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儒家的实质--精神控制 
作者:[孤独君子] 来源:[] 2007-04-09

 

自化汉武帝以来,封建统治者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唐代以外,宋、元、明、清各朝都是以儒家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在客观上维护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而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历史治乱交替、高度稳定的社会秩序一旦反转,就会不可收拾,致使大量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西方的汉学家认为,中国社会是高稳定的,例如李约瑟等人就这样认为。这种高稳定,与中国社会的专制政体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但是如果仅从“治道”层面上说,与儒家学说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也大有关系。社会的高稳定,是统治阶级采取儒家学说并经过断章取义,而实行精神控制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儒家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儒家的实质是什么?仁者爱人吗?是,也不是。
是,是就它的虚假的义理而言;不是,是因为它掩盖着中国社会现实中大量的矛盾,因此具有一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儒家学说的弘扬,是通过统治阶级的传媒,作为统治阶级的话语霸权而实现的。
儒家的历史和现实作用是什么?是对社会进行精神控制。为什么要实行精神控制?出于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的需要。它要在极端不合理的等级制度下维护社会的高稳定,这就是历代统治者高重视儒家学说的根本原因。
儒家讲“仁政”,主张“以德服天下”,然后辅以刑罚手段,表面来看,这与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有很大不同。但实质上,它与法家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儒家的目的,是使人民达到道德自觉,并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是“天命”所定,而不怨天尤人,产生反抗情绪。使人们安于既定的社会等级秩序,这就是儒家的真实本意。虽然有许多复杂的实际情况表明,儒家的主张合于中国社会现实(例如对家族亲缘关系的依赖等),但掩饰不了儒家学说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等级秩序的本质。儒家毕竟是保守的,中国传统社会的高稳定,是建立在高度保守的基础上的。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并且要通过最高统治者的意志来实现。不管现实如何,儒家决不赞成“犯上作乱”(孟子除外。但孟子对杨墨的评价“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也还是维护等级秩序的)。但是,难道儒者真的以为,通过道德说教就能够改变统治者的骄横隐逸吗?封建帝王的宫廷,太监和宫女动辄数千上万,这些人要么是生理上经受了严重的摧残,用惨无人道的“宫刑”残害了他们的生殖器官;要么是用儒家的虚伪道德“三从四德”、“贞节”、烈女等观念的桎梏剥夺其一生的生活,这是“仁者爱人”吗?生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极端不平等,孔子及后世儒家能不知道吗?记得某伟人说过,汉唐以后,中国的男人都是奴才,至于女人,连人都不算,只能是“尤物”、“祸水”,是生孩子的工具!这样严重的人间不平等,哪有什么“仁者爱人”!?孔夫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蔑视态度,连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能谈得上“爱人”吗?!小人倒还罢了,女子怎么就都“难养”呢?你能说“仁者爱人”不虚伪,不骗人?
实际上,孔子儒学并不是要“仁者爱人”,而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并把它合理化、永恒化,为封建统治的皇权合理性、合法性寻找理论根据。在这方面,汉代的董仲舒就十分露骨,皇帝就是天子,天子就代表天意,天意就不可违抗,就需要绝对服从;把天子与天意连在一起,就解决了封建政权的合法性问题。直到今天,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蒋庆之流还在为“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而主张“王道政治”。可见古今儒者一脉相承。
但问题是,什么是“王道”?“以道德服天下”,什么是道德?如果就是虚伪的“仁者爱人”,就是永远维护森严的等级秩序,那么“仁者爱人”永远是骗人的!连对生命的起码尊重都谈不到,还谈什么爱人!
当然,平等不会是绝对的,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但至少在智力上,富者与贫者、上层与下层、贵族与平民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毛泽东曾旗帜鲜明地提出:“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尊重生命,发挥生命的创造潜能,让每一个生命都自由奔放,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潜能,这就是最大的“仁者爱人”!但在孔子儒学中,有这些内容吗??

当然,“爱有差等”,亲人与非血缘关系的人之间、陌生人与熟人之间,其“爱”的程度总不会一样,这是很实际的问题。而且,儒家也会说,我们的“礼”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你对“礼”的内容没有深刻研究,没有发言权。但我要问,尊重生命,是敬而远之,以形式化的繁琐礼节束缚人的行为规范,还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自由奔放,发挥出自身的生命潜能?如果“礼”只是要人们规规矩矩、谨小慎微、亦步亦趋、只在相互间保持距离上大做文章,而束缚人的性命之真,那还不如不知礼的好。无怪道家要“归真返璞”。因为“知礼”之后就成了腐儒,除了做奴才,毫无作为,这不正是中国社会长期落后保守的原因吗?儒者于社会何益?!除了维护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它还有什么意义??
孔子儒家,自其创始之时起,就是为维护等级社会的稳定存在服务的。它无非是用理性化的精神工具,代替原始宗教解体后人群中凝聚力松弛所产生的分裂趋势,从而保持在等级森严的不平等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相容性,以避免阶级对立和冲突。孔子正是用“仁”与“礼”的说教来掩饰最高统治者人格魅力缺位的致命弱点,以维护在统治者魅力缺失情况下的最高权威,从而保持社会稳定的。

