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毛泽东为何反感孔夫子 
作者:[新法家] 来源:[网友推荐] 2005-12-27

    几千年中,儒法两派争论不已,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免不了要谈到他们。1973年,毛泽东在诗中谈论到了他们。这就是《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之所以写给郭沫若,是因为郭老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写的《十批判书》里面,称赞孔子“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毛泽东不赞同这个观点。对秦始皇历来遭受非议的“焚书坑儒”之事,毛泽东也多有辩护。这些,他都写进了诗中。
  
  毛泽东为什么反感孔夫子?
  
  在他看来,孔儒们常常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则不尽然。除了在文化教育上有些建树外,在事功上却常常说些空话。历朝历代的王公国戚个个都在打儒家和孔子的“仁义道德”旗号,而真正为民谋福利和与民同甘共苦者,少之又少。就是这样,在封建社会竟被捧为“圣人”,那些读了点“圣人”书籍的学子们,竟可以摇头晃脑,把尾巴翘到天上去。毛泽东的义愤,除五四以来的反孔思潮外,在其性格底色上,也是自有其源。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秦始皇?
  
  诗里说得明显:“百代都行秦政法”。所谓“秦政法”,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改成“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王朝任命,从而稳固了中央集权,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唐代的柳宗元为此专门写了篇《封建论》,称赞秦始皇的这个改革。
  
  从根源上讲,秦始皇的形象,则是那些儒生们弄坏的。原因是他发动过“焚书”和“坑儒”的事件。这对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来说,简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正是儒生们的言论,让秦始皇成了“暴君”的典型。
  
  对此,毛泽东认为是件值得“商量”的事情。怎样商量,诗里没有说。想其理由,不外一些儒生咎由自取,因为战国末期,方士吃香,不少儒生干起了方士的活儿,竟把秦始皇也骗了几回。而事实上,坑了几百个儒生后,秦始皇的政府机构里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儒生。所谓“焚书”,因涉及中国统一后的“思想去向”,主要烧的是六国官书之类,汉兴之后,学统并未中断。这些,近世史家多有辨析。
  
  “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制,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主张厚古薄今,开倒车的。”—毛泽东如是说。
  
  毛泽东是革命家,是强调厚今薄古、创造新事物的政治家。他的思想深处,倾向法家一些。但他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他经常说些批判儒家的话,或许同他着意要“除旧布新”的现实考虑有关。他毕竟不是一位纯粹的历史学家。
  
  写《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的时候,毛泽东已经80岁了。
  
  这是他写的最后一首咏史诗,也是他一生中写的最后一首诗。
  
  一位现代政治家的最后一首诗,竟是评价老去千年却遗风百代的两位历史人物。
  
  千秋一阕,刻写历史,字字思索。
  
  千年一叹,厚今薄古,声声不倦。

  


相关文章:
·李殿仁:要支持、爱护和引导“毛泽东热”健康发展
·翟玉忠:为何中国人都要学一点儿经学
·韩毓海: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判《武训传》
·翟玉忠:为何作《世界春秋》—超越西方中心论的全球史
·赵丹阳:读少年毛泽东的《商鞅徙木立信论》有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