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人物
wuming:农业与工业双重耕战的绝世战略家毛泽东 
作者:[wuming] 来源:[] 2008-09-24

讲到耕战必须要先解释耕战,耕战字面意思很好解释,一边耕田一边打仗,而字面意思下面的内涵就深刻的多,笔者以为耕战应该理解为全局一元主导下的持久强对抗。这个定义可能不全面,但大意如此。

耕战其实最主要的内容既不是耕也不是战,而是全局一元,在全局一元的主导下协调个体生活和整体性与外界强对抗的关系,这个协调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但它往往看不见。秦国之所以能从战国七雄中胜出,就是因为他这个关系协调的最好最合拍。为了调动个体参与整体与外界对抗的积极性,所以就要把个体的利益与外界对抗紧密相联系,在这个大原则下商鞅发明了不少军功与个体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相联系的奖励措施,这里不多细述。整体与外界持久强对抗就需要物质保证,所以为了加强经济方面对对抗的倾斜(主要是军事,还包括其他),所以商鞅在这一原则下又发明与支持强对抗提供经济保障相联系的奖励措施,也不细述。这样以对抗促生产,以生产济对抗,良性循环,生生不息。只要度把握的好策略正确,在这种持久不断的强对抗中,必定能够撑跨对抗的对象,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全局一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整体协调一致。归根结底是一个 “一”字。有一字才能协调这个关系,有一字才能有全局之说,而与一相矛盾的是多,政出多头,政有所阻,必然干扰耕战,所以秦国对宗室限制是最严的,打击是最厉的,整个战国秦国没有出过类似于四大公子的人物,就是因为秦国始终是在一元全局主导下。说了这么多,笔者的意思就一个,个体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相统一、相一致是耕战的核心,耕战社会就是一个个体融入整体的社会,自我与社会的我是统一的,只存社会地位或关系与自我暂时的矛盾,不存在自我与社会大方向的矛盾。秦统一后将这种全局一元的社会复制到了整个中国,从此九州一元、万众一心,便是历史的归宿,文化的准绳。对于动不动就用洋词进行自虐的大学问家们,九州万方几千万人口,你就看到皇帝了,他是世袭的就是专制,他要是把位置传给你是不是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呢?几千万人传给谁也是传给一个人,其他人还不是被专制?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各省、道、州、县衙门的权利都不是权利?你的心就是高,名气就是大,皇帝几千万人几百万平方公里就专对你一人使权利,就把你坑了,就对你专制了。对于这种权盲,权利之盲请你不要再丢人现眼侮辱先人高明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了,这种制度至今都是领先世界的。至于最高权利为什么在农业社会要世袭不在本文讨论中。请权盲谅解。

自秦以后凡是中国分裂,又进入一次类战国的割据,就会有高明的政治家仿照商鞅的耕战精神(这里是精神,不是完全的模式),建立牢固的根据地,进行波浪式的兼并,应该说谁把这种精神发扬的最好,谁就最有可能统一中国。高祖拥三秦,光武据河北,元璋立江淮,都是深根固本以图后拓。将这种耕战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也都成了后世的楷模。

这种王朝更替的耕战重演,注定要有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就是工业化的到来。

在工业化到来前中国最后一次分裂,进入了所谓民国,这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要重新统一,必须重新走上农业耕战之路。可是这时世界给中国的思想冲击,使中国人一部分人精神上先进入了工业社会,这部分人想用工业社会的精神,领导农业社会的国家,就出现了悖论,所谓的共产党路线错误,皆是受了西方工业风而患的严重头风病的反应。而中国从来不缺清醒深刻的人,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战略家—毛泽东。

正是毛泽东创造性的把中国的耕战文化与西方的工业理论相结合,发明了一套,以热兵器对抗、电报传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的根据地耕战模式,排除了理论大爷的巨大干扰,完成了祖国的统一(由此,理论大爷又发挥自己的作用搞了个新概念---毛泽东思想,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笔者看了那么多关于毛的书没有找到解释),并用以中国智慧为底蕴的战略战争观及战役战术手段,在武器悬殊极大的情况下进行了高强度的武装对抗,顶住了工业第一强国的钢铁洪流,完成了祖国安全基础的奠定。中国近代一直打的是热战,但却没有热兵器的生产能力,这一代人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后世不复自己之哀。时间进入1954年,保家卫国的战争结束,中国进入全面的建设时期,重点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重点是军事工业化。只有国家安全不受威胁才有民生的发展,这是前提。

