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汤惠安:中国经济现代化绝不能以西方模式做参照系 
作者:[汤惠安] 来源:[] 2008-09-16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近四百年的发展,就物质文明来讲,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发射着炫目的光芒,令人向往。然而,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既不能普及也不能持续。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式现代化,它的特点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高产出、高消费、高利润”。其中核心是资本对高利润的追求。几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资本对利润的追逐。资本以获取高利润为出发点,鼓励形成高消费的社会氛围,而不论这种消费对人类本身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哪怕消费的是鸦片是毒品,资本家的目标就是通过促进消费实现高产出,最终实现资本的高利润回报。西方国家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它的产业结构、社会消费结构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形成的。但是,这个循环的实现是以全世界的资源消耗和世界化的商品市场为前提的,也就是以对其它国家的掠夺为前提。历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世界性的资源和市场,这个循环一天也维持不下去。

一、西方式现代化的主要弊端

西方式现代化模式虽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是带来的后果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引发自然灾害、引发各国家、各地域的矛盾、冲突以至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中东和阿富汗的战争皆源于次。不过,二战后,国际资本的主要手段发生了变化,战争不再是主要途径,而跨国公司成为获取廉价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产品市场的基本办法,即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办法追求高额利润。但是,西方经济三高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以石油消耗为例,2006年美国三亿人口消耗石油9亿吨,占世界1/4,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国外。全世界64亿人口,如果都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一年就需要石油192亿吨,2007年,全世界探明石油储量1804亿吨,不足十年所用。美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的第一排放大国,人均排放量是中国的十倍。照这种模式发展,再有几个地球,也满足不了全人类的物质消耗。如果将来上百亿人都要像现在少数富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人类将走上自我毁灭之路。因此,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拥有13亿人口,资源又相对短缺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比如对石油的需求,如果中国达到美国的平均消费水平,一年就需要39亿吨,很显然这是根本无法满足的需求。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危机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是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且不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腐败等社会矛盾,就经济发展本身已经面临资源枯竭、生态容量不足等严重问题。

一是,资源不足迫在眉睫。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45种重要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有两种,短缺的有19种,其中严重短缺的有9种,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大宗矿产,如石油、铁、铜、铝、钾等均不能满足需求。其中,铜需求量年缺口357万吨,铝需求量年缺口1055万吨。

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在不到30年的发展中全部发生。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8个。 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298个,占统计城市的56.5%,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 ;

全国有监测的1200条河流中,850条受到污染。 2007年,七大水系196条河流、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只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26.5%的断面为四~五类水质,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

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资料来源:国家经济统计公报等);

垃圾围城。全国垃圾历年堆存量60多亿吨。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660多座城市中陷入垃圾包围的有200座。

世界银行得出的结论是,污染每年给中国的GDP造成了8%~12%的直接损失。

三是,生态系统脆弱。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 。

我们不能不承认形成目前这种局面,主要是我们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是粗旷型的,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根据2004年的数据,我国GDP占世界总量4%左右,但是我们所消耗的重要资源占世界的比重远远超过4%,比如说煤炭大概是38%,水泥45%,钢铁27.4%,再这样下去,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我国的主要资源将消耗殆尽,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子孙后代不仅不能继续发展,甚至会丧失生存空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的严重危机。

很显然,中共中央对我国经济的这种态势有着清醒的认识,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五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其它领导几乎在所有的重要会议上,一再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许多地方官员以及一些“经济学家”对此依然缺乏应有的认识或者根本上不认同。

三、摆脱西方模式影响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必须明确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什么。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早已经解决了。1956年,党的八大就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986年6月18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9月2日接见美国记者华莱士时又指出:“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的共同致富”。2006年,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归纳起来,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建设“小康”、“共富”、“和谐”的社会。为十三亿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2页)很显然,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资本主义以追求最高利润为唯一目的生产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依然陷入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窠臼: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满足了少部分人快速致富的愿望;为了一时的表面效果,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总之,把金钱、利润放在了第一位,而不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至于威胁到今后的持续发展。

为了十三亿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摆脱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影响、贯彻科学发展观、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现代化之路。其中最重要是三个问题。

第一,树立以节约为核心的消费观。生产与消费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消费决定生产。为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必须经历一场消费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无论生活消费还是生产性消费都必须事事讲究节约,一切资源都要物尽其用,不使损失浪费,尤其在生活领域决不能提倡高消费。近些年,有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提出中国也要造就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以他们的高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完全是不顾中国国情的东施效颦,是误国误民之论。中国真正扩大内需,必须面向十三亿人民。邓小平曾经多次强调: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即使是51%的人先富起来了,还有49%,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出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就算到了全国人民都比较富裕了,也不能提倡高消费,如果能够保证全国人民不为衣食住行发愁、不为生老病死犯难就可以了。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生存发展空间。

第二,坚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优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坚决控制新的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项目,对现有三高企业实行技术改造。近三十年中,我们不断放宽境外资本和私人资本进入产业领域的限制,对于吸引建设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缺少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有效措施,而资本追求最高利润的本性导致了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有企业。这种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要以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加大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力度,已经造成破坏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尤其是西部开发必须解决杜绝各种破坏性行为。要立法禁止境外资本进入资源开发领域,禁止私人资本发展三高企业。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地方在吃了苦头之后终于开始醒悟了,连云港市两年拒绝了100亿元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1月13日) 唐山曹妃甸新区拒绝了约150亿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投资。(《衡水在线》2007-8-29转载)人民盼望类似做法能够成为全国的统一行动。为人民、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第三,以满足全体人民基本需求为目标,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毋庸讳言,中国已经进入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行列,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的警戒线,国内外经济学家们众说不一,有的说是0.45,有的说0.47,还有的说是0.5甚至更高,普通人更搞不清楚。但是,生活现实摆在面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分裂已经成为制约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党的十七大再一次强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并且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总原则:“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实现这五个“有”,唯一的办法还是靠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几乎是直觉地认为我们不能以西方式现代化作为参照系,必须探索自己的和谐的经济现代化之路。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施格:《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序
·夏德:《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