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本主义研究
左大培:警惕中国“印度化” 
作者:[左大培] 来源:[网友推荐] 2005-08-02


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占GDP的70%,而出口的一半以上由外商投资企业控
制,形成了一种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外资企业当然为这样的经济格局
大声叫好,他们在中国的代言人则反复强调,这样的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必
要。



稍微懂得一点经济史的人都知道,当今的那些大一点的经济发达国家,没有一个
是靠这种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起来的。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
高速增长的日本、韩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虽然号称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但其出口的主力却是本地的民族产业。也确实有一些大国如印度,曾经陷入外商
控制下的出口导向经济。但是这种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导向经济却是它们变为殖民
地的开始。



印度次大陆各国是逐步变为英国的殖民地的,这一殖民地化的进程在19世纪初基
本完成。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战役中获胜,以武力占领了整个孟加
拉,由此开始了印度本土正式变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和各种讹诈的方式进行侵占,到19世纪初
,现今的印度(不包括现今的巴基斯坦地区)境内的各个公国和土邦都先后变成
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领地或藩邦(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奇怪的一段插曲:一个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竟然
变成了印度这样一个大国的正式政府,“官商一体”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当然,
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印度的“政府”是英国女王的臣下,东印度公司统治的印度
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一旦印度开始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对英国-印度贸易的垄断就变成了
妨害英国多数资本家的祸害。英国政府在1773年、1784年和1813年分步剥夺了东
印度公司的商业垄断权,并且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剥夺了东印
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权,从此印度就成了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简明
不列颠百科全书》)。



而在印度这样沦为殖民地之前,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等外商就在长达2百年的过程中
逐步控制了印度的对外贸易。这种控制为将印度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作了充分的准
备,而控制了印度对外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后来就变成了印度的殖民统治者。



早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的殖民者们就来到了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
人达·伽马率帆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从此发
现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开始了欧洲殖民者掠夺印度的血腥历史。



当西欧的殖民者们初到印度时,印度与美洲大陆不同,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西欧的殖民者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很快征服整个美洲大陆,几乎灭绝了印地安人
。而亚洲的大帝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西欧的殖民者们不敢进行军事征服,一时
无法占领内陆的广大地区。



当时妨碍西欧殖民者们将整个印度变为殖民地的最大障碍,就是印度的莫卧尔王
朝。莫卧尔王朝刚好是在西欧殖民者们来到印度之后不久兴起的,其创立人巴伯
尔于1526年消灭了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建立了莫卧尔王朝。到阿克巴统治时
期(1556-1605年),莫卧尔王朝的疆域扩张到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和中部
;直到奥朗则布执政(1658-1707年)时,莫卧尔王朝的扩张才最终停止(《简
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这样一个强大的莫卧尔王朝面前,西欧的殖民者当然
无法占领印度次大陆的大片领土,而只能在2百多年中将自己直接占领的殖民地限
于印度沿海的少数据点。



16、17世纪葡、荷、英、法等国的殖民者相继来到印度东、西海岸占夺据点,进
行海上劫掠和掠夺性贸易。英、法分别于1600年、1664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1602年荷兰成立了“尼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拥有政府授予的垄断
东方贸易和军事侵略的全权。到17世纪末,西欧殖民者在印度沿海一带已各拥有
一批牢固的设防据点。其中英国人占有的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等地,还逐
步发展为今日印度最大的几个城市(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



印度由外商控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早在西欧殖民者来到印度之前,印度就已经与其它国家和地区有了发达的贸易关
系,出口精美的棉织品和丝织品以换取中国的瓷器、日本的铜等等。直到17世纪
,这些对外贸易还有许多是由印度的商人经营的。而在16、17世纪,西欧商人(
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相继来到印度沿海建立商业据点,逐步把
印度商人从海上贸易中排挤出去,垄断了印度商品(棉织品、丝织品、蓝靛、香
料、珠宝等)的输出。



这些西欧商人之间也为争夺印度市场而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
立之初,就遭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抗争。
1612年该公司击败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从印度的莫卧尔王朝获得了贸易特权(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英国殖民者终于将葡萄牙
、荷兰的势力排挤了出去,最终摧毁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于18世纪中叶开始将
印度变为自己独占的殖民地。



