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谭根林:用循环经济学看4万亿的投资 
作者:[谭根林] 来源:[草根网2008年11月20日] 2008-12-07
循环经济学从两个方面来分解人的经济循环运动(参见《循环经济学原理》第三部分,经济循环运动),一个是技术的角度,另一个是从权利与制度中的人的角度。从技术的角度看,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循环运动,第二个层次是产品循环运动和货币循环运动,第三个层次是生产活动、分配活动、消费活动,第四个层次是人、制度、货币、环境要素、生产资料、产品及科技及管理水平。从权利与制度中的人来看,人的经济循环运动第一个层次是所有制,第二个层次是分配与再分配,第三个层次是供需与价格,第四个层次是资产。

  扩大投资能不能救经济?从唯物辩证法哲学上讲是不能的,一个政府,如果她想经济增长就增长,想经济不怎么增长就不怎么增长,这是什么逻辑?典型的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逻辑。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背后的逻辑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矛盾的。救市,就哲学层面而言,就是这样的逻辑。从生产和分配的角度看,救市用的是典型的分配决定生产,这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是矛盾的。至于为什么会陷入如此的悖论,和我们国家长期宣传的功利和实用主义有很大关系。从思想上看,我们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功利主义加实用主义所产生的。

  从循环经济学的角度看,4万亿投资来保经济增长属于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即分配与再分配的问题。而分配再分配都是在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在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改变分配的方式来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样的生产发展是畸形的。畸形的发展将会导致更大的经济危机,因为就现在而言,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生产目的发生了变化,由满足人的需要变成人控制人的游戏,这个我们看一下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就有答案了。

  4万亿的投资怎么来?有这么几种来源。一是财政收入的钱,二是发债借来的钱,三是破坏货币发行制度,滥发货币来的钱。由于货币是财富的分配手段,它可以分配现在存在的财富,也可以分配未来的财富,只要政府能够把这4万亿的投资收回,理论上讲就没有什么问题。当然,政府收回4万亿投资是有可能加大社会贫富差距的。

  如果4万亿的投资来自财政收入,就目前而言,财政收入一是来自于税收,二是来自于卖地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将纳税人的钱、支付土地出让金的钱转移到4万亿投资领域里来。这4万亿的投资有多少能够转化为满足人民需要的工程,多少能够转化为科技及管理水平的进步,多少能够转化为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存在太多变数。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作为标准的经济学,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本身就是经济危机产生的理论基础,而用产生经济危机的理论来挽救经济危机,这本身就是不可靠的。另外,税收收入、卖地收入,最终的承担者是老百姓,用老百姓的那点可怜收入刺激经济,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让老百姓更加没有购买力,经济进一步衰退。

  如果4万亿的投资来自发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意味着未来老百姓负担的加重。虽然有观点认为内债不是债,因为可以发新债还旧债。政府发行债券,买债券的钱本身来自于银行存款。这等于将贷款的钱,以发债券的方式,一方面增加影子货币,为未来的通货膨胀作准备,另一方面将企业的投资转移到政府手上。企业不投资如果是因为吸收货币的能力问题,也就是投资回报问题,政府投资就更加存在相同的问题。当然,如果是结合改变所有制,效果就完全不同。

  如果4万亿的投资来自于破坏货币制度,通货膨胀将会由货币循环运动传导到产品循环运动,最终影响生产。

  从循环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如果真的想让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所有制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分配再分配、供需与价格或者资产层面下功夫,因为这些都是治标的措施,而不是治本的措施。

  参考书目:《循环经济学原理》


相关文章: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的反思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陆寿筠:西方政治经济学——从单一价值源泉论到世界资本霸权
·翟玉忠:中国古典经济学及其三原则——储备原则
·翟玉忠 :​中国古典经济学及其三原则——均平原则
·翟玉忠 :​中国古典经济学及其三原则——自然原则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