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周文:中国应有自己的主流经济学 
作者:[周文] 来源:[环球时报2014-08-04] 2014-08-06

 

  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据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如何破解“中国之谜”?西方经济学家比较普遍的回答是中国推行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这显然有些简单。

  这种典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传统逻辑无法解释中国经济成就,因为推行更为激进的市场化改革的东欧国家屡屡受挫。提出建设有中国逻辑、中国流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决不是刻意别出心裁,而是时代赋予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学界的使命。对此,我们应有理论的自信,也更需要理论的自强。

  西方经济学发端于英国,那是因为“日不落帝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9世纪末,美国开始全面取代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主流经济学也从英国转到美国。从传承和变迁的角度观察经济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主流经济学历来是大国经济学。中国即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从这点看,未来主流经济学的主战场一定在中国,中国经济学者应该承担其使命并有所建树。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必须发现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当今,统治世界的现代经济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其文化传统与西方有巨大不同。正因为有这种文化差异,中国经济学才可能真正得以建立。

  首先,中国经济学要有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概念和方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提出阐释和论证的过程。中国经济学要走向世界,尽管可能需要建立一套与西方经济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作为理论创新的第一步,应从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概念和方法入手,否则会陷入概念之争和套套逻辑。

  其次,中国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妄自菲薄。现在中国经济学研究有一些不正常现象,包括唯“美”是从、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以及模型总是比思想和理论重要等。应当看到,西方人对我们的不理解,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经济学理论缺乏自信、自立、自强有关。另一个极端则是盲目排外。必须承认,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终究还是市场经济。因此,真诚地向市场经济学习,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最后,更根本的,必须深入实践,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经济现实。中国经济的实绩常常与理论预测相去甚远,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没有把脉清楚。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出现很多新情况,如经济转型、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急盼有切实的研究。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经济学家们扎扎实实地深入实际调研和切实地对经济现象进行理论提炼。

    (作者是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