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张维为:要拿来主义,不要送来主义 
作者:[张维为] 来源:[四月网2013-03-11] 2013-03-21

    一个民族向其他民族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借鉴,一般都有一个对外来文化的筛选和内化的过程。这种筛选可以是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中国历史上引进佛教和马克思主义,现在引进西方文化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日本过去引进中国文化和西方制度也是这样进行的。欧洲情况也类似。18世纪启蒙运动的时候,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就有选择地引进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些思想。他说:中国可以对神无知,但不能对道德无知。他引用孔子的话,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基督教禁人行恶,而孔子劝人为善,这是更高层次的。

    当时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期,由封建专制转向资本主义,人们追求理性、平等、自由。而当时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和儒家人伦道德,远远好于欧洲的贵族世袭,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理性。儒家学说中的人性的一面和内在的自由,被用来反对基督教中的神性统治。中国的皇帝也遵守天理天则,这个观点被用来反对欧洲的专制。应该说,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初期,中国文化起了一种推动作用。但欧洲奉行的是拿来主义,从反对世袭到赞赏中国的德治,最后走到自己的法治。

    更进一步说,欧洲自己价值观的演变也是一个不断自我筛选的过程,殖民主义,种族主义,过去都曾是欧洲的主流价值,但今天欧洲重新界定欧洲价值观的时候,就把这些内容从自己文化中去掉了,欧洲也在与时俱进。虽然不少欧洲人骨子里还是秉持这些价值,但公开主张这些价值的人确实很少了。

    拿来主义与过去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是一个概念。晚清时候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国为天下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好像孔夫子的儒学已经穷尽了一切真理,所以中国官员认为没有变革的必要,更不要说感到变革的紧迫感了。而过去这30年,完全不是这个情况。邓小平说得非常明确:“不搞改革开放,死路一条。”

    中国是全方位的开放,全方位的向外国学习,学习人家一切好的东西。但以我为主,自己来拿,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外国的东西,要通过中国的实践来检验,有些可以全部接收,越多越好;有些可以借鉴一部分;有些可以坚决拒绝;有些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待条件成熟时再来借鉴;有些可以观察一段时问,先不贸然引进。

    一个民族一旦不愿意向别人学习往往就是这个民族走下坡的开始。“文革”中,我们闭关锁国,老子天下第一,结果导致了愚昧落后。美国现在只知道教训别人,不知道向别人学习,这也说明美国开始走下坡了。我的一位很好的法国朋友说他现在最痛苦的事就是每天开车上班都要路过三家麦当劳,他自豪地告诉我,他一生中,从没有尝过一口可口可乐。我很理解这种法国人特有的对美国文化的反感。不过我觉得从心态上来说,还是中国的态度比较好。麦当劳的东西虽然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和中华美食无法媲美,但它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它的卫生标准,它的标准化配餐,它的鲜明色彩,它的快节奏等等,使它在饮食大千世界有一席之地。麦当劳进入中国后,也很受欢迎,除了有它自己的特色外,也确实推动了中国快餐业的发展,甚至使不少人质疑为什么我们这个泱泱食品大国,就拿不出一个可以走遍全国的一流快餐品牌呢?更不要说拿出一个驰名世界的快餐品牌了。麦当劳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事实,等于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中餐至少在快餐这个领域内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有很多东西要向别人学习。

    过去3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终于在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毛泽东过去说过:我们愿意把西方当老师,向西方学习,但是老师老是欺负学生,学生只能反抗,最后演变成了一切都和西方对着干,一切都要自力更生。“文革”后,我们通过改革开放,终于在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之间找到了一个积极的平衡点,这就是努力学习人家一切长处,不断地壮大自己,这使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出现了全新的格局:某些领域内,我们双方利益重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方合作共赢。另外一些领域内,双方利益有冲突,但我们已经学会了有礼有节地斗争,既坚持原则,又不走极端,最大限度地捍卫自己的民族利益,但也拒绝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拿来主义的理念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使我们自己迅速地发展了起来,也使我们和西方周旋的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大,这是拿来主义的胜利。今后也一样,不管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对于别人的长处,都要虚心学习,但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决不失去自我,而是要逐步壮大自我。

    一个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会认为,“拿来主义”太繁琐,还不如“送来主义”,全盘照搬别人好的做法就是了。其实“送来主义”效果都不好。对于外国好的经验和方法,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来借鉴,而不是照搬。中国自己吃过全盘照搬的苦头。如50年代学习苏联,一切都照搬苏联,苏联人口少,鼓励生育,我们也照搬,生得越多越好,结果导致了人口增长过快。从改革开放的30年来看,总体上我们保持了“拿来主义”。比方说,在金融改革这个领域内,我们学习了很多西方的经验,但对开放资本市场则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从而使我们成功避免了后来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金融海啸使得许多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但现在海外一些媒体把中国模式简单地描述为“北京共识”对抗“华盛顿共识”,这是不准确的。中国经验的真正独特之处在于:我们大致保证了自己的政策空间,也就是说,由自己来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采用外国的思想,或是不采用外国的东西。

    非洲很多国家的经历很能说明问题:冷战的时候,一种是苏联的“送来主义”。一种是西方的“送来主义”,他们都接受了。当然,他们也难,因为如果不按照苏联或者西方的要求去做,他们就得不到经济援助。问题是一旦自己失去了决定取舍的主权,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导致灾难,因为别人很难真正了解你的国情。俄罗斯的改革就犯了这个错误。由哈佛教授设计的“休克疗法”,一下子在全国推行,以求一夜之间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多党制的民主制度,结果是灾难性的。关键是西方不了解俄罗斯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但又喜欢指手画脚,所以提出的各种方案大都从意识形态出发,从价值观出发,结果成功率很低。相反,我们现在是以我为主,请你们提出建议,我还要你们“竞争上岗”,然后我有选择地采用,这样做效果好得多。

    在拿来主义方面,中国大陆特别幸运的是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已经有了三个发展起来的华人社会:香港、台湾、新加坡。我们受益的不仅是三地的资金、人才,而且也受益于他们的软件建设:比方说,香港和新加坡的法治建设和反腐机制建设、台湾的中西融合的市民文化、三地在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等等。他们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把很多西方的东西,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下创造性地转化了、内化了。中国大陆向他们学习的时候,会感到比直接向西方学习要容易一些。这三个华人社会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在许多领域内实行拿来主义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中国大陆也积累了许多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所进行的大量改革与创新,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变了世界经济大格局,其产生的效益和经验又反过来辐射到港澳台等华人地区。

    现在国际上讨论发展问题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提出要保持自己的“政策空间”,并总是用中国作为例子,来说明一个国家只有坚持自己的“政策空间”,才能发展起来。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政策空间”,跟着西方亦步亦趋,最后的结果几乎都不好。所谓保持“政策空间”,其意思就是拿来主义,就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对外来的东西作出筛选,合适的要学习,不合适的要拒绝。中国所走的拿来主义之路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我们今后也应继续这样做,才能使国家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才能最好地利用好外部资源,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相关文章:
·南怀瑾:不要高估他人而毁灭自己,他们的祸根早已埋伏
·毛主席说,不要认为中国什么都是好的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奉劝北约不要把黑手伸进亚太
·张维为:古代中国全球领先,新中国赶超西方,凭啥?
·王三义:不要跟着西方起哄,开辟新航路并非因为奥斯曼阻断东西方贸易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