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李寒鸥:西方金融业该洗心革面了 
作者:[李寒鸥] 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08月13日] 2012-08-15

    近来,英国巴克莱银行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率(LIBOR)的丑闻仍在发酵。监管机构调查显示,这家银行在2005年到2009年期间通过操纵LIBOR牟取暴利。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巴克莱集团几个相关的头头脑脑迫于压力都辞职了,英国政府还成立了联合调查委员会。英国媒体惊呼“金融业的心已经腐朽变质”。

  这年头,金融圈丑闻连连,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巴克莱银行丑闻为何还能吸引全球眼光?笔者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至少有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LIBOR会被操纵。LIBOR是指金融机构同业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是全球基准利率之一,是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全球有800多万亿美元的投资产品都与LIBOR挂钩。民众不禁质问,连LIBOR都能被操纵,还有什么不能被操纵?第二,没想到顶级银行参与其中。据报道,涉案银行多达20余家,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汇丰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赫然在列,而且全是些“大而不能倒”的家伙。第三,没想到背后有政府的手在操纵。据巴克莱银行一份备忘录显示,2008年10月,英国央行曾暗示巴克莱银行压低LIBOR报价,以增强金融市场流动性,缓解系统性压力。尽管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矢口否认,力图将央行撇得干干净净,但民众对政府的讨伐之声依然不绝于耳。

  舆论除了“没想到”之外,更多地是在议论“怎么办”。经济学家、官员、智库和媒体等各路人马纷纷撰写报告或发表文章,为解决利率操纵问题出谋划策,其中提到最多的除了改革就是监管。LIBOR制定流程要改革。欧盟委员会已表示将彻底审议LIBOR定价机制,并在欧盟层面弥补有关规则漏洞。改革方向是根据实际交易提交参考利率,允许更多银行加入定价机制,增加制定利率的代表性等等。银行业也要调整,把“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变得“小而能倒”;要分清职责,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业务上拆分,杜绝混合经营模式;要引入竞争,避免少数大银行联合做局。在监管方面,无外乎加强央行的监管职能,增加信息披露,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加强对银行高层问责等等。

  遗憾的是,欧美监管机构的调查迄今都是避重就轻,浅尝辄止,最终可能以罚款了事,这是有前迹可循的。早在2011年3月,美国监管机构开始调查瑞士银行(UBS)涉嫌金融危机期间操纵LIBOR之事,一时引发舆论热议,但雷声大雨点小,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中国也是受害者。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多种金融产品都是以LIBOR为基准制定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融资主体都受到LIBOR操纵的影响。LIBOR丑闻的背后是资本根深蒂固的逐利性和西方对全球金融业的超级垄断,寄望于这两者的本性发生变化未免过于幼稚。抓住机会,推动国际金融由“西方治理”向“全球治理”跨越,或许才是实现全球金融业洗心革面的不二法门。


相关文章: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陆寿筠:西方二元哲学对中国文化的肢解
·李建宏:西方将陷入百年黑暗
·陆寿筠:西方政治经济学——从单一价值源泉论到世界资本霸权
·萨克斯教授:美英帝国的哲学基础偏离了西方文明传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