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留余”也是商道 
作者:[翟玉忠] 来源:[] 2013-01-15

编者按:2013年1月5日,翟玉忠先生在郑州参加了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留余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届留余文化论坛”,并在会上作了讲演,以下是讲演摘要。本文原发表于2013年01月07日出版的《河南日报》文化版,由于未经翟玉忠先生审阅,出现了许多关键性错误,这里加以更正。

    留余思想起源很早,它实际上与中国的天道观是有关的。《说文解字》中,“留”就是“止”的意思,“余”就是“丰饶”的意思,“留余”是“止于丰饶处”的含义。因此,留余思想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先秦时候的“持盈”,它指的就是人们面对盛大成功的时候,要保持一种中庸之道。

  大家可能会认为中庸之道就是一个概念,实际上中庸之道是中国文明中最根本的部分。在生活和工作中,留余思想要求我们用“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来处事,这正是中庸之道的精髓,表现了中国人对自己心性修持的重视。

  康百万庄园里“留余”这个匾挂在最明显的位置,意在时时刻刻提醒家人要留余,这就是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用儒家的说法叫“诚”。朱熹对“诚”字的解释最好,即“真实无妄谓之诚”。做到这个程度,离中庸就不远了,离“留余”也不远了。

  留余思想还代表着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逻辑,这个逻辑与中国古典经济思想是相通的。例如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认为市场本身不能实现自动均衡。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平衡就需要去除兼并。去除兼并的作用是在社会达到严重不均衡的时候要回到平衡,实现中庸。这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写照,与西方的经济学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古代的经济思想与留余思想的要义联系十分紧密:凡事要留有余地。

  无论从个人修养还是到治国理念,我们中国文化都有这种一以贯之的特点。

    昨天,我在康百万庄园看到一个对联,其中有“商道即人道”——我还想说:商道即治道。


相关文章:
·翟玉忠:《大学》“德本财末”思想的时代意义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为中华续慧命——六经书院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