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智慧•德行•安乐——三位一体的幸福大道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8-11-22

    编者按:2018年11月11日,在北京天下第一城举办的“第一届全人幸福国际论坛”上,翟玉忠先生做了题为《智慧·德行·安乐——三位一体的幸福大道》的讲演,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是作者根据讲演PPT修改而成。

 

对幸福的追求,是最强健的文明动力之一。

 

中国文化和西方的一神教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文化重情感,情欲,可以说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而西方文化对情感和情欲有一种强烈的排斥态度,这与他们重离世修行,忽视世间物质生活有关。

 

一、幸福的原罪

 

透过《旧约》中亚当、夏娃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初始情爱与原罪的关系,夏娃还直接受到生产的苦楚。在印度的《巴维施亚奥义书》中,亚当玛(Yadava)、夏玛娃缇(Sharmavati)的故事显然与亚当、夏娃的故事出自同一个原型,其中情欲在人类堕落中的作用特别明显。蛇开始让亚当玛(即亚当)吃禁果时,亚当玛拒绝了。但蛇点燃了亚当玛的情欲,为了和夏玛娃缇(即夏娃)交合,他不禁吃了那果子。

 

在印度版“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情欲是罪恶之源。

 

因为情与罪的关系,情在西方主流文化中长期处于被贬斥的地位。从2400年前的柏拉图到二十世纪的弗洛伊德都是这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马车之喻”,对西方文明影响极大。

 

柏拉图将理性比作马车夫,而负面的情绪比作不听使唤的烈马。若理性的车夫控制不住情绪,整个马车将奔向灾难。将理性与情感对立起来,成为后世西方重要的哲学范畴。

 

中世纪以前,西方基本上是否定情感和情欲的,他们忽视人世间的幸福,追求如何在死后进入天堂。文艺复兴以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崛起,西方文化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人性解放”的旗帜下放纵情欲——用生物化学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追求快乐,使情欲成为现代文明的原罪。

 

195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james OldPeter Milner由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脑内产生快乐情绪的脑区伏隔核(NAcc),揭示出快乐至死的生物学奥秘。

 

当时他们将两根电极插入老鼠的NAcc,不断用微电流刺激它。结果发现,实验的老鼠不吃不喝,也忘记了性交,在极度的幸福状态中变成冰冷的尸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些老鼠死于多巴胺过量,电流刺激会产生多巴胺,多巴胺产生兴奋和快乐。“刺激-快乐”的上瘾机制是老鼠死亡的原罪。

 

不幸的是,这种快乐至死的逻辑已经深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用生物化学方法追求快乐,已经是世界上头号犯罪原因:2009年,美国联邦监狱有半数囚犯因为毒品入狱;意大利有38%的犯罪嫌疑人因为毒品相关罪行被定罪;英国也有55%的犯罪嫌疑人因为吸食或交易毒品而入狱。200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有62%的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吸食了毒品。

 

另一种合法代替毒品的是信息技术。“一定要让人上瘾”成为游戏产业界的通行规则与商业伦理,这些人忘记了,虚拟世界中的人同样需要遵守伦理和法律。否则,虚拟世界就会成为现实世界的毒剂。

 

当代,更为普遍的上瘾机制是消费主义,尽管中外的所有社会科学研究都表明,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与财富的多少不成正比。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值大约是哥斯达黎加的4倍,但一次又一次调查表明,哥斯达黎加人的生活满意度远高于富有的新加坡。

 

但是,在资本的推动下,不是为了生存所需,沉迷于商品获取(购物)过程和展现自我的消费主义,过去一百年来已经风靡全球——消费主义所到之处,商品成为人的终极价值。

 

二、幸福的本质

 

过去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新进展,使人类能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科学家发现:那些失去情感(情绪)的脑损伤者甚至很难进行最简单的决策,理性和情感都是人类正常生活所必须的,且情绪在复杂的决策过程(智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情感与智慧及幸福生活的关系,在1973年出土的儒门心法核心经典楚简《五行篇》中,得到了清楚的表达:“智慧,安乐、德行三位一体,相生相成,一以贯之。”【1

 

