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唐崇昭:人道必须宗法天道 
作者:[唐崇昭] 来源:[] 2008-04-27
 [编者按] 柯布博士是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北京大学的汤一介教授是素负盛名的中国哲学名家。二位大师都操心人类的命运,对世界和平怀有热望。20051026下午,在美国国际小区基金会董事唐崇昭博士(Dr.Alice Chung-chau Tang )的穿针引线下,两位大家坐到了一起,有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谈话。为了解此次谈话的具体内容,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事件目击者的唐崇昭博士,下面是本报记者对唐博士的访谈。 

记者:听说您不久前在北大未名湖畔安排和目睹了柯布博士和汤一介教授二位大师的会谈。这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佳话。您能否详细谈一下此事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一力促成此对话?

博士:我近年来的研究兴趣是宗教人道主义,且一直致力于从事推动世界和平的工作。在我看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的儒家文化都蕴涵着走向世界和平的宝贵洞见,如何通过中西学者的对话让这些宝贵的洞见为世人所分享,一直是我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柯布博士要来北大演讲,我想这是个难得的机缘,于是就有心促成他跟先生的对话。

记者:先生对这次会谈持什么态度呢?

博士:老实说,那时汤先生正在生病,医生的嘱咐是谢客静养。但当他听说此事后,立即表示非常愿意见到柯布博士。这里我要提及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先生的夫人著名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教授。她也极力玉成此事。 

记者:他们夫妻的故事已是学界的一段佳话,被誉为“中国学术界的一道风景线”。

博士:是啊,夫妻俩学术造诣都非常深。汤一介教授不仅魏晋玄学研究望重一时,而且对儒家也有很深的研究。去年我在北大设立了“北京大学唐传基讲座教授基金”,以纪念我父亲唐传基先生。先生就是该讲座的首届教授。

记者:由教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出面与柯布博士对谈真是再好没有。对谈在哪里进行的?其主要话题是什么?

博士:谈话在先生书香气弥漫的书房进行。四壁代表智慧的书籍和三位大学者的思索都使我有一种敬佩感。汤宅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未名湖畔,当我向柯布博士解释“未名湖”的意思时,柯布博士非常喜欢这个名字。我们都感到今天的人类最需要的品德就是谦逊。没有那个人,那个文化是真理的唯一拥有者。我们应该向他者开放,敬畏他者。我们所需要的可能是某种尚未命名(“未名”)的东西。没有人拥有现成的答案,我们是行走在探索的过程中的。 

记者:这种思路非常过程,非常具有后现代气质。而探索更好服务人类的精神之道,离开中西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是不可能的。据我们所知,提倡中西方文明的对话一直是这些年来柯布博士的着力点。他的《超越对话》一书就是这方面努力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或许是由于怀特海强调自己的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与中国文化根底上有神会之处,柯布博士非常看好中国,认为中国在引领世界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方面会扮演世界领袖的角色。

博士:柯布博士的确看好中国,许多西方有智之士也都持此看法,视中国为孕育一种中西新文明的肥沃土壤。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大师们在谈话中仍然在为失去17世纪那次机会而惋惜。当时德国大哲学家数学家政治家莱布尼兹对中西两种传统,基督教与儒教携手造就全球复兴寄与厚望。他写到:“我认为今日人类文明的增进应该集中在欧洲和中国身上,我把这看作命运的一个独特安排。因为正是中国促进了东方的文明,一如欧洲促进了西方的文明。”莱布尼兹讲这番话的时候是1697。三百多年过去了,今天估计没有人会否认,我们今日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会变得大不一样,如果莱布尼兹,利玛窦和康熙关于宗教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的观点广为世人所接受的话。200111月, 在纪念利玛窦抵达北京四百周年的大会上, 教宗发表了令人感动的讲话。在讲话中,他痛心地谈到宗教间不幸的纷争使人们遗忘了宗教宽容,相互补充的美好理念。他更谈到东西对话的重要性以及东西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人类未来的意义。柯布博士和汤教授都认为这一主题有认真探索的必要。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谈话中称儒家为儒教。但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是把儒家作为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看待的。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博士: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事实上,在西方,孔子是在18世纪以后被看作哲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的。并非巧合的是,这一现象不仅与利玛窦的影响式微有关,而且与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关。众所周知,不论是西方工业革命,还是现代资本主义,二者都是以寻求全球市场和利润为旨归的,因此需要帝国主义的扩张和与此相伴的殖民主义。文化和宗教与社会经济实体之间肯定有某种互动。 

二位大师和我本人都认为,今天的世界迫切需要一种服务于全体人类而非某个利益集团的文化范式。柯布博士的问题是:儒家(Confucianism)是否是一种宗教?这一问题在西方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柯布博士想听听教授的意见。 

记者:这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据我所知,儒家(Confucianism)是否是宗教的问题,在今日西方不仅是一个理论的/精神的/文化的问题,而且演变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博士: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的命运有赖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按照历史学家的统计,在二战结束以后的六十年间,全球大大小小爆发了一百多场战争。这些战争其实是文化和宗教战争。其中大多数是基督教的民主西方反对无上帝的共产东方的战争。这是问题的真相所在。遗憾的是,许多人,包括战争的发动者和战争的受害者,都没能洞察到这一真实图景。

在这次对话中,柯布博士显然对中国文化中的“天”的概念是否具有神,神圣的内涵,一如基督教的超自然的上帝这个问题非常注重。他想知道,在中国,人们对天仅仅是崇拜,还是同时也敬畏,甚至惧怕由于不宾服而遭到惩罚。他几番从不同角度询问了这一问题。而教授则答不厌详,引经据典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在谈话中,教授认为,儒家的“天”和儒家祭祠祖先神灵的仪式,虽然人格化了神祉,但与存在着一个整个人类家族的宗长--造物主的概念并不冲突。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既滋养世界也规范世界。人必须宗法天意,换句话说,人道必须宗法天道。 

记者:柯布博士是如何理解“儒家是否是宗教”这一问题的呢?

博士:柯布博士倾向于使用“宗教的”(religious)而不是“宗教”(religion)。这意味着柯布博士把儒家也看做是宗教的。对作为一代过程思想大家的柯布博士而言,宗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人们可以一蹴而就达致的某种状态。

若站在这样一个角度看问题,许多宗教与非宗教之间,宗教与宗教的冲突都可以一一化解。

因为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是处于过程中的,不存在一个可以一劳永逸把握的绝对真理。宗教与非宗教之间也没有一道万里长城,绝对泾渭分明。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一种立场显然有助于人类向他者开放,向他者学习,养成一种谦逊的品格,渊容的胸襟,从而从根底上杜绝宗教之间,文明之间的冲突。


相关文章:
·余云辉:“币权”必须服务于政权与军权——关于动用“币权”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建议
·吕德文:基层建设必须坚持“又红又专”——关于上海疫情防控
·陆寿筠:必须将阶级斗争放到多维整体动态平衡这个全局
·余云辉:必须落实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
·余云辉:党和国家必须为人民掌控金融主权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