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王小韦:不要动不动就扣“告密”的帽子 
作者:[王小韦] 来源:[] 2008-12-10

近来,许多媒体时评版面频频出现一个文革时代的词汇——告密。新闻事件源头一件是湖北大学数计学院07数学2班近日出台了一个规定,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梢自己的一言一行。此活动开展以来,效果良好,迟到的同学没有了,提前到教室自习的人大大增加了。而另一件是女学生以“反革命”告发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杨师群教授。

针对这两件事,不少媒体纷纷以所谓《当代大学不需要告密的天使》《鼓励告密会让人人生活在恐惧仇恨中》等类似的标题纷纷予以谴责,而且还把“学生可以告老师,儿子可以告父亲,老婆可以告丈夫”的文革时代再拉出来鞭尸一通。

汉语词典中告密的词条解释是:向上司或有关部门举报别人的秘密。既然告密是举报别人的秘密,从法律意义上讲显然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

仔细分析湖北大学某班实行的盯人战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作为学生个人隐私,理应受到学校的保护,当然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迟到早退显然是违反校规的,理应受到校规的处罚。但是大学老师为规范管理学生,想出的“盯人战术”,紧盯每一位同学有无上课迟到、早退在法律层面上有侵犯学生隐私权嫌疑。因此,湖北大学“盯人”事件不过是校方侵犯学生隐私的法律事件,并不是政治话语上的告密,更是跟我们早已远离的那个时代毫无瓜葛,媒体时评作者言之凿凿以“告密”的政治话语棒打湖北大学,那种“战斗”的姿态,那种政治话语挂帅的姿态,倒是让人闻出不少文革气息。

再论及杨师群“反革命”事件,两名女学生没有举报杨师群的秘密发言,而是公共发言,不能算告密者,而是检举者。不管杨师群教授在大学课堂上讲了什么,都是公共发言而非个人隐私。作为公共发言,杨师群教授应该对自己的发言有最基本的责任担当。如果一个教授对自己的公共发言没有一丁点的责任担当,那么他就是在亵渎自己自由发言的神圣权利。而作为两位女学生,当然有权利在课堂上跟大学教授辩论,更有权利针对大学教授的言行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哪怕是“无理”检举。言论是自由的,但这不代表剥夺了两位女学生检举的权利。想告的人请去告,想公共发言的人请自由发言。在此事件中,同是作为公民的杨师群和两位女学生都在行使自己的权利,错的是校方和公安机关竟然煞有介事的进行谈话调查取证。媒体时评纷纷批评两位女学生的“告密”行为,扯出学术自由和引言获罪,显然是打错了靶子,该批评的不是杨师群更不是两位女学生,而是作为事件中立方的校方和公安机关。女学生检举老师“反革命”与媒体时评作者文革话语式的痛批女学生,恰恰是一枚“文革式”硬币的两面(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无比正确)而这两个简单的对立思维并不能导出一个正确的未来。

中国30年的经济和社会开放,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元社会的雏形,尽管这个多元社会的中立者并没有足够的成熟,但毕竟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法治社会。不论是湖北大学的盯人事件还是杨师群“反革命”事件,不过是多元社会下的边缘性事件,它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行为和话语,而是这个多元社会中的微小一元。但可惜的是,媒体时评作者对这两件事的评论简单的纳入了非黑即白的两元对立中,学生相互盯人就是告密,学生检举老师就是文革的回光返照。当然这两件事都是非常荒唐的,但是某些时评作者拿着跟反对方一样的棍子,操着和反对方一样的“文革”话语方式,更值得批评和反思。媒体时评理应用多元社会的思维方式冷静分析和评判社会事件,而不是频频的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对立中。告密作为文革政治话语早已远去,当然文革时代的一些思维方式还在这个多元社会中有遗留,但已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话语。可惜某些主流时评作者竟然还采取给当事人扣告密者帽子的文革方式,扯出文革,扯出历史,扯出上千年的告密文化,这跟告老师反革命的女学生有何区别?那些所谓的时评家,请不要动不动就扣“告密”的帽子。


相关文章:
·南怀瑾:不要高估他人而毁灭自己,他们的祸根早已埋伏
·毛主席说,不要认为中国什么都是好的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奉劝北约不要把黑手伸进亚太
·王小强:查了十个版本《商君书》没有找到秦晖无数次引证商鞅公然声称要杀富
·王小东: 我们需要有远大视野的精英, 而不是猥琐化的精英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