一、艰难的探索

毛泽东和他领导的战略核心都是农业社会成长起来的,不管他们看了多少洋书,嘴上多么革命,他们都深刻的继承者农业传统的中国文化,同时他们又必须努力奔向工业社会,开辟工业社会的道路,中国没有自己的工业,为了救亡他们也没时间构想本民族的工业社会及文化。时间仓促,一切都是西方传来的。但经验不能照搬,模式不能硬套,一切要自己摸索,而懒汉或者低能的人才会照抄、照用,削足适履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然头破血流也是一贯的结局。毛泽东面对的就是屁股和头脑都坐在农业基础上,伸手抓未知轻重的工业杠铃这种局面。象所有探索者一样,毛泽东的第一次探索,遭到了客观事实对自己意识的无情矫正,他在探索中受到了以往经验的干扰,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相当大,应该说,处于极度迫切需要农业奔工业的中国来说,领导人的这种探索反应的是整个中国的心,他实在是太迫切了。不管你的主观动机是多么好,但作为政治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损失,你是要负责的,毛泽东的功劳大家都是知道的,他负的起这个责,动机良好,功远大于过,人民依然信任他,毛的心中肯定也是不服输的,他在总结经验教训。决心弥补过失,再立新功。他回头发现,探索之所以失败或者损失之所以这么大,原因出在执行政策的官僚身上,是他们为了染红自己的顶子,虚报瞒报,致使中央产生错误的判断,没能及时调正政策,而这种大面积大规模错报虚报的局面,毛并没有遇到过,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干部队伍,于是,他从上而下实行了清算,进行了四清,但收效甚微。

他经过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病根,以前干部能够坚决贯彻政策是因为有个很强的敌对面,他们需要百姓的支持,而现在这个对立面不存在,他们不需要百姓的支持,需要的是政绩,需要的是上面的赏识和看重,这才是建国后的干部和建国前判若俩人的原因。这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社会的官僚的特点,而农业社会,是静态的,联系是缓慢的,官员沟通是要书信的,稍远一点就需要个把月,而现在则是工业化条件,广东的官僚和黑龙江的干部拿起电话十几秒就能联系上,这在以前需要走六个月以上,这种差距是不可想象的,各省各市各县好的有直通电话,差的也有电报,有广播有报纸有火车,他们沟通要比农业社会用驿站传递信息的能力强十万倍以上(最保守估计),也就是说,建国初期的官僚沟通结网能力是以往农业社会官僚的十万倍以上,而这时的百姓还跟以往农业社会的百姓一样,一辈子没出过村、出过乡、不识字的大有人在,这样的结果就是思想还在农业社会的官僚,沟通能力却是十万倍的沟通能力,而面对的是思想和能力上都处于农业社会的百姓,他们的能力相比农业社会的官僚对百姓扩大了十万倍,这种高度不对称的信息能力,使得这时的官僚咳嗽一声也能在自己的权利区域内形成地震,他们不用有意识就能很自然的做到密不透风的欺上瞒下。不知不觉中,就无形的结成了欺骗中央的巨大天网,一网兜住了盖世英才的毛泽东。让毛泽东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也是毛泽东的历史宿命,谁让他遇到了农业转工业的社会呢?而这个亏不吃过,是没人能提前洞察的。所以他的伟人光芒,反而因为增加了这一历史包袱而更加熠熠生辉,至少我是这么看的。

分析的结论是,

一、官僚思想极度保守陈旧(相对于工业社会的标准)

二、与百姓的信息能力严重不对称,使得上政不得下传,下情不得天听,中间官僚可以任意联手造局。

三、由于官僚之间的平行沟通能力得到空前的膨胀,使得他们可以联手垄断各种优势资源,包括教育,职务,选业,升迁,调动,考核等等,总之由于其相对于以往各时代官僚超强的沟通互动能力,使的他们必定成为新的超强联手的士族门阀,表面上全部都是按章程来,但都是背后沟通互换的产物,普通百姓几乎永远不可能突破这道看不见的、深不见底的、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门阀之沟。(不懂门阀政治的朋友最好自己看看)

