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王晓天:令人耳目一新的《国学三部曲》 
作者:[王晓天] 来源:[] 2015-01-01

  宋定国先生所著《国学三部曲》(含《国学纵横》《国学览胜》《国学探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是当前“国学”研究和著述中的一部力作,读后,不仅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且有多方面的启发、收获。作者在该套书中针对“国学”研究中的许多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依据翔实的文献,尤其是最新的考古成果,进行了探索、考辨,提出了不少独到而创新的见解。

  譬如,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围绕“国学”“国学大师”等热门话题,宋先生以全新的视角予以考辨,从史、论相结合的角度,在分析了以往对于“国学”释义的模糊不清和混乱之后,重新加以阐释,在“国学热”度不减的境域下,启示人们要冷静思考。而对于人们热议且简直有些“滥用”的“国学大师”,则更是清醒地指出: “国学”即便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简称,其蕴含也极其丰富,单是在先秦,就有“百家”之说。作为“国学大师”,理应是对国学所包括的各家各派的学说都比较精通,并富有“很深的造诣”者;即使打个折扣,也理应是对其中多半以上的学说富有“很深的造诣”者。可是,现在为人们所称道的“国学大师”,距此差距实在甚远!还特别指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大师’理应是学问和品德方面之典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不能光看学问,光看作品,还要看道德即人品、文品,看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因此“‘国学大师’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现在人们所称道的‘国学大师’,实际上顶多只是史学家、哲学史家等等而已。这是仅仅就其学问而言。至于就‘师德’而言,不少人就更成问题,距‘国学大师’就更远了!”宋先生认为:梁启超当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之“国学大师”,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国学大师”,则首推陈寅恪。在对于梁、陈两位“国学大师”的论述中,也并非照抄相关的传记、文献,而是从从文品与人品相结合的角度加以说明,并且指出相关传记的失实之处。

  又如,针对《国学》当中的疑难问题,如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版本问题,宋先生依据1993年出土的,被学界公认为迄今所知最接近《老子》原本、完本的,郭店竹简《老子甲》和《老子乙)》版本,指出尽管其作者的具体姓名仍待厘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是人而非仙”,“再依据传世本《老子》解说”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学说“不可取”;说明老子并非一味主张“消极无为”,而是也主张“以道佐人主”,“积极有为”,并强调指出:“‘无为’不一定消极,‘有为’不一定积极!”“当为则为,当不为则不为;当大为则大为,当小为则小为;小为可办者,绝不大为;非大为方可办者,也绝不小为;当需不为之时,宁可‘守中’,以静待动,以逸待劳,而绝不强为、妄为、胡为。”

  又如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被热炒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宋先生依据翔实的史料和文献,经过慎密考辨指出:被大肆炒作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即没有可信的史实和相关史料来佐证。”是经过南宋及其以后的“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被炮制出来”的,至于近些年有些人,之所以大肆不顾史实地兜售、鼓噪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则不过是借此神化《论语》,神化孔子,神化儒家思想而已。

  针对长期为学界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宋先生赞同孙景坛教授此前对此的质疑,明确指出这一说法乃子虚乌有,没有史实依据:“在汉武帝及其以后的汉代三百多年间,无论是包括神仙方术在内的异端邪说,还是重在实用的各种学术,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很多领域,成就都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这一史实表明,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整个汉代根本就不存在。从学术文化的发展形势看,汉代相对比较宽松,既没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没有后代联绵不断充满血腥的‘文字狱’。”

  即使对于人们习以为常的某些说法,如流传已久的将“儒释道”相提并论一说,宋先生在《国学探疑》中,经过认真考辨,指出这种说法以欠妥:“第一、‘儒释道’的提法本身就包括内涵和逻辑上的混乱。按照通常的理解,三者中‘释’和‘道’为宗教,而‘儒’呢,有人视为‘儒学’,有人则视为‘儒教’。若视为‘儒学’,将‘儒学’跟佛、道二教相提并论,显然不合逻辑,也很容易引起歧义;而若视为‘儒教’,并与佛、道二教并提,逻辑上虽然通了,但却违背史实。因为中国并不存在‘儒教’。”“所谓‘儒释道’,严格地讲,实际上包括两学(儒家和道家学术)两教(佛教和道教)四种学术文化体系。然而,迄今为止,学界似乎对此却没有给以应有的厘定和重视,错误和含糊其词地使用者比比皆是。”“第二、汉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决不是能用‘儒释道’所能囊括得了的。且不说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算学、农学、医学、纺织、建筑、冶炼、酿造和交通等等实用性的学术文化未被包括,就连在民间流传和影响较大的诸如易学、术数之类的带有神秘色彩学术文化,也统统被排斥在外了。”

  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受到中医药学术文化的耳濡目染,后来又多年研究中医药学辩证法和养生学,并早在1994年就著有《周易与养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宋定国先生,对于中医药学术更是情有独钟,在《国学三部曲》中,他强调指出:“中医药学术被疏漏”是中国学术研究当中的一大缺陷。在《国学纵横》中,他专门以“中医药学术被疏漏”作为一章的标题,就“中医药学术的哲学建树”、“源远流长且硕果累累的中国养生学”、“隋唐学术大家孙思邈”、“各树一帜的‘金元四大家’”、“中医药学史上的百家争鸣”,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元四大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明确指出中医学术长期被学界所疏漏的史实和遗憾。

