资。经济繁荣与贸易顺差之所以并存,是需要输出一部分国内储蓄才能基本做到宏观总量平衡,维持国内物价的平稳。2000年以后家庭储蓄占GDP比重实际上是相对下降的,只有政府和企业的储蓄是上升,尤其是企业储蓄占GDP比重上升特别显著。如何解释企业储蓄近年来这一出人意料的变化呢?从定义上看,是因为企业部门的赢利水平增长更快了。研究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中国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国有与非国有)的增长都超过了10个百分点。为什么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大改善了呢?似乎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中国企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它持续超过了工资水平的增长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加快,持续超出工资水平的增长速度,就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其实,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的现象在中国出口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从出口业绩这个角度看,出口竞争力的超常增长实际上帮助解释了为什么经济繁荣会与贸易顺差并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工资增长的这个事实既解释了出口过快增长(从而贸易顺差扩大),同时又解释了企业赢利增长(从而企业储蓄增长)的现象。在宏观上,当国内储蓄因为企业储蓄增长而不断增大时,贸易顺差的出现就应该被理解为输出国内储蓄的现象。

  为什么我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年来获得如此快速的改善,而工资水平却跟不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原因之一是采纳的有效产业政策的结果,吸引外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改进,当然更重要的是经济中有一个不为人正面关注的探险机制:一旦生产率高的产业和产品被发现,就会有持续不断的进入和竞争,这个常常被称为“重复建设”的恶劣现象,却可能解释了生产率的加速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的国家,同时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和效率也世界罕见。这个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弹性使得工资水平尽可能地反映了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只要保持着劳动力市场这一充分自由的特征没有改变,工资水平就不可能有显著和过快的增长。历史常常惊人相似,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总在有意无意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要在提升企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练好内功上下更大的功夫。
  
  参考文献:


  [1][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0
  [2]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上册)[M].香港:新亚研究所出版社,1976.57
  [3]全汉生:自明季至清中叶西属美洲的中国丝货贸易[J].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4/2,1971


相关文章:
·朱爱琴 范舟游:贸易顺差表象下的宏观经济繁荣探析
·奴隶制的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
·李德水: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只是过路财神
·Richard McGregor:“中国贸易顺差超过千亿美元”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