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孟子为什么骂杨朱?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8-07-08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杨朱没有著作传于后世。鲁迅先生说,因为古代没有稿费,更没有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杨子和他的弟子们认为自己写书白给别人看,是违背“为我”精神的。那杨朱为什么还收徒讲学呢?可能是为了赚学费吧。照鲁迅的说法,杨朱如果活在互联网时代,决不会在网上发帖子,除非有人给钱。

    后人总以为杨朱学说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学说。这主要来源于《孟子》《尽心篇》: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就是说,牺牲自己身上的一根毛发来做对天下人有利的事,杨子也是不干的。

    但是《韩非子》《显学》篇里引杨朱的话却同孟子所说的不一样: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韩非子引的是“易天下大利”,而孟子引的是“利天下”,两者意思大不相同。孟子说的是杨子不肯牺牲自己的一根毛发来让天下人得利,杨子就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韩非子所引杨子的意思是:你拿天下的大利换我的一毛发,我也不换,我的身体和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对我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这叫“轻物重生。”一字之差,人品的高下差了不只十万八千里。

      那么,杨朱的意思倒底是“利天下”还是“易天下”呢?《吕氏春秋》有两篇文章:

      重己: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

      这里说“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就是拿周武王那样的位子换我的生命,我也不换。我没了生命,一切全无意义。这就说明韩非子的说法接近杨朱的原意。孟子把“易天下”变成“利天下”,杨子的学说就被歪曲了。

      《吕氏春秋》:贵生: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其不相知,岂不悲哉!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这段话说明杨子也不是绝对不做利他人的事,杨朱认为人生的真谛是以珍惜生命为中心。有了剩余的精力,也可为国家,治天下。杨朱认为,帝王的功业对掌握真理的圣人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顺手捎带的事,这跟儒家的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所不同。

     其实儒家也不是人人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在孔子的学说里也有不少全身保命的内容。比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择主而事,独善其身等等。不过儒家的独善其身,包含更多的道德修养内容,跟杨朱不同。但孔子也说,达到儒家的修养标准,是很困难的。

    再看《淮南子》《氾论训》: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

    按《淮南子》的说法,杨朱并没有反对儒家。因为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们不争气,已经被墨家批得招架不住了。杨朱批评的是墨子。杨朱批评墨子的文字没有流传下来,但按前面资料所说,看重生命,轻视物质利益,“贵己”而轻视功名富贵,和庄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把梁国的相位比做臭老鼠,与杨朱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十分相似。

    根据这个思路,可以想像杨朱批评墨子时可能是这样说的:

    “墨老先生您哪,您费那么大劲批评儒家,这不是对牛弹琴嘛!弹琴费指甲,说话伤精神。人家儒家主张分亲疏远近,您主张兼爱,这叫道不同;人家要辅佐君主治国平天下换取功名富贵,您硬要提不同的主张,这叫志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各行其是即可。您跟人家吵什么吵!您说的话人家听不进去,这是何苦来?看您穿着破草鞋,烂棉袄,把身体累坏了,哪多哪少呢?我劝您还是洗洗睡吧,早睡早起身体好,多吃蔬菜脂肪少。保养好自己的身子骨是最要紧的,多管那些闲事干什么!”

     杨朱的这些话被孟子听见了。孟子想:杨朱这家伙劝的是偏架,表面上批评墨家,实际是嘲笑儒家呢。孟子很生气,于是说: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这里不是讲道理,而是骂开了。谩骂是辩论的大忌,不管你有理没理,骂人自贬形象。后人认为杨朱和墨子是诸子百家的重要人物,并没有将其学说归入“禽兽”系列。证明孟子骂的不对。儒家后来被韩非骂为五蠹之一,看来也是报应。


相关文章:
·韩毓海: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判《武训传》
·郭进绍 :《诗经》为什么不押韵?陈第破解千年古音之谜
·普京:有必要再一次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全文)
·王林敏:为什么要为商鞅正名(2):基于华夏立场
·李玲:中国为什么能?我们开启了经济学理论新时代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