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汉江风:批林批孔与革命道德 
作者:[汉江风] 来源:[] 2008-01-12
 

    1974开始至1976年中断的批林批孔运动是毛泽东晚年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及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从当时的宣传出版资料来看,对于儒家的批判和法家的推崇都是从阶级斗争和政治角度出发的。主要观点是:在奴隶制度过度到封建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是代表落后的奴隶主阶级的,是保守落后的,是维护已经落后的奴隶社会的,而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前进的,是变革的。西汉后期以后,随着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地主阶级日益走向保守和僵化,地主阶级中出现了代表大地主利益和中小地主等不同派别集团,法家往往成了代表下层地主利益坚持改革路线的代表。

      后人批评毛主席的批孔运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批孔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造成了道德风尚的沉沦。其实这是完全的人云亦云,批林批孔运动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卫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批判旧的道德体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道德。对这一问题,我的认识也是经理了许多反复才得出了这一结论。不过,我对这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初步的,现在也不打算系统论述这问题,只是以短文形式提出这个课题,以引起大家的思考,以便批判地继承这一历史遗产。
 
       批林批孔的道德观念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反对等级、尊卑观念及其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实际上小时侯是深受儒家思想毒害的,而且我却认为自己是思想好、有道德的,并把它强加到毛泽东思想上,产生了很不好的后果,这是在严重的教训上反思的结论。我对于批林批孔的看法也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现在深有体会很是服膺的过程。我最近看了本《十种反动启蒙读物选批》(农村读物出版社1975年11月版),下面我转引其中的话如下:
 
       “我们无产阶级认为,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是有阶级性的,父亲和儿子、哥哥和弟弟,既是父子、兄弟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应该互相帮助,共同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父母亲的正确意见,作为子女的应该照着去做,父母亲的错误意见,作子女的不但不应盲从,还应该进行批判和抵制。如果父母干了坏事,还要站在革命的立场上进行揭发和斗争。这才是父母、子女间应有的正常关系。当然,除了这种政治思想上的关系外,父母老了,当儿女的在生活上应该给予照顾,这也是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我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因为我被封建道德毒害太深,而对××及其他人长期的错误行为采取了忍耐顺从沉默的态度,造成了很不幸的后果。“顺者为孝,所谓顺就是要顺从。如若反抗、斗争、造反,天就要惩罚你。这就是孝的实质。……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君臣父子’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 。任何道德不能靠独慎来解决,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道德才能起作用。社会上总会有有德与无德之分的,坚持儒家道德就姑且不论,就是坚持革命的道德,也必需有一定的制度及斗争哲学来支撑,否则,还会造成好人遭殃,坏人猖狂的局面。
 
      反潮流的小将黄帅对“师道尊严”批判更是我们所熟悉的,只是我在小学和初中没接触到这方面的材料,后来我初三时公开宣称自己的思想基础是反潮流精神也不清楚反潮流在教育革命中的具体事情,那些做恶多端的教员们却吓坏了,真是做贼心虚。我被个别教员的排挤迫害路线压迫了十年。其根源还是我爸爸说的什么“老师的话一定要听,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的,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我心中,教员是神,是圣人。有时也想老师和我们还不是一样的呀,为什么一做老师就立刻成了处处为学生的圣人呀,所以遇到老师的侮辱,我总是想起爸爸的话,并麻痹自己。而批孔时却提出“教员和学生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是平等的关系,为了共同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多么亲切的概括。要是一开始有这样的正确观念,我的人生就不会这样。
 
    所以,我认为批林批孔运动不愧为毛主席亲自领导和发动的伟大群众运动,不愧是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后又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又一实践。批林批孔运动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关文章: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陆寿筠:普世价值、暴力革命、历史循环——重读狄更斯《双城记》
·陆寿筠:《道法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纪人类意识形态革命》出版书讯
·陆寿筠:谦和宽容是一种重要的革命精神
·陆寿筠:单纯暴力革命不能防止新剥削阶级的产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