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真名士自风流:《赤雅》作者邝露 
作者:[佚名] 来源:[] 2013-04-15

   邝露何许人也?明末旅行家、民俗学家、诗人、官府幕僚。他乘露而生,抱琴而亡,一生虽然短暂,却活得五彩缤纷。他的人生轨迹,让人想起魏晋名士嵇康,两人虽远隔千年,但都有一派“名士风流”。

    负才不羁

    邝露(1604~1650年)字湛若,号海雪,出生在广东南海一个官宦家庭。据说,他出世时“甘露降于庭槐”,故名瑞露,后改名露。邝露5岁时就显露出不凡诗才,可应声作诗。他早年丧父,家境中落,他“以父、祖皆能诗而业未竟也,益力学苦吟”,每当诗兴大发,往往废寝忘食,行吟时甚至“抵触树木”,或者“倾坠坑堑而未尝觉”。

    邝露15岁时,在南海参加诸生会考,督学以《恭宽信敏惠》为题,他以楷、行、草、篆、隶五种书体答卷(一说以《文行忠信》为题,邝以真草隶篆四体书之)。考官认为他“违制”,被降黜五等,以示惩戒。可是他若无其事,大笑拂袖而去,从此不事科举,“放诞纵酒,或散发徜徉于市中,傲然不屑”,当时的礼法之士因此看他十分不惯。

    从此,岭南一带多了一个游子的身影。邝露在罗浮山、广州五羊仙观潜心研究诗文、书法、琴韵,学习兵法、骑射、击剑。他出游必携宋琴“南风”、唐琴“绿绮台”,平日又好收藏和鉴赏奇石古玩。邝露可谓通才,又以诗才闻名一时,与黎遂球、陈邦彦一同被称为“岭南前三大家”。钱大昕在《胡同谦墓志铭》引冯鱼山语:“吾粤诗人,曲江之后,当推海雪”,意思是张九龄之后,就数邝露了。

    亡命天涯

    明崇祯七年(1634年)上元佳节,邝露多饮了几杯酒,与陈藩等公子骑马出游,一同游夜市赏花灯。适值南海县令黄熙出行,邝露来不及回避,冲撞了仪仗队伍,被差役喝令下马。他非但不从,还信口吟诗“骑驴误撞华阴令,失马还回塞上翁”,语含讥讽。县令大怒,要将他革除文籍,逮捕入狱。邝露惹下大祸,被迫远走他乡避难。

    此后,邝露穿越桂岭、泛舟洞庭、横渡九江,东至会稽、金陵,北上京华、幽燕,历时5年之久。邝露在名山大川中游历,感受颇深,诗情豪发。他沿途赋诗数百首,诗名远播吴、楚、燕、赵等地。在扬州,他写了12首《赤鹦鹉》,为世人所传诵,因而有“邝鹦鹉”之誉。邝露声名鹊起,据说每到一地,都被当地达官显贵以嘉宾之礼相待。

    对于生性不羁、不愿被礼数牵绊的邝露来说,这番游历也许是一次自我放逐,5年的游历令他的才情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后来,邝露第一次来到广西,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各寨,将各地风土人情和奇珍异兽,写成众多脍炙人口的游记,集结成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赤雅》。

    《赤雅》流芳

    邝露浪迹广西时,先后来到瑶民岑、蓝、胡、侯、盘五姓土司境内,还受到当地“瑶山女王”云亸娘的赏识,掌管书记事务。其间,他将考察所得写成《赤雅》3卷,其中保留有今壮、瑶、侗等世居民族的祭祀、婚恋、音乐和舞蹈等珍贵资料,至今被民族学家珍如拱璧。

    《赤雅》的书名有点来由,“赤”谓南方,本为火的颜色,表示炎热;“雅”即雅言,指规范的语言,后称注疏、训诂为雅。由此可知,《赤雅》意为对南方风物的叙述和诠释。《赤雅》一书内容丰富,卷一记述各土司以及部落、部族、民族的制度、风俗;卷二记述岭西山川古迹;卷三记述物产及杂录,每卷又分为若干单元。书中还有邝露关于广西壮瑶民族风情的散文和诗词。由于他生活在壮瑶乡村若干年,耳闻目睹再加上对史籍的旁征博引,使《赤雅》具有少有的厚度。

