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胡奎:财富和幸福的六个辩证法 
作者:[胡奎] 来源:[价值中国网2009年3月19日] 2009-03-22
一、舍与得的辩证法

一切财富皆来自于你对他人和世界的给予(服务/贡献)。给出有多少,收获有多少。所谓商机,即是你能够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

一切财富皆来自于你对他人和世界所做出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多少,收获多少。什么是创造性劳动?“我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让每个人都能拥有。”
你所拥有的财富应该与你的给予、付出、劳动、创造成正比。
人人都想要获得财富,那么,我要想获得财富,就先帮助别人获得财富。
你能帮助多少人获得财富,就有多少人来帮助你获得财富。
如果你不能在行动上帮助别人获得财富,你至少可以祝福那些渴望或已经通过正当手段拥有财富的人们。
 
二、竞争与和谐辩证法——有为与无为辩证法 

获得更多财富的法则:你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应该要超出他们所付出的现金价值。这是李嘉诚等卓越企业家们信奉的真理。

财富取决于创造,而非竞争。只有那些真正透过创造和服务他人的方式而致富的人,才能从竞争的恶劣影响中解脱出来。
《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物以错误的方式(不舍而得,少舍多得,甚至伤天害理,不择手段)进来,必定以错误的方式出去。保得住今天,保不住明天;保得住此生,保不住来生;保得了自己,保不了子孙。
由竞争获得的财富往往无法长保,也永远不能令人满足。今天虽然属于你,明天可能就拱手送人。所以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们之所以崇尚竞争,是因为人们相信资源是有限的,财富是有限的;相信人多则我少;相信有人会阻挠我获得财富,或者抢占我的财富。这其实只是“小我”在作怪。竞争的背后是我们内在原始的恐惧与害怕。
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真正成为财富的主人:他相信万有是无限量的,财富是无限量的,市场是无限的,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智慧是无限的。他相信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劳动、智慧与创造去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而不是依靠竞争和对于他人财富的占有、偷盗、掠夺。换句话说,他相信自己不需要通过任何非正当的、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获取财富。他相信:小富由勤,中富由智,大富由德。
如果你愿意抛弃互相竞争乃至争斗的生存与致富方式,你就有可能实现财富与幸福的双丰收,通达道德和精神上的伟大境界。
如果你下决心要建设快乐幸福的家园,就应该致力于把操守提升到更优雅和更高水准的思维层面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从负面、阴暗与邪恶势力中解脱出来。
《中庸》:万物并行而不相悖。《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万物皆为你而生。整个自然界都对你的致富计划都心怀善意。宇宙渴望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目标必须与万物一致。
在财富的大道上,你需要永怀感激,与“道”同行:你要相信道的力量存在于这个世界,它推动着万物运行;你要相信道会指引你创造出你所渴望的任何事物;你可以通过内心深深的感激将自己与道联系。道是财富的源头,智慧的源头,我们离源头越近,财道和智慧就越多。
你可以先在精神上充分地拥有财富,然后在将它们变成你想要的一切有形财富。 

三、人我辩证法

再多的财富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真正的幸福来自我们与他人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来自我们的生命能够与多少其他生命形成和谐的幸福的能量互动和爱的联结。
《大学》: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
《易经》:财者,聚人之用也。
我们要的不是财,要的是来自人们的信任、认同、尊敬、爱。要的是在人群当中展示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在欲望的驱动与迷惑下,人们往往在财富的道路上陷入到自私自私的假相。
《老子》:“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你越是为别人着想,你越会变得富有;你越是给予和帮助别人,你得到的越多。
金钱为什么有用?因为它能支配人、事、物。支配力从哪里来?来自信任。
假如一个人能够得到全天下人的信任与尊敬,他还需要一大堆金钱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维系自己的价值吗? 

四、财与身(命)的辩证法

《大学》: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身:身体——生命。
你渴望得到更多金钱的力量,犹如植物生长的力量一样,两种力量都是为了寻求更完美的生命表现而产生的。
人生所做的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发展、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生命,为了提升我们生命的品质。
财富只是你生命中的一种养料。赚钱只是你的生命成长和进化的一种(逻辑上来说是既非必要亦非充分的)手段。
你要的是幸福。
当你拥有幸福自由的心灵,财富自然被吸引而来。
在财富的道路上,许多人有命赚,没命花。有命赚钱的人,不一定有命花钱。
小富由勤,中富有智,大富有命。
 
五、财与德的辩证法 

《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为生命之本。
财为阳,德为阴。阴生阳长,阳生阴养。德以聚财,财以养德。阴阳平衡,谓之幸福。
德是什么?是关于幸福人生的智慧。是透到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生命内在本质的智慧。是关于如何活出真我的智慧。是爱己爱人、悦己悦人的智慧。
试着和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可以无条件地悦纳自己和他人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中庸》: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君子形象。
当你懂得如何让自己幸福的时候,人们都将喜欢和你在一起。
当人们都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你惟一的任务就是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告诉人们,如何去获得幸福,以及如何正确的赚钱。
 
六、公与私的辩证法——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法 

没有用到自己身上的钱财,不属于我们自己。

人生有多少钱财真正用到自己的身上呢?(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连你的身体也是假的,空的。)
所以,放到你银行帐户里的钱也不一定属于你,特别是当这笔钱大到你根本花不完的时候。
所以,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家究其本质来说,只是社会资产的托管人。
小人不可能真正幸福。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真正幸福。——不管他们聚敛了多少财富。(陈水扁。黄光裕。和绅。)
对于黄光裕这样的企业家来说,最大的不值在于:他其实只是站在一个企业家的位置为客户、员工和社会提供服务,却背负了一个自私自利、甚至贪得无厌的名声。
黄光裕之所以身败名裂,仅仅是因为一个错误的信念:以为打到自己帐户里的钱都属于他自己,以为自己的身价只能靠钱的多少来衡量。这是大错特错!
资本是要流动的。钱是要流动的。财富是要流动的。谁有德性,谁在服务,谁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和价值,资本、财富和钱就流向哪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目的只是为了找到和活出那个真正的自我,找到履行自己独特的使命,活出自己独特的天命。赚钱的过程也只是服务于这个终极目标的一个手段而矣。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能力服务他人和贡献社会,并在服务他人和贡献社会的方式来找到自己,彰显自我,活出自我。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只是彼此共生的方式。我们彼此之间除了贡献对方,本质上一无所求。
所以,无私之谓大私。
那些自认为和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的人,其实都是不懂得“自私”的人。他们只是活在名、利、财富与幸福的假相里。
只有那些智慧和德性具足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私”的人,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己益人的,都是有助于发展、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都是有助于扩充自己的德性和增加自己的幸福。

相关文章:
·李建宏 : 全面的不幸福感——对西方“民主”的感受
·《国富策:读<管子>知天下财富》(修订版)导读
·翟玉忠《国富策:读<管子>知天下财富》(修订版)出版书讯
·(演讲视频)翟玉忠:智慧·德行·安乐——三位一体幸福大道
·翟玉忠:智慧•德行•安乐——三位一体的幸福大道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