  博览群书,著述涉及诸多学术领域,而对于文学特别偏爱并且著有长篇小说《悬壶梦》等的宋先生,显然对于我国的小说名著有着深入研究,在《国学纵横》中,首次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视为“形象化的国学名著”。他认为《三国演义》所蕴含的“国学”底蕴,在三部小说名著中最为深厚。从中不仅能看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而且能看到阴阳家、兵家、道家和道教、佛教,以及名、法、纵横、天文、历算、地理、数术、医、农等等诸子百家之说的深厚底蕴。“对照现在的地图,核查《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地名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与事实基本吻合。”可以说“罗贯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军事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术学家,等等。”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或用现在人们的话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西游记》作为神话小说,所描述的虽然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自然蕴涵深厚的佛教、佛学思想学说内容,然而,它却同样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有关道教、道家,以及儒家、阴阳家等等学术文化流派的思想学说,而这些思想学说也都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展现的,所以,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以“儒释道”两教(佛教和道教)、两学(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相融汇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文化,通过《西游记》得以全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和传播,并且影响深远,遍播世界,尤其是为一代代孩童和青少年所青睐,昭示了作者吴承恩也是一位通晓“国学”且熟谙文学创作艺术的一代大师。而作为不同于《三国演义》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历史小说,《红楼梦》则以其不受历史背景约束,富有浪漫的创造力的形式,更好地表现了它要表现的主题。《红楼梦》之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从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宗教寺院、中医中药,到思想观念,乃至风俗习惯;从园林建筑、工艺美术、烹饪饮食,到戏曲音乐,乃至游戏娱乐……都包揽无余,表现深刻。《红楼梦》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主要是以“儒佛道”两教、两学为基石,同时吸附、融汇其他多家(如辞赋家、医家、数术家等)思想。总之,《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儒、佛、道两学、两教,以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即“国学”的多家、多派的思想融为一体,以万花筒的形式显现、折射,展示出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因而都不失为“形象化的“国学”名著。”

  特别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学界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宋先生在《国学纵横》中,运用其所擅长的矛盾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学”发展中的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 探讨了“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该基本规律,在古今关系上体现为“因时应变,与时推移;贯通古今,古为今用”。该基本规律,在内外关系上则体现为:“开放兼容,融汇内外;结合国情,外为内用”。“因时应变,与时推移;贯通古今,古为今用”的规律,可以简括为“贯通古今”律。而“开放兼容,融汇内外;结合国情,外为内用”的规律,可以简括为“融汇内外”律。

  不论是“贯通古今”律还是“融汇内外”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综合创新”;“综合创新”既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同时又是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国学”在古今内外关系上所体现出的规律,就是整个“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就是:贯通古今,融汇内外,综合创新。其中“综合创新”是“轴心”,而“贯通古今”和“融汇内外”则是“两轮”,因而这个基本规律可以形象化为“一轴两轮”。

  在《国学览胜》中,作者就“通天之学”、“基础之论”及“悉备之道”之立论、阐述,则更是给人以慧眼独具、高屋建瓴之感,将“国学”之本质、基础、核心等等,高度概括,一览无余。在对于“百家之言”、“学海奇葩”等等的阐发和表述上,也均充满独到见解。比如,在阐释《易》一书时,就慧眼独具地指出:“要认识、说明《易》这部书,就不能不追朔‘易’字的来历;而要追朔‘易’字的来历,则又不能不追朔‘易’字与占卜的关系。”“占卜活动,是‘易’之字和《易》之书形成的渊薮。”经过对“易”字从象形到金文再到篆体之演变过程的缜密考辨,作者推翻了在“易”字起源问题上长期流传的所谓“蜥蜴说”、“器皿注水说”、“勿字像旗说”等“象形说”,及“云气汇集阴阳变幻说”、“乍晴乍阴说”、“日月组合说”和“上日下勿说”等“会意说”,而富有创见地提出“‘易’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字,它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都不适合于它。它的最初写法源自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形象的真实地仿照刻画、描绘。”“通过对于‘易’字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不仅与占卜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书。”“‘易‘字不是个一般的汉字,而是一个植根、深埋、隐匿着迄今所知我国第一部成书《易》起源之谜的文字,是揭开《易》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总之,《国学三部曲》在围绕“国学”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针对“国学”源、流,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之考辨、揭示、论证、阐发上,均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认真拷问,审慎辨析,严谨厘定,提出并阐发了独到而富有创新的见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确保表述准确的前提下,力求使文字晓畅、形象、生动、鲜明,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国学热”中的一部科普性的佳作,为广大读者学习“国学”提供了一部比较全面而通俗的教材。


相关文章:
·朱云汉:西方令人失望, 但中国精英的“附庸”惯性更堪忧
·陈成吒:“墨子救宋”中哪一幕更令人称颂
·令人念念不忘的贝加尔湖:那场与中国的分离!
·警钟鸣响:四书入学园,令人想起伊东给丁汝昌的信
·乌克兰人在北京开餐厅:这一幕令人深省!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