原始社会,政教合一,人神合一。作为氏族最高领袖的,既是人也是神,在最高领袖的身上,体现了人神合一,他们都是有特异功能的生命。而特异功能,只有道德高尚者才能保持,如果无德,特异功能也会消失。因此道德高尚与才能的结合,这就是他们的人格(神格)魅力之所在。既有权力又有魅力,原始社会人群就不能不绝对服从。但是,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最高权力开始世袭,天下就不再是有德者的天下,不再是德才兼备、理性与神性(特异功能)统一者的天下,而是“家天下”、私天下,把天下作为统治者一人一家的私有物加以世袭,实际人群的社会凝聚力早已分裂了。这就是孔子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孔子儒学正是为迎合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此时的最高统治者不再是特异功能者,他们是人不是神,是有着七情六欲,甚至欲望强烈而又不择手段的人,他们需要纵欲享乐,需要荣华富贵,需要为所欲为,实现个人的强力意志,这就需要有臣民的无条件服从。而这种无条件的服从,单纯诉诸武力只能引起不断的反抗,因此,才需要有一种精神工具来控制。而儒家学说,就提供了这种精神控制的工具。这样,儒家的“礼教”才应运而生,也才会走运。

但是儒家这种精神控制可以稳定社会的功能,统治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的。孔子周游列国,几乎没人理会他的学说,以为不切实际也不实用,因为在封建割据的时代,诸侯都想称霸而不想称王,想以武力强国,以经济实力增长达到国家的强大,与之相比,道德说教不过是“软件”工程,在急功近利的诸侯国君看来,完全是无用的。所以孔子生前并不得志,他的学说也无人理睬,到处碰壁,以致萌生“道不行,乘浮浮于海”的悲观情绪。
但孔子后世,由于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基本停止了封建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在大规模的暴力对抗已经消失的情况下,推行“仁义道德”以稳定社会秩序才有可能。而从此以后,孔子儒学才时来运转,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而得到普遍传播。而孔子头上,也就有了种种光晕。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用儒家学说?这就是稳定社会不能只靠武力,也需要精神控制。精神控制,收到了武力镇压所达不到的效果,而且它的成本显然比武力镇压要低得多。统治者懂得稳定社会秩序的代价付出和成本核算,他们会选择最佳方案的。不是他们真的要“仁者爱人”,而是通过“仁者爱人”和“礼教”的教化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儒学不过是被统治者所利用了,而儒家,也正是求用于最高统治者的(孟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儒家是依附于统治阶级而不是代表人民的。这与他们的主张“仁者爱人”能否实现无关,儒者关心的并不是这些。如果他们真的懂得“仁者爱人”,就不会容忍数以万计的太监和宫女的存在,就不会对他们的命运之悲惨无动于衷了。太监和宫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畸形生命,尤其太监,这种畸形的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只有在中国,在标榜“仁者爱人”的国度里才会有!这是中国的骄傲,还是中国的耻辱?是对儒家学说的证伪,还是对它的“认证”?是对儒家学说的赞许,还是对它的嘲讽?!

然而,不管儒家的“仁者爱人”是真是假,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此以后,中国的历代腐儒们就开始假戏真唱,老百姓更是随声附和。他们被人剥夺了、残害了、甚至杀头了,还要“感恩”,而不知反思自己的命运,不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的命运,只能永远由“皇上”恩赐,由“天命”决定,由别人摆布,这难道不是中国人的悲哀!
儒家的礼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中国官场最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人才,而儒家的传统教育,就是培养官场所需要的奴才,就是奴才训练班。读书就是为做官,除此之外,儒家一无所长,既不懂科学,又不懂技术,甚至权谋数术也不如道家和阴阳家,统治社会则不如法家,除了道德说教,别的都不实际。
儒家是为君主服务的,“学好文物艺,货卖帝王家”,他们的生存,他们的生命价值,就是依靠统治者来实现的。读书就是为做官,荣华富贵就是诱饵,得到了是命运,得不到也是命运。所以读书人所走的道路其实很窄,儒家在鼓励成千上万人在走读书做官这座独木桥,这在局外人看来不可思议,而对于儒家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它就是为封建官场培养和输送人才(奴才)的,而这些奴才,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秩序,对中国人进行精神控制的。


相关文章: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丁四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辨与汉代儒家学术思想专制说驳论
·李竞恒:早期儒家是个能打的武力团体,并非文弱书生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陈赟:六经成立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奠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