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人物
战国时代的水利专家管仲 
作者:[佚名] 来源:[] 2009-08-03

管仲(约公元前725-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尊称管子,战国时代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管仲出身贫寒,被齐桓公拜为上卿。任齐国国相四十多年,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改革。他认为,“仓禀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物质基础对于社会的道德风尚和国家的稳定繁荣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始终致力于发展生产,富国强兵,齐国国力因此得以迅速增强。

管仲特别强调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把兴修水利看作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有一次,管仲与齐桓公一起探讨治国方略,管仲进言道:“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所谓五害即:水,旱,风雾雹霜,瘟疫,虫灾。“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就是说,水和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严重影响,特别是水灾的危害最大。治理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这五种自然灾害,才能确保农业丰收,国家繁荣昌盛。在中国历史上,管仲首次提出了治水是治国安邦头等大事的论点。

管子论水利施工的组织管理

管仲认为“除五害,以水为始”。水分干流、支流、季节河、人工河和湖泽五类。要根据不同水源的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使其为灌溉和航运服务。治理水害必须防患于未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水利施工是集体的共同劳动,需要有严密的计划和组织。《度地》对当时的施工组织有较详细的记载。施工前首先要任命工程负责人“水官”,和技术负责人“都匠水工”,然后将应做的工程向上级报告,待批准而后实行。工程量按劳力情况摊派,弱劳力和病人可以减免,并登记造册,上报官府。参加水利施工的可以代替服兵役。劳力组织好以后,就按施工要求配备各种工具、雨具和餐具等。各种工具数量要按比例配备,并且在冬天就需要事先为来年的春季作好准备。

管子对渠系水力学的认识

灌溉水是通过渠道和其上的建筑物送到田间的。这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断面和比降,以及修建拦水和输水建筑物。《度地》对渠系水力学的观察现象有生动的描述。例如渠道比降大了,水流过快,会冲毁渠道;缓了,又会造成渠道淤积。当年对干渠合理比降有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大约相当于1/1000。当渠道通过难以避免的道路、小河或沟谷时,还需要修建多种形式的建筑物,如倒虹吸管、跌水等。

陡坡和跌水之下可能发生水跃,并对渠道产生危险的冲刷。而对跨越沟谷的倒虹吸管,《度地》指出必须使进口高程大于出口高程才行,否则由于不具备进出口高程差所提供的势能,水就流不过去。远在二千多年前能对渠系水力学有如此清晰的说明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文章:
·翟玉忠:春秋时代两大改革——管仲易齐与郭偃更晋
·陈忠海:“管仲奇迹”为何难以持续
·李学俊:管仲“利出一孔”思想不是所谓“管仲陷阱”
·张文木:管仲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赵丹阳:管仲进行货币战争的六种手段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