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白奚:儒道交融始于先秦 
作者:[白奚] 来源:[] 2008-01-25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它们虽然三元一体,但儒学在其中却占主体地位。在佛学传入中国并为中国文化吸收之前,中国文化就已经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基本格局。


儒家思想在汉代因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成为官方哲学,道家思想从此则主要在民间和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儒道两家一显一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条主干。但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在先秦都是平等的,儒家和道家也同其他学派一样,通过互相交流和自由争鸣,经历着彼此影响和交融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末期儒道两家创立之初,主要表现为老子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孔子曾问礼与老聃,在孔子的思想中,可以找到不少受老子思想影响的地方。

第二个阶段是战国早中期之际,主要表现为道家黄老派对儒家思想的吸取。黄老学派是道家思想同战国时期变法图强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理论上表现为用道家哲理论证变法的政治主张。在黄老学派的早期著作《黄帝四经》中,开始突破以往那种儒法不两立的格局,在以道论法的同时,吸取了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思想主张,开创了礼法结合、法教并重的政治理论模式。这是黄老道家在理论上的成功尝试,同时也促进了儒道两家的交流融合。

第三个阶段是战国中期,这时百家争鸣进入高潮,诸子百家的学说开始了大规模的、广泛的交流融合。儒道两家的交融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表现为两家的互相吸取。一方面是儒家对道家的吸取,如孟子的思想就受到了稷下道家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孟子对《管子》书中的心气理论的引进和儒学化的改造,气论的引进使得儒家的心性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个方面是道家对儒家的吸取,如《管子》中的《内业》等4篇是这一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作品,其中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一时期的儒道交融,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比第二时期有了明显的推进。

第四个阶段是战国末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总结阶段。这一时期的儒道融合主要表现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荀子是儒学大师,他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重大的改造,完成了礼法结合、阳儒阴法的政治理论体系。众所周知,荀子思想中有浓厚的法家思想,但这些法家思想并不直接来自法家学派,而是经过了黄老道家这一中介,荀子是通过对黄老道家学说的接受,建构起他的思想体系的。因为在荀子之前,稷下的黄老道家就在不断地探索着礼法结合这条新路,荀子乃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接受了黄老道家的这一思想,并使之成熟化的。

 


相关文章:
·翟玉忠:儒道本来是一家——《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本义
·白奚:荀子与稷下诸子
·白奚: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
·印光大师:儒道耶回皆是人天乘途(文白对照)
·胡鞍钢 胡联合: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