有助于西欧商人垄断印度出口的,不仅是西欧商人掌握着他们从美洲掠夺的白银
和黄金,而且是西欧商人运用这些金银购买印度精美的棉织品和丝织品,把从美
洲得到的金银化为了欧洲人对棉布和丝织品的更多消费。印度在这种世界贸易格
局中扮演了消费品加工者的角色。可惜的是,由于印度的对外贸易被西欧商人垄
断,印度人不仅只能为外商的订单生产,而且在生产上被外商控制,高度依赖外
国商人控制的销售市场。



无论如何,西欧商人的到来最初促进了印度出口商品(特别是棉织品、丝织品)
生产的进一步扩大。由于国外的白银涌入,16世纪以及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孟
加拉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一再扩大,并导致人们去开发边疆地区(Frank,第3章
,2.(3))。当今印度的最大城市加尔各答就是在这个时期兴盛起来的。它坐落
在孟加拉,1690年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点,1772年成为英属印度的首府(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到18世纪,在印度的一些先进地区,已出现了不少发达的手工业城市,其产品大
量行销国内外。繁荣的棉织业中心、孟加拉的达卡到18世纪中期有人口15万,大
量输出棉布。而到17、18世纪,由于城市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出口棉织品和丝织
品的需求,商人便开始向农村手工业者订货。到17世纪中叶,在孟加拉、古吉拉
特、旁遮普的一部分地区,已经不是几万而是几十万农户在从事出口棉织品的生
产了(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到17世纪末依然强盛的莫卧尔王朝会听任
西欧商人控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至少到17世纪末,西欧商人控制的出口导
向型经济增加了印度人的就业,使许多印度人变得更富裕。莫卧尔王朝那样的专
制政权可能对自己臣民的就业和富裕没有那么强的关切,但是臣民们变得更富裕
有助于朝廷增加税收,有助于统治者政治上的稳定。这就使莫卧尔王朝不仅容忍
了西欧商人控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甚至还在1717年允许了英国在印度自由贸易




总的来说,在到18世纪初的200年间,西欧商人的来到印度并诱使其发展出口导向
经济更像是单纯的国际贸易扩大,它的后果似乎印证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结论
:贸易的扩大会使参与贸易的各方都受益,甚至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到17世纪末,西欧殖民者几乎完全垄断了印度的海外贸易。他们不仅有采购印度
商品运往欧洲的独占权,而且还把印度商品运往邻近的亚洲各地,从事居间贸易
,获取厚利。



到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已在印度设立了150处商站和15家大代理店。它们
通过印度商人和高利贷者,以预付货款的方式,迫使成千累万的印度织工和其他
手工业者生产公司的订货。仅在加尔各答一地,为东印度公司订货工作的就有8千
名织工(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



也就是在18世纪初,强盛的莫卧尔王朝开始衰落,印度在实际上又重新分裂为许
许多多小邦。在这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抛开了其“商业公司”的外衣,于18世
纪中叶开始武力征服印度,开启了印度殖民地化的进程,最终变成了统治印度的
殖民主义政府。



一旦变成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真正落入了苦难的深渊。最初的殖民政
府——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所作所为,尤其令人发指。



一个由外国人掌控的商业公司当然不可能履行好政府的职能,东印度公司在其印
度领地上所作的一切,只能是为公司股东和英国籍高级职员牟取最大收入。掌握
了政府权力的东印度公司不仅控制了印度的税收,甚至可以决定印度的税制。有
如此权力的一个商业公司会如何残酷地压榨被统治者,这是不难想象的。东印度
公司在印度的收入是如此丰厚,以致该公司高级职员的称号在英国变成了暴富者
的代名词。这也就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那著名的“原始积累过程”的一个重
要环节。



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最大灾难,是毁灭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在18世纪末
的产业革命发生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印度生产
的精美棉布出口到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欧。但是印度一旦变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
就立即利用其同时控制英国和印度两方政权的便利,一方面开放英国纺织品对印
度的出口,另一方面为阻止印度棉织品的进口而对英国的棉纺织业实行片面的保
护。



1720年英国议会完全禁止印度丝织品和印花布进口,以后又对一切印度棉织品征
收越来越重的进口税(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弗兰克认为,18世
纪初印度经济开始衰落。他引用的资料提到,这一衰落与西欧武装起来的商人垄
断了远东的贸易有关(Frank,第6章,2.(1))。实际上,只要想起18世纪初以
后出现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印度的经济衰落就很好解释。



