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争议,我想说一下我的看法,对于文化的取舍的原则,不应该从是否是国粹或者是否是引进,正确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是否促进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
文化是什么?就是一个社会的人所思所想所关注的并影响我们生活的一些事务,当一个人或社会选择了错
误的信仰或规则,其错误将是方向性的错误,即是根本性的错误。
中国的文化庞大复杂,先说儒学,儒学的提出是孔子看到诸侯对于周王室的不敬而提出的,企图建立一种
由上而下的顺序,当然,他也对上提出了要求,如 君仁,父慈等,本来他的东西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没市场的,我相信孔子提出思想的动机是单纯的,没有功利在里面,因为当时周王室已经没落,应该是出于一种对秩序对摆脱混乱的渴望。在当时,远没有更能助于生存的纵横家,法家更实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春秋战国确实是华夏民族的青年时期,当时并没有什么主流思想和文化,所以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由于各国的竞争关系,但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秦以后,出现了统一的中央政府,由于秦是法家治国,秦始皇是信奉力量的,值得指出的是,秦朝的政府效率是相当高的,为中国历史之最,秦朝的特点,整个国家都为皇帝的野心服务,包括秦始皇自己,据说他自己批阅的竹简都是有规定的,是并力向外的一个帝国,秦朝的制度是商鞅制定的,成功的摆脱了官僚对国家的腐蚀。订立了以功劳为分配原则,可惜的是,由于野心太大,时间短,造成国力负担过重,用法过度超过了百姓承受极限导致了灭亡。
汉朝以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为了加强统治,政府开始有意识的动用行政资源介入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社会,这时候,儒家被抬出来了,就如同合同双方都爱引用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而各取所需一样,儒家思想被御用文人宣传并推崇强调对其有利的一面并刻意回避了其责任,劳力者至人,劳心者至于人应该说成是一方全是义务,一方不受制约,强调官僚的绝对权威和极少受到限制。最要命的是,是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于对自己政权的维护。过分强调对其忠诚的思想的正统性,压制了其他思想的产生,排斥打击了科学的产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万般杰下品,唯有读儒高。由于其他方面得不到社会的鼓励和地位,所以没有能发展起来也就不奇怪了。由于社会的儒学一元化。中国开始停滞不前。政治价值观和地位的过分强调阻碍了社会。即使今天这一弊病仍在。
什么样的文化信仰该是我们该有的呢,当人们认为一个能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推进一大步的人的价值远远
大于一个哪怕是最大的官员,当官员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角色出现时,当社会不再是泛道德化,而是对每个角色有着清晰的权利和责任义务的认知。大家都受规矩和别人的权力的制约谁也不能越线。当社会没有从来高人一等的职业,而只有在其行业因出类拔萃而受到推崇的人。万马奔腾有活力的局面就该出现了。
当然,中国社会还有好多优秀文化,比如,兵家文化,我认为,传统的兵家文化是使中国在近代的危难再次能够站起的重要因素。一本本兵书,一次次古代惊心动魄的战役教会了中国人好多自卫的本领和生存之道。道学的以柔克钢教会了我们有韧性。纵横家的计谋学使我们防卫了敌手,但同样也有反作用,比如道家容易使人不思进取,计谋学使社会低效率,内耗,浪费社会资源。
总之,没有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就不能理解社会,抑制有害的方面,发挥有利的方面,打造一个健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