    《赤雅》中所收录的条目,大多包含有神话传说和奇闻异事,令人瞠目结舌。例如“蜗牛脍”条目,说是瑶山中有一种大蜗牛,壳大可容升米,触角如手指般粗,捉来后用淘米水洗干净涎液,用竹刀切好煮熟,味道甘脆,可去积解毒。又如“木客”条目,邝露自称在恭城所见,木客身材像儿童,木工活计精细过人。木客爱吟诗,自称是秦朝建造阿房宫时流寓于广西的,书中甚至收录了木客所赋诗句:“剑阁铃逾动,长门镫更深。何处残春夜,和花落古宫。”又例如“猩猩”条目,邝露说是在绿鸦山中见过,猩猩通晓各种方言,喜欢喝酒,一喝就醉,喝完后还把他背出山外。

    除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典故,《赤雅》还记载了不少民俗风物,如唱山歌、苗族婚嫁、女子服饰等。例如侗苗瑶寨的“罗汉楼”条目:“以大(一作巨)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然。攀男子歌唱饮啖,夜归,缘宿其上,以此自豪。”此楼此风,至今仍存。

    匪夷所思的是“獞妇畜蛊(一作行蛊)”条目,说是“五月五日,聚诸虫豸之毒者,并置器内,自相吞食,最后独存者曰蛊”。蛊分成蛇蛊、蜥蜴蛊、蜣螂蛊等,下在碗中的第一块食物里。下了蛊的食物异常鲜美,食后数日或经年,被下蛊者心腹绞痛而死。金庸在《天龙八步》中写到丁春秋化功大法的练法,实际上就是蛊毒的制作过程。

    清朝大学士纪昀在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中也收录了《赤雅》一书,虽然纪大学士对邝露的作风颇不以为然,认为他是“放诞之士”,其著作“附会涂饰,不免文士之积习矣”,但对于《赤雅》一书仍然作了较公正的评价,认为“词藻简雅,序次典核,不在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下,可称佳本”。这本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赤雅》,集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大成,在中原产生了不小影响,被誉为“明代《山海经》”。

    抱琴殉国

    崇祯十二(1639年),南海县令黄熙受贿获罪,逃亡了5年之久的邝露得以重返家园。返粤后,他仍过着闲散生活,靠典当古文物为生。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明王朝覆亡,清兵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不料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铁骑第一次踏进广州。邝露长子邝鸿(字钊孟,工诗,善击剑)率领北山义军千余人,在广州东郊与清兵激战,壮烈战死。次年,邝露追随在福州称帝的唐王朱聿键,被任为中书舍人,管理文书,参赞军务。朱聿键败死后,他追随桂王朱由榔,再次来到了广西桂林。

    怀着反清复明的愿望,邝露一改过去风流自赏、玩世不恭的佯狂故态,频频奔走,联络义军。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即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邝露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返城参战,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

    当年11月,广州西门外城主将范承恩通敌,广州内外受敌,终于城陷,精疲力竭的邝露决心以特殊的方式殉国。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邝露,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又恢复了名士风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与敌骑相遇。敌军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戏耶?”敌军亦随之失笑。然后,他慢步折回居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的古籍、碑帖、文玩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邝露倚柱而坐,抚摩着心爱的古琴,绝食而亡,死时年仅47岁。

    作为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广州城陷,邝露选择的这个死法很可能是他事先设想过的,带着诗人的浪漫主义色彩,死得清傲不可亵渎。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广陵散》绝,嵇康何在?同样在琴声中死去的邝露,他的死也像是一种从容的回归,回到自己的世界,继续行吟。而他和他的琴声和诗作,也都成了遥远的绝响,留给历史和我们的,只是一抹着青衫的苍凉背影。


相关文章:
·张文木:新闻研究工作者的政治领悟力与政治担当
·伫立窗前思往事——一个来自疫区基层工作者的思考
·新华网: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和处理转基因——专访《八问主粮转基因化》作者彭光谦
·翟玉忠:太极寻踪·访学乌克兰之千古风流
·期待与相关作者交流和学习(耿金龙)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