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陈冰:“新国家主义”与西方变革 
作者:[陈冰] 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6期] 2009-12-29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全世界似乎都在狂热,充满醉意的高调并不意外,但低估了奥巴马领导美国乃至西方变革的潜能,把奥巴马的胜利判断为“托了形势之福”、“只具象征意义”等等,则是近视的或者傲慢的。实际上,西方的变革已经酝酿多时,奥巴马的当选则为之付诸行动打开了锁。

  欧洲人似乎比美国人还要热衷美国大选,是今年西方政治的显著特征。在投票前,几乎所有欧洲主流媒体都发表社论支持奥巴马,也是较少见的现象。奥巴马获胜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贺电声称“新的世界需要新政”,衷心希望美国与欧洲一起推动这种新政的建立;法国总统萨科齐说奥巴马“在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唤起了巨大希望”;德国总理默克尔坚信“欧洲和美国将密切合作”;英国首相布朗称赞美国新总统“以其进步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洞察力推动了一场令人鼓舞的选战”,“我们的价值观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以软实力重建领导地位

  而奥巴马首批回电的九国领导人,也以西方为主,包括英、法、德、加、澳、日等,既暗含着美国选择了优先合作伙伴,更有西方携手变革的远谋。

  这里的“新政”就是西方的变革。冷战结束后,大西洋两岸凭借文化的先进和财富与技术的雄厚,在经济和文化上向全球市场扩展,促成了上世纪9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繁荣和政治革新。但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超级强权地位使其产生独步天下的骄狂。因为伊拉克战争,欧美发生分裂。

  美国和“老欧洲”的分歧,在于如何领导世界。布什的单边主义是要用军事“硬力量”来威慑世界;而经验丰富的“老欧洲”则认为世界是多元的,只有在遵守国际法的前提下通过协商与合作,文化“软实力”才能影响世界走向民主、开放。

  布什的八年任期内留下的是“两场战争、一个面临危险的星球,还有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也证明靠“硬力量”维持世界超强的战略是行不通的。奥巴马从选战开始时就声称要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恢复道德威望。而在获胜演说中他再次重申:“那些所有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奥巴马因此和欧洲人在战略思想上站在了一起,他的当选得到欧洲的普遍欢迎,也给欧洲和日本以希望。他将不会通过军事力量来强化领导地位,而是通过软实力、惩戒行动以及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协作来解决特定的问题。奥巴马所说的“多边合作”,更多的是与“民主国家”加强合作。

以新国家主义应对全球化

    从经济政策上看,奥巴马探寻的“一个新方向”就是致力于托起1亿多“中产阶级之舟”。他主张“你工作,就交税”,但将给95%的工人及其家庭税务减免,同时又要改革医疗保险,让美国人首次为医疗福利纳税,让医疗保健成为每个人都负担得起、享受得到的公共服务。在教育上,政府将加大投资早期教育,增加师资力量,只要致力于服务社区和国家,政府将确保公民负担得起的学费。为了培育中产阶级,奥巴马计划在基础设施、宽带网、可再生能源上加大政府投资,创造700多万个就业机会。

  这种“新的方向”是用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结合的方式来平衡贫富差距,把税前收入不平等扭转为税后收入的平等,“从资本家手中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这些政策正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核心思想。比如医疗保险政策,10年后落实,就和英国的国民医疗体系十分相似,实现奥巴马所说的“如果你还没有医疗保险,你将能与国会议员们享受到同样的医疗福利”。

  向欧洲的经济思想看齐,可谓奥巴马“变革”中最富新意的内容。这既是医治美国自由放任政策带来的社会分化的药方,也是在经济衰退趋势下垫一个“枕头”的努力,更是“新国家主义”的初始步骤。

  “新国家主义”是在全球化基础上产生的新理念,金融海啸后更显其感召力。全球化加速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全球流动,缩小了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但也导致产业外移,国内就业机会减少,来不及制定一套全世界遵从的监管机制,便发生金融海啸,受损的皆是大众利益。于是,一些政治家和学者提出,要在维护自由贸易的同时,充分维护本国利益。比如,限制外来移民,限制产业外移,保护本国王牌产业。就是在同一行业内,有些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有些则应完成地区使命。所有银行和企业都奔向国际市场的高速公路上去“淘金”,就会出现堵车现象,出现金融危机这样的灾难。

与新兴国家在竞争中合作

  “新国家主义”在欧洲已很盛行,导向“欧洲合众国”的欧盟宪法因此迟迟不能通过。现在奥巴马的美国也加入了这一潮流,明确提出取消在海外公司的税务优惠,承接政府投资的可再生能源研发企业“不能外包”,强调“美国的民众越富足,美国才会越繁荣”。不难想象,西方的变革很可能以“新国家主义”为主流。

  美国借鉴“欧洲经验”,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但欧美合作却能弥补其中的不足。欧美会更加紧密地携手,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劳工、人权等问题上“笑着讲条件”,软硬兼施,与新兴国家展开竞争和合作,以保证西方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权。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因此得到巩固,且不太遭人嫉恨。


相关文章:
·程恩富 陈健:中国该如何应对美西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翟玉忠:东西方独立的政治演进过程
·翟玉忠:西方移植到中国的学术不等于中国学术(附贝淡宁评论)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陆寿筠:西方二元哲学对中国文化的肢解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