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汉代儒法之变与国家兴衰 
作者:[远志明] 来源:[] 2006-04-08

                 武帝之为
 
武帝弃道崇儒,可是儒学不能满足人灵魂深处的饥渴,他不得不求助于神仙迷信。

武帝重用江湖术士,为他说神仙,交鬼灵。他祭祀灶神、天神、地神、泰一神等八神,炼黄金和丹砂仙药,又不断派人道东海求访蓬莱仙人。仙人不见,却百鬼交集。后来,他亲自留住东海,令数千人游海求仙,一无所获。

武帝又好战事,扩疆土,先后灭南越,伐朝鲜,战匈奴,中国版图一时大增。他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为后世君王儒毛泽东之辈津津乐道。武帝连年争战,又大兴土木,奢侈靡费,文景之治累积的丰腴财富,几近耗尽,于是加重赋税,启用酷吏,民不聊生,义军四起,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诏」,说「如此下去,必重道覆辙秦始皇之辙无疑。」 
 
武帝晚年悔悟,孝法文帝清净无为,儿子昭帝遵行不易。昭帝死后,长居民间的宣帝刘询,恰如文帝一般,通晓黄老之说,有敬天恤民之心,立即平狱缓刑,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无为而治,被誉为「中兴之主」。

可惜不出两代,人的罪性大发,外戚专横,宠臣巨敛,人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纷纷暴动。
 
王莽新朝
 
王莽自幼处事谨慎,谦恭有礼,是个典型的儒生。平帝在位时当上了国丈,御赐肥田两万五千顷,王莽不受,誉满天下。数年后,王莽毒死平帝,篡夺自称皇帝,国号为「新」。

王莽按照儒家的繁文缛节,发动大规模托古改制,试图有所作为。结果适得其反。土地公有化,垄断工商业等等措施,加剧了官吏的罪恶,横征暴炼,法律苛细,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大起义。

此后二十年大血战,直到刘家从王莽手里夺回天下为止。二十年间,西安的人口从六十八万减到二十八万,大荔从九十一万减到十四万,兴平县从八十三万减到九万,绥远县从六十九万减到二万……中国人自相残杀,病饥而死亡者,竟达三分之二!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第九代子孙,他先在河北称帝后定都洛阳,建立了后汉王朝。

刘秀虽然熟读儒家经典,行事却循着黄老之说,「柔道治国」。

有一次宴请皇亲国戚,有长辈说:「你儿时柔顺和气,没想到做了皇帝。」刘秀笑答:「我治理天下,也想用柔道呢!」

他心地宽宏,不计恩怨。有一次缴获了不少部下当年毁谤他的信件,刘秀非但不看,更令当场销毁,以解除部下的忧虑。

刘秀自认无德、不明,常下「罪己诏」,不敢多事。当儒生们建议他像当年武帝一样封禅泰山时,他说:「百姓怨气未消,我这样做,试想欺骗上天吗?」

刘秀减少开支,减轻赋税,裁减官吏,县级以下精简了百分之九十,又释放奴婢,多次大赦天下。

刘秀遗诏说:「我没有给百姓造福,丧礼一切都照文帝那样,务必从简,不得浪费。」
 
引佛尊儒
 
刘秀名儒实道,后来明帝、章帝则渐渐离弃了「柔道治国」,奉行「以儒治国」。这个转变恰似从文帝景帝「无为之治」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转变。

章帝招集儒生在白虎观撰写了《白虎通义》一书,将「三纲」,「六纪」列为普遍法则。官吏的察举、征辟、任用,只按照儒家的伦理标准来衡量,致使仕人矫情伪饰,纷纷以忠孝之道,捞取功名。有一个叫赵宣的人,守父母之丧长达二十年之久,人称「大孝子」,举荐为官,后来才知道他在守墓期间竟然生了五个儿子。

后汉很快一片败局乱象。


相关文章:
·丁四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辨与汉代儒家学术思想专制说驳论
·叶自成:强调国内政治与国家间政治的一体化——商鞅治国思维的灵魂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在汉代思想史上的意义
·汉心:论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难题
·翟玉忠:瞧瞧汉代官府断案之公正,效率之高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