小结,这样的局面就必然形成阶层流动的停滞,而最终出现矛盾总爆发的剧烈的阶级斗争(所谓阶级斗争只有在社会各阶层固化凝滞时才可以用,请共产大爷们不要乱用),而笔者能看到这些,相信接近于神人的毛泽东在仔细观察思索后,也必定能够看到,所以他要出手了。

二、身兼秦孝公,商鞅,秦始皇三重身份的耕战之王,新法之祖

毛泽东靠耕战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但给百姓带来好处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百姓依然是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思想,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工业信息化武装的强悍官僚,这群人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官僚能量都大的多的多,联系都紧密的多的多,这种力量对比的极度不对称性,必然是弱势一方被残酷剥削。而这种不平衡性必定使得社会被推向极端而崩溃,民族再次蒙难,人民再临深渊。具有深远洞察力的毛泽东,似乎已经看到了亿万百姓被推下深渊的一幕,正是这触目惊心的结局迫使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象以往任何一次出手一样,他这次出手仍然具有其一贯鲜明的特点---大气磅礴,雷霆万钧,奔腾荡漾。 施加到任何对手身上,想必此对头都有哭天抢地的念头。  这次他打击的对手是已经密结成铁丝网的所有官僚,只要是市级以上的一律在打击之列。 当年你们能一网将我兜进去,今天我就可以一网把你们全部装回来,为民为国为后世子孙,我是正义的,虽败无憾,虽死无惧。这种天生的正气大气使得毛泽东的底气尤其悍足,令任何对头都不敢正面以迎其锋,所以他往往能先声夺人,震慑全局。更兼其超强的战略能力,后续有源源不断的新招新力涌出,在与自己亲手培养的门阀老爷们对阵前,还没有一支力量能够逃过他的打击。这一点这些门阀老爷们似乎比他更清楚。所以对于这些门阀老爷们我只能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1,秦孝公的现代化身

秦孝公是中国历史顶顶有名的人物,是他任用商鞅为秦变法图强,奠定了秦强于诸侯的基础,因此说他是秦统一的第一人也不为过。他为什么能任用商鞅呢,因为他感到了关东六国强大的威胁,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如果不变法图强,秦有灭国的危险,在变法前,秦所拒的战略要地河东地已经因国势不敌魏国而割了出去,在这种压力下他追慕先祖穆公,决心图强复霸,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招贤变法。他看到落后是深刻的,感到威胁是由衷的,所以变法的决心也就非常彻底,中间从没动摇过,正是他的坚定性,使的新法最终得以畅同贯彻,其间不管来自哪个方面的阻力,都没能阻挡住这股洪流。而毛泽东身处60年代的中国,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处于农业社会的落后,深深感到了,周边列强的威胁,他也在追思先祖:黄帝,禹王,始皇,武帝,太宗,他面对农业国的落后面貌,已经挖出了病根,决心也要象前辈一样勇开新法,与旧的门阀老爷决裂,与旧的官僚文化决裂,与已经变成人民害虫的往日的同志们决裂,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也许他随便动一下心,眼前就能冒出一段战火纷飞的场面,某某同志正在冲锋陷阵或者某某正在遭特务贴身追捕的危急场面,而这些人已经一百八十度转弯,不在是同志,改变这一切的是社会地位,他们战胜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还是我帮他们一把吧。他的心里应该有为这些往日袍泽的无限惋惜。

