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清华简”释读:周武王乐诗“重见天日”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2009-06-01

    本报北京4月25日专电   “对周武王时期乐诗的最新发现,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一共14支竹简,其中部分已残断,但总体上已经完整。”今天,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对外公布了“清华简”释读工作的最新发现。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告诉本报记者,自今年3月起,清华大学启动“清华简”初步释读工作以来,已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而此次周武王时期的乐诗“重见天日”,无疑具有重大历史与学术价值。特别是“清华简”中发现多篇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尚书》佚篇,有望揭示《尚书》原貌。
   
     去年7月,由清华校友捐赠,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从境外抢救入藏清华大学(本报2008年10月23日第九版曾作报道)。据初步统计,“清华简”共2100枚,整简比例很大,且竹简上一般都有文字。“清华简”形制多样,最长的达46厘米,最短仅10厘米左右。竹简上的墨书文字出自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结体精整。在少数竹简上,还有“朱丝栏”的红色格线。经测定,“清华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5±30年,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李伯谦、裘锡圭等11位权威专家在鉴定后,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将对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产生深远影响”。其后经过清理浏览,初步确认此批战国竹简共2388枚,性质为书籍,大多与历史相关,且竹简中有《尚书》与编年体史书。
   
     据李学勤教授介绍,此次最新发现的周武王时期的乐诗,其竹简一共14支。简上记载了周武王八年(在伐商以前,尚处于商朝末年)征伐耆(qi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武王、周公(武王弟弟)、毕公(武王弟弟)、召公(与武王同辈、身份不确定)、辛甲(大夫)、作册逸(史官)与师尚父(即姜太公)等人,在典礼中饮酒赋诗的经过。赋诗的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教授对本报记者   说,依据《尚书·西伯戡黎》与《史记》等记载,历代学者都认为“西伯”即周文王。虽然在南宋时,有学者对此表示过怀疑,认为依据当时形势,周文王攻伐耆国的可能性很小,对“西伯”即周文王一说提出质疑,但此质疑历来不成为学界主流。“此次周武王乐诗竹简‘重见天日’,对于佐证‘西伯’应为周武王一说,提供了具有很强说服力的证据,而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征伐的时间为周武王八年。”李学勤教授表示,释读过程中的这一发现,可以说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在竹简上可见周公饮酒时,在将饮未饮之际所吟诵的一首诗,竟与《诗经·唐风》中《蟋蟀》篇相关,此发现同样“前所未见”。“《诗经·唐风》中的《蟋蟀》篇,历来被认为是‘刺诗’,意在对周宣王时代晋釐(厘)侯的讽刺;而此次的新发现,极有可能在传统观点外提出新说。”李学勤教授表示,此篇竹简既具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尤其是秦代以后,乐经已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重要性。
   
     据介绍,这批“清华简”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尚书》内容。秦代焚书使《尚书》大多佚失。“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清华简”有望使人们了解更多秦代焚书之前《尚书》的面貌。李学勤教授介绍说,目前清华已经整理出了“清华简”中最早编排起来的一篇简书,这篇简书原来没有篇题,专家根据篇文将题目定为《保训》,记载的是周文王临终对其子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的遗言,里面讲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是过去没有人知道的,所包含的中道思想还很有哲学意义。《保训》完全是《尚书》体裁。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有三分之一的“清华简”已被初步浏览,但由于“清华简”数量庞大,文字难释,竹简又经过流散,需要重新缀合、排比、释读,整理任务将相当繁重。另外技术性的保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要全面了解“清华简”的内容,现在尚不可能。据李学勤教授透露,有关“清华简”的讯息简报与整理报告,计划在2011年4月正式对外公布。
   
相关链接:
   
     周武王于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中,饮酒时所赋诗歌如下(释文试用今字代替古字)
   
      周武王致毕公的诗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
   
     任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壮方武,穆穆克邦,
   
     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周公致毕公的诗
   
     英英戎服,壮武赳赳,
   
     毖精谋猷,裕德乃究。
   
     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
   
     既醉又侑,明日勿修。
 


相关文章:
·马文增:论清华简与“古文《尚书》真伪”之关系
·马腾 曾志才:清华简政论彰显贤能制度理念
·新京报:李克强与清华教授对谈“清华简”
·访谈︱郭永秉:清华简之“高大上”,足以抗衡汲冢竹书
·清华简五《汤在啻门》释文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