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沐树之谋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8-03-05


经济学阐微:

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有强大的实物经济作后盾,靠经济泡沫支撑的繁荣是最为危险的。“沐树”就是把路旁树上的枝条剪去,以绝游息,使民归农以富国。

此计与前面抗庄之谋正好相反,抗庄之谋是发展娱乐业以损富者之有余,沐树之谋是减少娱乐以补“衣坏而鞋破”者之不足。二者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为达到百姓均平,社会和谐。《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中亦有此计,文句多有不同,而《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是讲对外经济权谋,沐树之谋出现在那里可能是后来混入。

原文:

桓公曰:“五衢之民,衰然多衣弊而屦穿,寡人欲使帛、布、丝、纩之贾贱,为之有道乎?”管子曰:“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使无尺寸之阴。”桓公曰:“诺。”行令未能一岁,五衢之民皆多衣帛完屦。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其何故也?”管子对曰:“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桑麻不种,茧缕不治。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纩之贾安得不贵?”桓公曰:“善。” 

译文:

桓公说:“五方百姓太穷,多是衣坏而鞋破,我想使帛、布、丝、絮的价钱贱下来,有办法么?”管仲说:“请下令把路旁树枝剪去,使它没有尺寸的树荫。”桓公说:“可以。”行令不到一年,百姓多数是身穿帛衣而鞋子完好。桓公召见管仲询问说:“这是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当路旁树枝未剪时,五方百姓中,男女相好往来赶集的人们,散市后相会于树荫之下,闲谈而终日不归。壮年男女推车的,相会于树荫之下,游戏舞蹈终日不归。父老兄弟相会于树荫之下,议论玄虚终日不归。因此造成土地不开发,五谷不播种,桑麻不种植,丝线也无人纺织。从内部看,一个家庭就有此“三个不归”的情况,帛、布、丝、絮的价钱怎能不贵呢?”桓公说:“讲得好。” 

古今案例分析:

 《管子》的作者清楚,只有发展商品生产,物价才会真正降下来。沐树之谋是通过减少娱乐的巧计让人们从事生产。在近代社会,人们大量失业,生产链条崩溃常常是因为自然灾害、战争或经济体制本身的原因。

最早论述通过人为扩大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以工代赈的当属《管子•乘马数第六十九》,:“如果遇上大旱大水的灾年,百姓无法务农,则修建宫室台榭,雇用那些养不起猪狗的穷人以做工为生。所以,修建宫室台榭,不是为观赏之乐,而是为了求得经济平衡发展的一项国策。”(原文: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以工代赈的前提是国家有足够的物资储备,而现代凯恩斯主义则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来制定财政预算,不管是否有赤字。这导致今天美国政府对赤字的过渡依赖。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年)提出过“粉刷凯旋门”增加就业的主张。现代史上是最成功、最宏大的以工代赈计划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它不仅拯救了美国经济,也拯救了美国人的灵魂——劳动会给人自信心!

新政期间,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首先是以从事长期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 40 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 10 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 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借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 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

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等工作。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9个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增加了购买力。民间资源保护队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且扩展了资源保护运动的范围和群众基础,为战后美国的环境运动埋下了伏笔。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工合运动,可以说是一种战争条件下的以工代赈。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目睹日本侵略军对上海进行疯狂的掠夺和野蛮的破坏,决心建立一种“可以把迅速的建设和生产、难民的救济、劳工的训练与军事动员,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保卫游击区的反抗封锁,与反抗日货经济侵略”,合在一起的工业合作社。

这一设想得到宋庆龄女士的支持。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8月24日,中国工合的第一个合作社宝鸡打铁社正式成立。为了争取捐款,宋庆龄多次写信要求国际友人支援中国工合事业。1939年5月1日,她在一封信中呼吁他们,“支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这种工业合作运动不仅重建着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的中国工业,使千万个流为难民的工人有了工作和恢复自尊心,并为中国的经济民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工合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战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到1942年6月,工业合作社的分布情况为:西北区共建立325个合作社,4019名社员;西南区246个合作社,3485名社员;东南区433个合作社,5395名社员;川康区247个合作社,4800名社员;云贵区158个合作社,2497名社员;浙皖区68个合作社,874名社员;晋豫区118个合作社,1610名社员。七个区共计1595个合作社,22680名社员,整个工合每月生产总值达24022944元(法币)。 

一时之间,工合运动赢得了“经济国防线”的美誉。 


(节选自翟玉忠《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该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月出版。)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翟玉忠:《大学》“德本财末”思想的时代意义
·施格:《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序
·夏德:《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