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
您11日的来信编辑刚转给我,迟复见谅。
从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到人工智能,其一贯的逻辑是从微观走向宏观,从部分走向整体。我的思路是,将其反过来,从整体走向部分,从宏观走向微观。
我的思路在研究中国古代诸学术体系时发现的,中国知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个知识体系内部表面松散(不存在欧几里得几何学那样的完整范式),但知识体系之间却存在有机的联系。不仅是形式上的文史哲不分,甚至医学和政治经济学也存在有机的联系——这在西方学术系统中显然是不可想像的。
《重建通天塔——试论人类知识体系的统一》一文由于强调神秘主义受到很多批评,看来修行上“去神秘化”的努力似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个人认为,如果宗教都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内业修持为什么不能变得世俗化呢?明代黄佐《泰泉乡礼·卷三·乡校》载,每月朔望放假时,学生要修习静坐。上面说:“朔望拜先圣毕,彻神位。拜先生,分班相拜而退。是日放假。教之静坐,以求放心。”
诸葛孔明《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宜矣!
再谈!
玉忠
11月25日
李良先生信的原文:
玉忠兄,
统一不是不可能,而是就现在人类知识之有限及宇宙之复杂言,难度过高。
举例以言:八零年代有“人工知慧”热,企图以机器之无休无限取代人力的局限,我亦曾参与其中,结论是:用途有限;除非量子计算机出现以及有近於无现大的物理记忆体出现。现有之人工知慧表现尚不及一低等动物,徨论人类。
以言人类知识体系的统一,无非哲学思维的统一,此事更难。於中国来说,二程一王(阳明)朱熹等均尝一试,可皆以不了了之告终。於物理界,尝试者更多,爱因思坦即为失败者之一。但难与失败是当然,知识体系的统一应是积累兼进的事业,待之百世吧!
李良
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