2,针对列强的强对抗的国家工业耕战之策

本文的开头就曾介绍过,耕战的最重要部分既不是耕也不是战,而是全局一元,个体与整体统一一致与外界强对抗的关系。这一关系协调的好则可越抗越强,生生不息,达到既增加物质实力又增加内部凝聚力的效果。而毛泽东则是协调这一关系的大师。他一人就顶了秦孝公和商鞅俩人,对内他打击新兴的用工业信息化装备武装的超强官僚联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一举摧垮 彭 罗 陆 杨这个官僚联盟的最高代表,紧接着以泰山压顶之势逼迫太子刘少奇与自己站在一起,在遭到拒绝后,以雷霆手段将其废黜,向天下受官僚门阀暗戕而永无出头之日的寒族百姓们表明坚决维护你们利益的立场,为此他早在63年就开始作了积极的舆论准备,针对铁丝网般密结的官僚集团,他挥舞起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钢丝钳,硬是用自己一辈子的声望与功业积累以破釜沉舟的气概剪开了这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为百姓出头透气打开了窗口,当百姓与他能俩相呼应时,注定这张大网被彻底撕破毁灭。对外他积极的与美苏英法德日整个工业世界相对抗,但对抗强度始终由他牢牢操控,需要升级则升级,需要缓和就不露痕迹的缓和,就这样整个西方世界在他又抗又不抗、又和又不和、又进又不进、又退又不退、的反复拉锯之下,被搞的晕头转向,仿佛整个地球是他的权谋靶场,他盯上谁谁就晕一次,但大家都乐于跟他玩,以至于被他玩一把成了荣幸。对于普通百姓他是绝对的圣人,他从没有做过一个损害他们利益的决策,没有说过一句损害他们形象的话,由于国家工业化整体高积累的需要,他不能给予百姓大的物质利益,那就只好给政治利益,而且给的大,给的高,给的狠,他将大寨大庆的负责人,都提拔到中央一级,将很多有功的劳模的和最普通的工人农民都重点宣传,让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只要诚实肯干为国家人民做出贡献的就能出头,就能获得最高的荣誉和中央级的职位,没有出身没有靠山国家就是你的靠山,大家一贯相信他,他总是说到做到,这回也一样,人民万岁不是嘴上说的,而是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在这种对外高强度的对抗,对内以变法革新为宗旨的为民争权运动的大氛围下,中国的工业实力突飞猛进,科技成果编珠成串,而这是他的重要目的之一,达到的效果可能比他预想的还好。在这种强对抗中,首先撑不住的竟然是号称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跑来主动求和,结果中国在外交上又获得了大突破,台湾撤军,联合国席位的恢复,整个工业国的低头认输,使他全局一元的耕战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3,秦始皇的现代化身

     一般认为,在毛泽东时代是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确实如此,所谓“反封建”、“破四旧”、“批林批孔”,一波接一波,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大断层”,但这仅仅是表面,毛泽东时代是中国文化剧烈自焚的时代,文化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潜流涌动的能量系统,一旦遭遇极端环境,就会急剧自燃,文化的自焚无疑是痛苦的,但结果决不只是灰飞烟灭,而是提炼出最核心的精华,这是中国文化新生和复兴的不灭火种。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坚决地将自身不适合于新环境的部分燃烧掉。这场大火为何烧得如此猛烈?首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太过炙烈,其次是中国文化的体系太过枝繁叶茂,在新的环境下,两者分裂了,枝叶束缚甚至掩埋了精神,而精神则要奋力突破枝叶,于是激烈的火种和繁茂的枝叶共演了一场大火。那么为什么中华文化必定能够保存呢?就因为中国文化太过根深蒂固,大火只会令其获得重生!这种类似的历史,中国2000年前就有一次,就是秦始皇时代,始皇时代是一个由青铜时代向铁器过渡的时期,政治上是一个由多元走向一元的大转折时期,始皇以前才是中国的封建时代,夏商周都是遍地诸侯,那时一个字的写法就有几十种之多,各地语言习俗等差距极大,面对阻挡历史前进的这一巨大文化障碍,始皇果断的实施了文化毁灭政策,以求新的同一,这就是被毛泽东甚为称赞的厚今薄古,历史的机遇使毛泽东也赶上了类似的大转折,毛泽东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埋葬者,工业社会的开辟者。他出生成长于农业社会,脱胎进入工业社会。俩者差异极大,工业社会的新文化要成长,就必须毁灭束缚新文化成长的旧文化,于是毛泽东和始皇干起了同样的事——破在当头,立在其中。这是历史大转折的必然,作为整个民族的舵手,他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历史任务,完美无憾的对历史剧观众进行了精彩的谢幕。  

总结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处于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历史大转折时期,选择出的具有颠峰圣慈心和颠峰斗争艺术的高级别战略家,由于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所以后世将永远无法企及他的高度。其上继农业社会之神下开工业社会之形的历史作为,使他表面上有极强的叛逆性,而实际上具有最深刻的继承性的特点将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他的形象将做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给后来者以无穷的力量,和永不枯竭的信心支持,从而永不间断、永不停息的影响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相关文章:
·王文华:钱学森与航天工业管理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中国装备制造业“短板”在那里?
·孙超:英法贸易战——18世纪工业革命的残酷“暗线”
·《瞭望》专访李毅中: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非后工业化时代
·当前我国机床工业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