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摩罗:西方绅士怎样描写中国人形象 
作者:[摩罗] 来源:[] 2009-03-20

西方人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称他们为夷,五四以后的中国精英为此忏悔了一个世纪,觉得这表现了中国人的自尊自大意识,和排外心理。中国人的确曾经称呼他们为夷和洋鬼子,但似乎基本上没有称西方人为虫豸为猿猴的。这方面中国人很可能比西方人稍加文明一点。

西方人是怎样称呼中国人的呢?跟中国人比起来,西方人可真是一点也不客气。他们除了称中国人为野蛮人、东亚病夫以外,还从骨子里把中国人看作畜生。本文列举几段西方上流社会人士描写中国人形象的文字,看看这些绅士是怎样把中国人看作虫豸和猿猴的。

香港总督德庇时在《中国人》中对中国人的习尚和外貌是这样描绘的:“夏天时,男人们习惯赤裸上身,结果,上身的颜色经常与其他部分不同,以致于当他们脱光衣服时,看去好像是把欧洲人的下半身接到亚洲人的上半身去一样。20岁以前,他们一般都很好看,过20后不久,青年人那种圆润便逐渐消逝,颧骨向外凸出,使整个容貌显得粗野和狰狞。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男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变得极其丑陋,而老年妇女则只能用罗马的法学家和讽刺诗人朱维纳里的诗句来描述:如此的皱纹,好象在印度森林深处,一个衰老的猿人,在众多幼仔中间摩挲。”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中国人气质》中的许多言论,也表现出足够明显的阿Q心态,比如他对中国人睡态的如下描写:“一般而言,中国人哪儿都可以睡。使我们觉得难堪的干扰并不能打扰他。以砖作枕,以稻草或泥砖作床,他就可以好梦不惊,房间不必暗下来,别人也不用安静。夜里哭泣的婴孩,可以尽管继续啼哭,因为并不会影响到他。某些地区,有时似乎所有的人都睡着了,好像狗熊冬眠一样。对于劳工阶级和很多其他的人而言,睡觉的姿势无关紧要。设想在中国找一百万、一千万的人来作下列考试,是毫无问题的:试验他们躺在三轮推车上,像蜘蛛一样头朝下,张大了嘴含着苍蝇,是否睡得着。”

德国作家麦尔在《那不勒斯与那不勒斯人》中,描述了他在那不勒斯参观神父办的培养中国传教士的“中国学院”。他对所见的6位中国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那心态、眼光和笔触,让人相信他所面对的乃是动物园中那些不熟悉的动物。

“我们被领入另一个房间,那里出现几个中国人,穿着教士长袍……他们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为我们介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们交谈。他们的脸是黄色的,但并不很黄,头发亮而黑,直直地盖住前额,额头很窄,奇怪的小眼睛,半睁半闭,但很灵活……他们的脸形椭圆扁平,鼻子扁而短,侧面看上去面孔没有任何棱角。他们总是像孩子那样不停地笑,笑时龇出满嘴的牙齿,他们的动作僵硬而沉重,正好与他们短小浑圆的身材相符……你甚至可以把这几个中国小人儿放在地上,卷成一个圆桶提走。他们拿出一张天朝的地图给我们看……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瓷塔,据说是南京的一个塔的模型。他们兴高采烈地给我们讲解……其中一个还给我们读了几段译成汉语的《旧约全书》,语音奇怪极了……另一个把嘴张到极大,用最野蛮的声调,给我们唱了一首中国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两广总督叶铭琛不幸被捕,被侵略者押解到印度,最后被英国侵略者折磨致死。英国人用这样的笔触描写一位中国官员,用以发泄他们对于中国人的蔑视和仇恨。

“叶体格非常健壮,个头很高,约五英尺十一英寸,长着稀疏的中国式胡须,醒目的扁脑门,一个满是愚忠思想的脑袋,圆滚粗胖的脖子,普普通通的后脑勺。头发几乎留到了头顶上,稀稀疏疏。我们这位大人真是头骨学研究的绝好标本。他的辫子灰白,又短又细。中国最小的猪的尾巴都比这位高官的辫子长。他脸庞厚重:下巴要比一般中国人粗壮得多,下颌和腮结实,是意志坚定顽固不化的标志。鼻子又长又扁,鼻孔呈钝角冲天。从侧面看,他的鼻子尤为醒目丑陋,从前面看,这个全身最困难的部位倒是有所缓和。那双蒙古细眯眼——是坐在我对面的最富表情的部位,像我现在描写的那样怀疑地盯着我。一般状态下,这双眼睛是他脸上唯一运动的部位,透出机敏与狡诈;但是我见过他在性命攸关时刻的表情:眼珠瞪得像铜铃,充满恐惧与愤怒。他的吻部外突,厚嘴唇,黑牙齿。因为他说,他家没有用牙刷的习惯。不过,这也是某些中国家庭的普遍习俗。”

列举完毕,不想多说什么了。


相关文章: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陆寿筠:西方二元哲学对中国文化的肢解
·李建宏:西方将陷入百年黑暗
·陆寿筠:西方政治经济学——从单一价值源泉论到世界资本霸权
·萨克斯教授:美英帝国的哲学基础偏离了西方文明传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