在整个18世纪,英国以极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止印度纺织品进口,这刺激
了英国发生产业革命,降低了本国生产棉布的成本,结果是18世纪中叶以后,东
印度公司的棉布生意衰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东印度公司”条)。印
度在17世纪陷入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到18世纪尝到了其苦果:一旦外
商的母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靠技术革命进行了成功的进口替代,印度依赖外
商和出口的经济部门就不能不衰落。



英国对从印度进口的丝棉织品的严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持续了一百多年。到19世
纪初,英国对印度的某些纺织品所征收的进口税率竟达70%以上。19世纪初的英
国已经完成产业革命,机器生产的纺织品已经对印度的手工织品具有了成本优势
。但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却对印度进口的英国制造品仅征2.5%的进口税。这
样一个代表英国利益的殖民政府还要印度棉织品在制造过程中层层缴纳内地税,
使印度棉织品在印度出售竟总共要缴17.5%的税(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
三节)!



在由殖民政府强加的这种不平等税收下,19世纪前半期印度出口到英国的棉纺织
品数量下降了四分之三,印度进口的英国棉纺织品数量却增加了5-6倍。到1850年
,几百年来向全世界出口棉织品的印度,竟进口了英国全部出口棉织品总值的四
分之一还多。在上千年里曾经辉煌于全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



英国的大量机器工业品输入印度,沉重地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
,使千百万印度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以致大批地因饥饿而死亡。旧时人烟
稠密的手工业城市,如达卡、摩歇达巴德、苏拉特等,也都荒芜了。达卡人口由
18世纪中期的15万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万人。1834-1835年东印度总督说:“
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
”(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



身为殖民政府统治印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赚钱而横征暴敛,在其统治印度东
部以后不久就将田赋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连年的饥荒。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
荒就饿死了1千万人,约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樊亢、宋则行,第一册第六
章第二节)马克思就此痛斥制造了这次饥荒的东印度公司说:“在1769年到1770年
间,英国人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
饥荒”(《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6节)。



控制了印度对外贸易的欧洲商人还在印度制造出一批甘心为他们压迫印度人的当
地人走狗。在18世纪中,随着欧洲人权力的增长,英国在印度的代理人们对欧洲
人的依附和支持也愈益增强。在欧洲人与印度商人发生冲突时,他们坚决地站在
欧洲人一边,帮助欧洲人损害印度商人的利益。他们还站在欧洲主子一边来反对
内陆势力,为了前者的利益而损害后者的利益。(Frank,第6章,2.(1))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印度次大陆史”条说:“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传统手工业被摧毁,农民陷于极端贫困状态,印度成为英
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西欧殖民者们到来之前,印度一直被视为世
界上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而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印度成了一个被西方
人鄙视的“落后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重新争得
独立之时,印度已经成了第三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总括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外商控制下的出口
导向型经济会使一个有生产实力的大国走上衰落的3阶段之路:在外商控制下的出
口导向经济形成的过程中,被外商控制的生产大国可以取得就业、生产甚至收入
的暂时增长;一旦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导向经济形成、外商的经济控制地位稳固,
外商就会指挥其本地的代理人来夺取本地的政治统治,甚至利用本地的政治不稳
定、国家分裂来将该地、该国变为自己的正式殖民地;而在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之后,由外商演变而成的殖民地政府就会竭泽而渔,将变成了殖民地的原生产大
国榨取干净,使这个殖民地永远陷于贫困。



这也就是说,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导向经济实际上是一场钓鱼游戏:它先给被控制
国家带来一点经济暂时增长的好处,但这个好处不过是钓鱼的诱饵。一旦某个国
家被这个诱饵引诱上钩,它将被控制其对外贸易的外商剥夺全部的政治和经济主
权,最后被其榨取干净。



知道了这一段历史,我们就可以理解,印度独立之后经济上的保护主义为什么那
么强烈。那实在是吸取了变为英国殖民地的教训,基于不保护民族产业就会变为
贫穷的殖民地的认识。



近年来,不少人开始争论我国会不会“拉美化”、如何防止“拉美化”的问题。
其实依中国目前的形势看,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拉美化”的问题,而是
如何防止“印度化”的问题,是如何避免陷入18世纪以前印度的那种困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1965年第1版.

Frank, Andre Gunder: Reorient: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中译本《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2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德里苏丹国”、“莫卧尔王朝”、“印度次
大陆史”、“东印度公司”等条.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版.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