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中国古典学术概念正名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者:[翟玉忠] 来源:[] 2008-10-11

中国学术史上,很少有概念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误导国人。它暗示,西汉武帝时期儒家就取得了学术正统的地位,中华文明的主体就是儒家文明。

事实上这句话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汉朝人的观念中,儒家本是百家之一,怎么可能罢黜了儒家又独尊了儒家呢?

今天,我们打开《汉书·艺文志》还能清楚地看到,时人只将儒家列为诸子百家之一。《汉书·艺文志》是根据西汉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改动不是很大。诸子中儒家共列出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班固加入杨雄一家三十八篇。推崇儒家的班固特别为长期以来世人质疑的“儒效”(儒者的作用)问题作了笼统地辩解,并指出当时儒家已经衰微,上面说:

“儒家学派,其源头来自掌管教化的司徒.其宗旨是辅助君主顺应阴阳提倡教化。它研习六经,专心于仁义之间,遵循尧舜之道,效法文武,以孔子为宗师,来显示他们言辞的分量,其道最为高深。孔子说:‘如果要对人有所赞誉,就要对他有所考察。’唐、虞的鼎盛,殷周的兴旺.已经证明行之有效。但不甚明智者已经不知其精妙细微之处,而偏邪的人又随着时代进退,违背偏离道的根本,只是用来博取众人的尊敬。后来的人以他们为榜样,因此《五经》互相矛盾,儒家学说渐渐衰微.这就是见闻寡陋的儒生的弊端。”(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

《汉书·艺文志》儒家中记“《孟子》十一篇”。汉文帝时已经把《孟子》作为经书的传,立于学官,设置博士,称为传记博士。但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后废置传记博士,《孟子》又回归《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地位。

《孟子》一书的命运说明汉武帝并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上汉武帝作的只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六经”是什么,是时人认为的中国国家学术王官学的基本文献,《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部经典的统称。换言之,汉武帝是要复兴王官学,独尊王官学,而不是要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语出《汉书·武帝纪》班固对汉武帝的赞誉之词:“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意为:赞曰:汉承接了历代弊端,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注重养民,对于考究古代礼乐制度之事,还很缺乏.孝武帝刚刚继位,卓有远见地罢黜百家,突出《六经》的地位。)

恢复王官学,自孔子时代以来呼声越来越高,比如《庄子·天下》就对诸子各引一端的作法大为不满,慨叹诸子百家皆各入迷途而不知返,也就不能合于大道了,道术将要为天下所割裂!上面说:“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还引用《易经》中的话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汉武帝从上台伊始就开始作恢复王官学的工作,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他批准了丞相卫绾的一个建议,堵住了治晋法家(不包括齐法家,西汉治国理念黄老之学是齐法家的核心)和纵横家学者的举贤良仕进之路(注意:只是举贤良一途,不包括其他仕进之路,汉武帝朝治百家者多矣!)。《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秦:‘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罢各家传记博士官,只设置《诗》、《书》、《春秋》、《礼》、《易》五经博士。

到底什么时候偷梁换柱,变“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为二十世纪诸多知识分子乐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明确第一个提出这一思想的人,他就是西汉一代儒宗董仲舒。具体时间发生在武帝置五经博士两年之后。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正式提出:“《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师所讲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所以处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统一的标准,法令制度多次改变,在下的百姓不知道应当怎样遵守。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汉书·董仲舒传》原文:《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接着,班固也只是说汉武帝“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而没有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书·董仲舒传》载:“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与司马迁的说法大体一致,《史记·儒林列传》上说:“与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今天我们知道,汉武帝复兴王官学,“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努力并没有成功。因为《五经》在当时已经相当程度地儒化了,比如《春秋》就经过了儒家义理化处理,《尚书》中的《逸周书》也早已被删除,其身边又不乏儒臣,诸子之一儒学取王官学而代之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历史证明,这还需要一千多年的时间,直到南宋朱熹编定《四书》,《五经》的地位才落到了儒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后面。也是在宋朝,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皆成了异端,《四书》真正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朱熹作《孟子集注》,使孟子不再是先秦的子,也不再是西汉初年的附于经的“传”,而成为“王官学原典”一样的经!

儒学取代中国国家学术王官学是中华文明衰落的象征,尽管二十世纪儒家已经彻底失去其独尊地位,但它还是增加了我们复兴中国古典学术,重建人类社会科学的困难——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思想早已侵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清除这些事实偏见和学术虚伪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作!

 


相关文章:
·翟玉忠:六经——中华文明的顶层设计
·翟玉忠:《大学》“德本财末”思想的时代意义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