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张志华:读《贾谊传》及《新书》有感 
作者:[张志华] 来源:[] 2006-09-15

    贾谊先生曾言“举贤而民化善”、“吏贤使民治”[i]就是如何“御民”的一个方面了。其实“法治”与“仁政”在贾谊、晁错看来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早期法家商鞅的“法治精神”就突出了在律法面前,不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一律平等的原则,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不合理的制度。后来这些都为贾晁二人全盘收下。然而与商鞅时代奴隶制刚刚开始瓦解的社会现实不同的是,汉初是封建制度基本成熟时期,国民绝大多数是摆脱了奴役的自由人,教育慢慢走向民间。商鞅虽然主张“律法的平等待人”,但他的律法还是比较严苛的,韩非更是以“治乱”为名提倡重刑罚。因而贾谊晁错再提出刑罚时,就并不一味强调重罚,而是能够考虑到民众的接受能力与心理。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兵革不休的局面,用暴力平息了战乱,以酷刑稳定了天下,是可取的,“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威之本,在于此矣。”[ii]但秦二世却不明白“先诈力后仁义”的取守之道,仍行以始皇之法,这就是秦很快灭亡的原因了。贾谊打了个比方说:“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虽久弗亲矣。”[iii]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写,晁错以“刻深”之术辅成太子启,而后又被启(即后来的景帝)迁怒所杀,使错始为天下笑矣。后来李贽却赞扬晁错是不避祸害、公而忘私。司马迁说的是一个事实,但在理解上就有点偏颇了。显然,在政治立场上晁错隶属于鹰派,比较看重刑罚的作用。但在很多时候他也曾向文帝讲过“除苛解娆,宽大爱人”[iv]的道理,讲过秦“法令烦憯,刑罚暴酷,轻绝人命”[v]而最终导致“天下寒心,莫安其处”[vi]的历史教训。晁错具体还建议文帝“除去阴刑”,倘若真废止了宫刑,太史公又何致遭此祸端呢?

关于如何“御民”的第三个方面,贾谊晁错在经济上作了一定的考虑。与商鞅“重农抑商”的思想一样,他们也相信发展农业可以治天下,更可以安天下民。由于汉朝开国伊始,国力薄弱,而商人的投机行为又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些农民破产被迫又失去了自由。经济基础性质的进退,关系到了政治制度上的前进与后退,贾谊及时地上疏,认为现在“商重农轻”的现实是本末的倒置。“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vii]如此这样,不仅可以富国,又能够安民,安民则国治。晁错假以“人情说”,指出人在本能上都是想长寿、富足、安逸的[viii]。假使民众长期为生计而感到无着落,那么国家社稷就稳定不了了,面对叛乱“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ix]所以只有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既“贵五谷而贱金玉”、“广蓄积,以实仓廪” [x],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贾谊和晁错甚至认为,还可以让经济上富裕的农民得到爵位,这样既能够在政治上一定地制约世袭王侯,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民富可以安内也可以攘外。晁错认为,如果说:“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 [xi]而倘若他们拥有优厚的财产,待外族侵扰时,他们自然会为自己的财产而去与入侵者作战的。在经济上贾谊另外还强调要中央政权对经济的绝对控制,特别是要大力禁除“奸钱”和私盐[xii],控制通货的发行和流通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举措。

贾谊和晁错基本秉承了先秦法家唯物求实、切合时世的原则精神。法家自始不言“古法”,所以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展和丰富了法家理论,其中个别观点还直接启迪了后世,包括对现在的社会现实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贾谊而言,其思想又常常行走在诸家思想之间,本身在历史上区分其为法家人物,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

[i] 贾谊《新书·道术》。

[ii] 贾谊《新书·过秦中》;

[iii] 贾谊《新书·大政下》;

[iv] 晃错《举贤良对策》;

[v] 同上;

[vi] 同上;

[vii] 贾谊《论积贮疏》;

[viii] 晁错《举贤良对策》,“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

[ix] 贾谊《论贵粟疏》;

[x] 同上;

[xi] 晁错《守边劝农疏》;

[xii] 贾谊《谏铸钱疏》。
 


相关文章:
·帕特里克·德尼恩:理解特朗普时代——新书《自由主义为何失败》
·《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程恩富:致《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的贺信
·《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地点变更通知
·恰似一苇渡江初——翟玉忠老师新书发布会贺诗二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