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吉安:阴阳论 
作者:[吉安] 来源:[] 2008-03-09
中国古代之阴阳学说,延绵二千多年,至今,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所接受。这麽讲吧,你若与任何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讲阴阳,YINYANG,没有不知道的。甚至不少普通西方老百姓,也是知道中国的阴阳的。
 
阴阳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圆形从中间以S形分为一半白一半黑,白为阳,黑为阴。此,也称为太极图。
 
借此文宣布吉安的一个重要发现:只有中国的阴阳学说是可以用图形来形象地表达中国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论的。这个图,中国人画出来,几千年不变,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凭这图去形象地认识世界。
 
请问天下人,有谁见过“唯物主义”的图形?又有谁见过“唯心主义”的图形?不论“唯物”,还是“唯心”,看来都是无法形象地表达其“主义”。也可以说,不论“唯物”、还是“唯心”都是无法像阴阳图形那样来形象地明确自身的理论的,所以,西方的“唯物”、“唯心”永远不停地在那里打乱仗。显然,西方的“唯物”也好,“唯心”也好,与中国的阴阳学说都是根本无法相比的。
 
吉安看,倒是可以把西方的“唯物”和“唯心”都装进中国的阴阳图形里去。把“唯物”作阳,把“唯心”作阴。“唯物”与“唯心”的矛盾就可以被阴阳化解了。
 
阴阳学说和中国的其它古代科学文化知识,皆起源于中国古人观察自然现象而来,比如,中国古人视太阳为阳,视月亮为阴;视白昼为阳,视黑夜为阴。后来西方有人把这种基于客观自然而来的认识归纳为“唯物主义”,因为西方有人凭自己的主观臆想作为真理,是谓与“唯物主义”相反的“唯心主义”。中国古人就没有西方人的这些“唯物”、“唯心”的麻烦,就一个“阴阳”,就不用什么“主义”,就可以管总。
 
阴阳,一阴、一阳,管住了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的认识论。
 
吉安可以归纳阴阳认识论为以下六个基本方面:
 
一,一阴、一阳,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地都是有着两面的;
二,一阴、一阳,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地都是可以分为两面的;
三,一阴、一阳,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地都是由两面组合而成的。
四,一阴、一阳,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地都是可以由阴转阳,或由阳转阴。
五,一阴、一阳,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地都阴中含阳,阳中含阴。
六,世界万事、万物永永远远都是在阴阳的共存、对立、互依、互动、互生的状态之下不断往复循环发展的。
 
举例:
 
阴阳:
一,有着两面;
二,可以分为一阴、一阳;
三,由阴阳两面组合而成;
四,阴可转阳,阳可转阴;
五,阴中含阳,阳中含阴;
六,阴阳共存、阴阳对立、阴阳互依、阴阳互动、阴阳互生,永远不断往复循环发展。
 
人类:
一,有着两性;
二,可以分为女性、男性;
三,由男女两性组合而成的;
四,男性可以转为女性,女性可以转为男性(正常情况是通过生育产生转变);
五,男性含有女性(基因、精子之中都含有),女性含有男性(基因、卵子之中都含有);
六,男女性共存,男女性对立、男女性互依、男女性互动、男女性互生,使人类得以永远不断循环发展。
 
知识:
一,有着两面;
二,可以分为已知、未知两方面;
三,知识是由已知、未知两方面组成的;
四,已知可以转为未知,未知可以转为已知;
五,已知含有未知,未知含有已知;
六,已知、未知共存,已知未知对立,已知未知互依,已知未知互动,已知未知互生,使人类知识得以不断循环发展。
 
人类对其它万事、万物皆可按上述六个方面去认识。
 
中国主义对中国的事情,对世界的事情,当然是按上述方式去认识的。所以,中国主义并不以为所谓的共产主义(吉安已经论证了共产主义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翻译错误)就是人类社会的顶端,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发展阶段,不论讲“顶端”,还是讲“最后”,都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按阴阳论来看,都是只讲阴,不讲阳的认识。中国主义按阴阳学说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中国主义主张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这个自然现象的认识,不应该受任何人发明的什么主义,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应该用任何人发明的什么模式来制约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富强是无止境的,中国的繁荣富强是中国主义永无止境的奋斗目标。
 
所以,中国主义是超越西方一切主义的主义。世界最终必然要按中国人的认识论来认识、改造、建设世界。
 
马克思(1815-1883),活了68岁,距今121-189年,讲马克思的哲学伟大,马克思的哲学源于黑格尔(1770-1831),距今173-234年,再往上朔,直到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等等,把所有西方的哲学家,包括马克思加起来,在吉安看,既早不过、也抵不过中国的阴阳论。很简单,西方哲学解决不了唯物与唯心的矛盾,而吉安可以用中国的阴阳论轻易解决西方哲学所不能解决或解释的问题。
 
阴阳论——西方永远无法超越的中国哲学!

相关文章: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六——人类文化的阴阳五行(6)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五——“阴阳五行”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模式(5)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四——阴阳理念的社会实践意义(4)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三——机械“对立”论批判(3)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二——机械“对立”论批判(2)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