楚简《五行篇》是比《大学》、《中庸》更为基础的儒家经典。一般认为,《大学》、《中庸》属于儒家思孟学派,而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五行说。专论五行说的《五行篇》这样论及大道智慧、身心安乐与道德事功之间的关系:“君子没有内心对天道的忧思向往就不会产生内在的智慧,没有内在的智慧就不会有内心的喜悦,没有内心的喜悦身心就不会安适,没有身心的安适就不会真正快乐,没有快乐也就不能实现德行。”(原文: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智,亡中心之智则亡中心之悦,亡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亡德。)

 

《中庸》更为明确地谈到了情在智慧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喜怒哀乐之情,发而皆合宜就是和的智慧境界;一个人达到和的智慧境界就能参赞天地之化育,成就一切事功。

 

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主任Andrew Lo(罗闻全)曾对证券交易所10名股票交易人进行了研究。他用生理多导仪测量这些股票交易人的心率、血压、体温和皮肤导电性。这些收集的数据越高,说明交易人的情绪越激动。股票交易人一天之内要做1000多个决定,涉及4000多万美元。Andrew Lo发现:投资中最糟糕的决定都是在情绪过于平静或过于激动时做出的,最好的投资者,是“喜怒哀乐之发而皆中节”的人,他们“能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一个平稳点”。【2

 

科学研究发现了智慧、情感(德行)及安乐间的有机联系,但注重客体研究的西方学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人类也同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样,智慧、德行、安乐三者可以通过修行得到整体提升。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他们只是设想,用改变人的生物体结构或人类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类的升级。【3

 

——他们似乎忘记了,主观幸福感是超越技术和商品范畴的。

 

三、幸福的道路

 

表面看来,西方基督教排斥现世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宗教却是培育西方社会人文情感的沃土——宗教维系着西方的道德观、智慧观和幸福观。

 

在中国,幸福的道路可以概括为三种治气养心之术。

 

一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神仙家,它与其它三种使生命生长不息的方法(“生生之具”),医经、经方、房中(术),同列“方技略”。据说这些神仙家能够达到“净化安定心灵,视死生没有分界,没有惊惧在胸中”的境界,但专求这些境界的人,容易陷入“荒诞不实,怪异迂阔”之中。《汉书·艺文志》总结道:“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试想,后世的打坐、练气、瑜珈、导引、修佛、修仙,多少人脱离正道,陷入不出世不入世,不死不活的两难困境中。他们忘了术与道的区别,打坐、呼呼诸法门只是法,是术。若只追求怪异神通、仙风佛气,这些离大道智慧真是太远了。

 

第二种幸福道路出自明朝著名军事家戚继光。据说有一次他经过一座古庙,进去休息。看到几个和尚道士模样的人在谈论长生之术。由是那些人问戚将军的看法,他说:“身在司命,义在死绥(死绥,效死沙场——作者注)。方求致身殉国,以帅士志。而乃师人以学长生,是可以训乎?流行坎止(指顺利时出仕,遇挫时退隐——作者注),属之彼苍,鞠躬尽瘁,夕死何憾?此将门长生之术也。”【4

 

“鞠躬尽瘁,夕死何憾”,是真正廓然大公,无私无我的境界。佛陀早已成道,为何还要忍受病痛讲法传道45年?孔子已功成名就,为何还要受尽磨难周游列国?耶稣为何背负十字架走向死亡?这种境界需要学人仔细参究,那些小心量、小智慧的人对此很难理解!

 

第三种幸福道路是《荀子·修身第二》所说的:“大凡理气养心的方法,没有比遵循礼义、法度更直接,没有比得到良师更重要,没有比专一其善行更神妙。”(原文: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荀子讲大道智慧最平实,以至于长期以来,学人忽略《荀子》一书前四篇心法的重要性——包括《劝学第一》、《修身第二》、《不苟第三》及《荣辱第四》。

 

荀子的十二字心传“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是真正的智慧大法,真正的大成功学。希望学人不要忽略现世法度,不要迷信师傅,能够立志发愿,执一、精一,得一,由“一好”,达及阴阳不测,圆融无碍的“神”的境界。

 

——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注释:

 

1】翟玉忠:《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第29页。

 

2】乔纳·莱勒:《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如何让大脑帮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页。

 

320181115日,《未来简史》的作者、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Noah Harari)在凤凰卫视《舍得智慧大讲堂》上的对话。

 

4】《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相关文章:
·翟玉忠:《大学》“德本财末”思想的时代意义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为中华续慧命——六经书院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