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吕思勉:古人经、传不加区别者甚多 
作者:[吕思勉] 来源:[] 2021-09-16
《六经》皆古籍,而孔子取以立教,则又自有其义。孔子之义,不必尽与古义合,而不能谓其物不本之于古。其物虽本之于古,而孔子自别有其义。儒家所重者,孔子之义,非自古相传之典籍也。此两义各不相妨。故儒家之尊孔子,曰:“贤于尧舜远矣。”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孟子·公孙丑上》。)而孔子则谦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即推尊孔子者,亦未尝不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言也。(《礼记·中庸》。)若如今崇信今文者之说,谓六经皆孔子所作,前无所承,则孔子何不作一条理明备之书,而必为此散无可纪之物?又何解于六经文字,古近不同,显然不出一手,并显然非出一时乎?若如崇信古学者之言,谓六经皆自古相传之物;孔子之功,止于抱遗订坠;而其所阐明,亦不过古先圣王相传之道,初未尝别有所得,则马、郑之精密,岂不真胜于孔子之粗疏乎?其说必不可通矣。

 
惟《六经》仅相传古籍,而孔门所重,在于孔子之义,故《经》之本文,并不较与《经》相辅而行之物为重。不徒不较重,抑且无相辅而行之物,而《经》竟为无谓之书矣。
 
与《经》相辅而行者,大略有三:传、说、记是也。《汉书·河间献王传》曰:“献王所得,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盖传、说、记三者,皆与经相辅而行;孔门所传之书,大略可分此四类也。
 
传、说二者,实即一物。不过其出较先,久著竹帛者,则谓之传;其出较后,犹存口耳者,则谓之说耳。陈氏澧曰:“荀子曰:《国风》之好色也,其《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大略》。)据此,则周时《国风》已有传矣。《韩诗外传》亦屡称《传》曰,《史记·三代世表》褚先生曰:“《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此皆不知何时之传也。”(《东塾读书记·六》。)陈氏所引,实皆孔门《诗传》。谓不知何时之传者,误也。然孔子以前,《诗》确已自有传,《史记·伯夷列传》引轶诗《传》是也。以此推之,《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书传”二字,盖平举之辞。孔子序《书》,盖或取其本文,或取传者之辞,故二十八篇,文义显分古近也。如《金滕》亦记周公之辞,其文义远较《大诰》等篇为平近。古代文字用少,书策流传,义率存于口说。其说即谓之传。凡古书,莫不有传与之相辅而行。其物既由来甚旧;而与其所传之书,又如辅车相依,不可阙一。故古人引用,二者多不甚立别;而传遂或与其所传之书,并合为一焉。(汉人引据,经传不别者甚多。崔氏适《春秋复始》,论之甚详。今更略举数证。《孟子·万章》一篇,论舜事最多。后人多欲以补《舜典》。然《尚书》二十八篇为备,实不应有《舜典》,而完廪、浚井等事,亦见《史记·五帝本纪》。《五帝本纪》多同伏生书传。盖孟子、史公,同用孔门书说也。以此推之,《滕文公》篇引《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论语·为政》孔子引《书》曰“孝乎惟孝”,亦皆《书》传文矣。《说文》旻部夐下引《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岩。”语见《书·序》。盖《书》传文,而作序者窃取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见《易·系辞》。《系辞》释文云:王肃本有传字。案《太史公自序》,述其父谈论六家要旨,引《系辞》“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谓之《易大传》,则王肃本是也。然《自序》又引毫厘千里二语称《易》曰,《大戴·保傅》《小戴·经解》亦然。此汉人引用,经传不别之证,故诸家之《易》,《系辞》下或无传字也。《孟子·梁惠王下》:“《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此文王之勇也”,“此武王之勇也”,句法相同,自此以上,皆当为《诗》《书》之辞。然“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实为后人称述武王之语。孟子所引,盖亦《书》传文也。传之为物甚古,故又可以有传。《论语》邢疏:汉武帝谓东方朔云: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又成帝赐翟方进策书云: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传。然《汉志》《鲁论》有传十九篇,《孝经》亦有杂传四篇。盖对孔子手定之书言,《论语》《孝经》皆为传;对传《论语》《孝经》者而言,则《论语》《孝经》,亦经比也。传之名不一。或谓之义,如《礼记·冠义》以下六篇是也。或谓之解,如《管子》之《明法解》,《韩非子》之《解老》是也。《礼记》之《经解》,盖通解诸经之旨,与《明法解》《解老》等专解一篇者,体例异而旨趣同,故亦谓之解也。《墨子·经说》,体制亦与传同,而谓之说,尤传与说本为一物之证。《孟子·梁惠王上》对齐宣王之问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下篇:“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管子·宙合》曰:“宙合有橐天地,其义不传。”此所谓传。并即经传之传也。《明法解》与所解者析为两篇。《宙合》篇前列大纲,后乃申释其义,则经传合居一简。古书如此者甚多。今所传《易》,《系辞》下无“传”字,亦不能议其脱也。)
 
(节选自《吕思勉文集:先秦学术概论》,译林出版社201610月出版;吕思勉,字诚之,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
 




相关文章:
·吕思勉:兵家与道、法二家最为相近
·吕思勉:曾子——最足见儒家之精神者
·吕思勉:古人经、传不加区别者甚多
·吕思勉:研究先秦诸子之法
·吕思勉:道家非欲毁弃物质文明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