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本主义研究
陆寿筠:商品价值三源泉 资本统统来霸占 
作者:[陆寿筠] 来源:[作者惠赐] 2021-11-17

心物不二、天人合一、人类一体,以及万灵万物各自相对分明的主体自性与存在世界绝对混沌性的辩证统一,这是价值三源泉论所本之哲学形上学依据。

商品价值三源泉论不是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对其再一次肯定,并且予以继承、补充和深化。

商品的交换价值无论怎样波动,都首先离不开其“有用”质素的高低、即使用价值这个中心线;而交换价值只是使用价值在变动着的市场情况下的随机变异罢了。所以,在政治经济学论到商品价值的源泉,应该是指其使用价值的源泉,即社会上一切产品,它们能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效用、那种内在质素是从哪儿来的。

人的个体劳动当然是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一切社会产品的使用价值共有三大来源:

(1)潜藏在生产初始原料中的天然潜在价值。这是一切产品价值的初始源泉。

(2)隐藏在生产工具、设备、技术、和经过复杂加工的生产原料中的、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切产品、尤其是现代化产品价值的第二大重要源泉。

(3)人的个体劳动(广义),其中包括:

 1.生产过程(包括各种服务行业)第一线的现场劳动,

 2.“来源合理资本”(最初由劳动所得转化而来、以后的增值中不含剥削)中蕴含的过去劳动,

 3.最新科技发明中蕴含的创造性、风险性脑力劳动,

 4.企业管理和社会宏观管理中一切有关人员的体脑劳动,

 5.企业初创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家和一切有关人员的开创性、风险性劳动,

 6.上述一切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先行性劳心劳力付出,

 7.上述一切人员及其家人为维持和提高劳动能力所付出的后勤性家务劳动,

8.为全社会劳动者提供教育、文化、娱乐的所有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劳动等。

结合于生产资料和一切商品中的三大来源价值,是无法互相分离的;在它们最终使用价值的意义上,也与一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一样,又是无法分别量化的。现行经济学理论中对于劳动价值的量化,只是在忽略、抹去了商品中包含的天然潜在价值和人类集体智慧价值、将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唯一来源、同时又将劳动当作商品对待的理论前提下、在其交换价值的意义上进行量化的,所以不能用作政治经济学论及所有制问题时的学理依据。

资本对于三大来源价值的霸权是其对于劳动的霸权的必然结果。而其对于劳动的霸权又是劳动的双重不可分离性造成的。

劳动的不可分离性之一:劳动力(没有转化成货币的现时劳动力)不能像资本和一般商品那样与其所有者分离。劳动力的实际支付,其数量和质量,除了按时间和技术级别大致明确以外,很难像交换中的货币或一般商品那样精确地加以测定、列入契约、由法律保证其得到履行。因此,在劳力和工资的交换中,劳力的支付通常是在工资支付者的直接监督下进行的。相比之下,资本则具有高度的游离性,一个人的资本可以分散投资于多家企业,以分散、降低投资风险,而一个人的劳动力由于其不可分离性,就不可能分散风险。劳动者如欲将其劳动力改卖给别的“买者”(资本家),其“成本”将比资本的转移高得多。所以就形成了劳动对于资本的依附地位。

劳动的不可分离性之二:隐藏于(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一切产品中的物化劳动与天然资源潜在价值和人类集体智慧价值之间也具有不可分离性。这种不可分离性无形中导致了,支配着劳动的资本对于其中后两者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具有了无人可争的支配地位。以至即使本来来源合理的资本也不合理地成了所有三大价值源泉的霸主,并从而百倍千倍亿万倍地衍生出来源不合理的资本来(即含有剥削成果,这种成果大大超出马克思学说意义上的“剩余价值”)。

劳动的两种不可分离性,都丝毫不能构成任何理由,借以否定任何劳动在创造新价值方面的同等重要作用,原则上不应影响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平等地位。这两种不可分离性对于劳动者来说都是一种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相对不利状况,是劳动的性质使然,不是任何主观愿望可以改变的。这种由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社会分工,由于“力”与“出力者”的不可分离性(相比于“钱”与“出钱者”的可分离性),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以及此种机会不平等所造成的结果不平等,并不是出于哪个个人主观能动性或主观能力的差异,而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两类人群之间的客观处境的差异。这种差异所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当然不应由任何个人来承当,而应由社会共同体来承当。

社会共同体有义务,事实证明也有可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如劳资双方对于企业的民主平等管理),来尽量防止劳资两类群体客观处境的不平等带来的严重恶果。

(摘自《道法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纪人类意识形态革命》哲学篇第六章第三、四节,有所删改;该书由香港东方文化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购买可加微信zhai20050718。)



相关文章: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三)
·陆寿筠:道家太极视野中的儒法之争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二)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一)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