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纵横
卫战胜:扑朔迷离的中国货币政策 
作者:[卫战胜] 来源:[] 2010-02-03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广义货币政策还包括金融体制改革。

  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是造成资金往楼市和股市跑的罪魁。为什么房价会暴涨?因为低利率,钱放在银行基本没有利息,逼储户拿钱去买房或投入股市。如果这种局面一直维系,加上热钱炒作,资产泡沫就会越吹越大,最后泡沫终将被刺破,到那时,受害的就不仅仅是金融市场,还包括实体经济。甚至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震荡。因此,我们建议政府进行房产财税改革,来改善房价扭曲现象。比如收取较高的交易税,以此增加交易成本,这样可以增加投机客炒作的成本,也可以减缓炒作风气不断蔓延。目前利率纹风不动,这说明政府并不是想全面打压楼市,手法更像是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又说明政府殷切盼望以房地产投资增长取代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后果则是人民群众对房价下跌的期望将如实落空?连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都认为,现在中国房地产情况越来越糟糕。现阶段他不会购买中国A股和房地产,因为价位已经太高;同时,中国的房地产的泡沫已愈来愈大。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点,公布不少政策,要冷却房地产市场,这对中国及世界都有好处。

  2010年1月新增信贷再触高位,说明政府真的是只希望过热楼市不要形成更大的泡沫。不过信贷资金流向的资产套利倾向,则更不利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但也并不意味全面紧缩的政策过一段时间就不会浮现。比如: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谓是一箭多雕。最显著的两点,一是可以扩大直接融资。由信贷式间接融资逐步转向创投式直接融资、辅佐创业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取得更大活力;二是随着准备金的调整,可能严重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意味着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银行贷款要收缩。但从短期来看,上调准备金又很像是央行放出的一只纸老虎?因为这个信号出现不久,央行人士就出来说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货币政策转向。这表明央行的为难:害怕收紧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过强打击。而成思危上认为,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管理通胀预期和投资风险。需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降温。但近期不应提高银行利率,否则热钱会涌入。原因是: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来说仍然坚挺,若中国加息而美国没有,人民币会更加有吸引力,热钱会进一步流入中国市场,比如香港。而美联储一旦把利率升到5%上,热钱流出中国。而中国为了阻止资本流出,利率水平又将会高于美国。泡沫最终破灭。

  我国货币政策为什么扑朔迷离?是因为央行不得不采取类似松紧带的方式,达到巧妙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但多方利益诉求非常难以兼顾。所以,货币政策选择随时都有可能出错。回顾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化之后,各国也是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却助长了投机风潮,吹起了更大的投机泡沫,而这泡沫已又一次破灭,酿成百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因此,由央行所主导货币政策,虽短期可以刺激经济,却会埋下资产泡沫的祸根、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的种子。因此,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拿捏必须有所取舍。就是要从采取“松紧带式”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思考退场机制。

  另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陈道富同样认为:“货币政策仅仅只是宏观调控的工具,其发挥作用的基础仍是经济基本面,是标而非本。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货币政策之外,在于深层次的改革。2010年货币政策的最终成功,也将在货币政策之外。”他的观点我基本认同。因为,政绩的优劣不能单纯靠宽松货币政策赢得GDP增长来衡量,若以人民福祉为首要考量指标,则是调结构更实惠些。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根源,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错误的货币政策。GDP反应的只是经济数量,不是经济质量。GDP增长不仅不利于长期目标实现,而且可能带来的许多负面效果。例如:财政赤字、环境破坏、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Stiglitz所言:“GDP原本只是用来衡量整体经济活动的一项指标,不代表真正的生活水平。在长年的误用下,各国陷入GDP崇拜的迷思,GDP越来越变成衡量社会福祉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唯一指标,但是就衡量人类生活品质而言,GDP不是一个好的指标。”


相关文章:
·美媒揭印度教科书谎言:1962年“战胜中国”
·余云辉:打造战胜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秘密武器 ——兼谈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则、策略和方案
·林建华:与真理同行,可以战胜蒙昧与偏执,更无惧强权与不公!
·普京跪地献花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
·吴祚来:西方信仰战胜中国道德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