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吕海林:警惕传统文化的“入殓师” 
作者:[吕海林] 来源:[作者惠寄] 2016-04-05

  传统文化研究中充斥着大量的“入殓师”,他们深刨故纸,割裂了当时的文化生态。为树旗帜捏造出一个真空里的学说,打扮的漂漂亮亮,实为在传统文化的尸体上做文章的“入殓师”。

  上篇文章《思维的两个维度:系统和事件》,本文将在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上阐述一个传统文化研究的一类“重事件,轻系统”现象,我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入殓师”。本文主要描述分析这类现象。这类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同时企业管理研究、经济学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存在。

  研究传统文化大抵可以在这两个(系统和事件)维度上展开。

  系统维度上研究传统文化是研究某一时期情境下的传统文化诸子之间的关系结构;关注的是某一时间段的文化生态。比如,系统维度研究道家的是研究道家的生存状态、道家跟儒家的关系,道家跟法家的关系、道家跟道家以外的其他学说之间的关系等等。而道家自身的内涵并不是很重要的部分。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资源方面难度很大,因为历朝历代的历史整理,很难恢复当时的生态。但是这种研究对于一个学说的应用是非常重要。因为“应用”的核心工作就是处理跟外部的关系。系统维度上研究对象是活的,跟外围有互动,研究对象是可用的。

  事件维度上研究是关注一个传统文化流派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将历朝历代的这一学说的大部分资料串起来,形成一个“学术的整体”。举个例子,李某1990年有六千块钱,贩卖大白菜挣了1万元,然后有开了个超市、小旅店、94年股市又赚了钱,98年买了房子,2000年的时候中关村卖电脑,2005年投资做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些事情都是李某做的,于是研究结果出来了说:李某是蔬菜贩子、卖电脑的、也是互联网公司老板。这些事确实都是李某的角色,但是你将所有事都堆到李某身上就会觉得李某角色混乱,向他学习就比较麻烦了。这个例子大家觉得有些错误太明显了,举例子可能是有意的放大来说的。而实际中很多做传统文化研究时就是这样,研究儒家会将孔子、孟子、荀子、王阳明、朱熹、梁漱溟、于丹等人的观点捏到一起,呈现给大家一个“儒家”拼盘。称之为儒家。

  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研究者一旦研究顺手,成了某方面专家,就习惯于继续专下去。于是肢解国学,国学大师各立一支,各自按照某一学科的历时状态来研究分析。研究单一事件源流很多时候会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孔子对话王阳明等等。

  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充斥着大量的这类专家,在某一学科独树一帜。将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历朝历代的资源都挖掘出来。取舍、加工、打扮的漂漂亮亮呈现给世人。而他们所呈现的是死的传统文化、是肢解了的传统文化、研究的是传统文化的尸体。这种伪造的学说实际应用指导价值极其有限。劳民伤财!这种工作非常像入殓师的工作,拿尸体做文章,呈现一种虚假无效的美。

  企业管理研究亦是如此,管理丛林繁茂,各种学说此起彼伏,我们应该反思究竟需要不需要这么多的理论呢?研究战略的说战略重要,历朝历代战略理论如数家珍。研究企业文化的强调企业文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山寨别人还叫创新思维,创新不成就叫微创新。然并卵!

  传统文化研究发展领域应该时刻警惕两类人:掘墓人、入殓师。中医界经常指某些流派是中医掘墓人!掘墓人比较显性容易识别。而入殓师较为隐蔽,很多“传统文化入殓师”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甚至反而觉得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因为他们查的资料是正宗、研究方法也是传统方法。错就错在研究维度上了。

  也许我们已经积重难返,那就从意识到该反思开始吧!

  正确有效的方法是要在系统维度上思考。两个好处:一保障能够找到出路,二、保障不被怪力乱神忽悠。

  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人如何用国学来解决当时的问题,而不是关公战秦琼,让古人来解决现代的问题。真正了解了国学的生态脉络才可以很好的应用国学。古人如何解决当时的问题是系统维度的事。


相关文章:
·余云辉:警惕某些人将改革至高无上化、宗教化
·萨克斯教授:美英帝国的哲学基础偏离了西方文明传统
·翟玉忠: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个必经阶段
·李建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人类文明进程
·翟玉忠:走出胡适——警惕“软埋”中国文化现象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