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李良:我看《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史实篇第一 
作者:[李良] 来源:[李良书简二零零九年三月八日] 2009-03-10

                          前记

这篇文字写得很突然, 去冬朋友邀我到他家共进火鸡节(即美国风俗里的所谓感恩节)晚餐. 欣然与会, 火鸡倒是等闲事, 朋友刚直爽朗, 嫂夫人慧而巧, 皆吉人也, 况且身在罗马, 就得干罗马人干的事, 岂有不赴会之理?

饭后清谈, 聊到映视艺术; 不禁从电影到电视剧说到好来坞. 嫂夫人突问: 有无看过去年出的“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答以不看港台或大陆片子超过十五年了! 朋友连问几声为什么不看? 当然是有个说法. 国片无论是港出台出或大陆出, 原都没甚看头; 尤其过去十多年来, 国产导演跟演员等都日趋下流, 竞相以讨好西方口味为能事, 群起东施效颦, 无非想捞个甚么洋奖, 出它一个洋相, 好还乡光宗耀祖, 矫其妻妾, 欺其老乡…;  尤其那个巩莉, 早前的清新可喜已寻不到了, 换上来的也不是演技上的成熟, 而是一脸风尘, 一身蠢气, 比起人家的Ashley Judd, Nicole Kidman等, 香远益清, 一举手一投足都益加风姿卓约, 随着时间的陶冶更是行云流水, 实在不可以道里计. 国片? 我岂可轻易折志降身相就?

只见嫂夫人不慌不忙地端出三张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连续剧片子往我手里塞, 赞美不已, 并说希望能听听我的意见. 回寓后, 把第一张碟子放到放映机里; 一看, 不由心里叫声苦也! 原来每碟竟有十七集, 共五十一集, 有这么多的时间吗? 代价是几乎两夜没睡.

刚好我在着手进行 “柏拉图批判” 一书的写作, 就用这篇文字跟另篇描述西泽被刺与沃太华一统之间转折的 “跨越鲁比康”, 作为“伯拉图批判” 一书进行的暖身之作. 此文共分三部, 即: 史实篇, 爱情篇, 及法治篇.)

                                

    “黑色裂变”说的是中国战国时代商鞅 (原是卫鞅, 入秦建功之后封以商于一地, 故叫商鞅) 助秦孝公变法图强的故事, 这也是我肯于化大时间一口气看完的原因. 因为我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变法, 如战国之商鞅, 北宋的王安石, 晚清的康粱, 都曾稍涉皮毛, 且都兴会仍浓.

“黑色裂变” 是改编自史实的戏剧作品, 好比沙莎士比亚的西泽大帝 (Julius Caesar), 安东尼与克利奥贝特拉 (Antony and Cleopatra), 理查德第三 (King Richard the Third) 等, 为了增加戏剧效果, 当然作者有权利或增减或虚构人物, 变通情节; 可是如果对真实历史人物有针对性的描写, 则必是忠于史事, 莎士比亚于这个节骨眼上可把握得很好. 可“黑色裂变” 至少有三处似过于乖离史实, 属于轻佻之举, 实在不宜鼓励, 分别说明如下:

鞅孟同台?


“黑色裂变” 里说到商鞅离开那寄居的魏国, 入秦之前先到齐鲁一带漫游, 落脚当时齐国首都的山东临淄, 参加了一次由慎到主持, 齐威王坐镇的儒法论辩之会. 这次论辩, 坐主坛的是顶顶大名的孟子, 代表儒方; 另方则是代表法家的申不害商鞅等人. 论辩的结果, 当然是商鞅拔了头筹, 把老孟驳倒. 不过, 这次伟大的辩论, 如果我历史没念错的话, 却使我看到了一幕近乎关公战秦琼的好戏.

怎么说呢? 我们知道商鞅死于公元前338年, 寿五十二岁. 他于公元前358年左右入秦, 时年三十二岁. 公元前356年年, 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 开始实行秦国的变法运动. 此后一路执秦国之政一十九年, 至公元前338年死时为止. 所以入秦之前, 商鞅最多应是三十二岁.

于此同时, 法家另外两派的领袖慎到跟申不害, 前者长于商鞅五岁为三十七岁, 后者则较商鞅年轻四岁即二十八岁. 三者之间差别是九岁, 故这法家三杰当然可以同台论道, 无庸置疑. 可是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 较商鞅年轻十八岁. 商鞅入秦前是三十二, 那论辩会即使开在入秦的前夕, 当时孟子也只有十四岁, 年未及冠, 学养未到, 又怎能跟慎到, 商鞅, 申不害等三大法家在齐国的首善之区临淄城坐而论道? 而在“黑色裂变” 里, 那跟商鞅隔席而坐的孟子扮相老成, 看起来比商鞅年纪大得多, 这个玩笑真是开大了!

老子何时过函谷关?


老子生年不考, 卒年大约在公元前470年左右. 司马迁与司马光在史记跟资治通鉴里, 于老子生平都有简短的叙述, 可即以老子的生地籍贯而论,  后世争议仍多, 似像未有定论. 但卒年在公元前470年左右却比较可信.

“黑色裂变” 后集里, 秦孝公召太子赢驷会晤检验, 谈话中提到秦献公即位第十一年周王室太史令老子过函谷关, 入秦作道德经五千言云云. “黑色裂变” 的作者或编剧人未免给人一种时空错置之感, 因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正史记录是在公元前385年即位, 卒于362年. 秦献公即位第十一年已是公元前374年了, 那时老子死了至少九十六年, 怎可能死而复生, 骑着他的青牛, 再入一次函谷关?

商君之死


“黑色裂变” 过度美化了商鞅之死.

在孝公的弟弟公子虔跟秦惠王赢驷合谋, 捕捉商鞅时, 叙述商鞅已知自己必须一死, 可死前想到崤山访老情人白雪(虚构人物), 因没有通行证而被客栈拒住, 又因崤山一带已被秦交回魏国而不得其门而入, 于是商鞅往见老情人不得, 折回咸阳投案, 甘受车裂(即五牛分尸) 的极刑而死. “黑色裂变” 还特别安排商鞅与赢驷对话, 突出商鞅的死实由商鞅自己主动, 以一死来解消秦国贵族对他的的怨愤, 好让秦国的变法运动得以继续下去. 实际上, 商鞅无罪且于社稷有大功, 他死的过程, 用现代语言来说是绝对的莫须有跟大违程序正义的, 是跟商鞅自己法治的本意背道而驰的, 剧里这样的安排, 很是牵强, 想是要讨好或怃平观众求全的情绪吧.

事实是这样的, 事前, 有说客赵良看出苗头不对, 劝商鞅交还商于的封地十五邑, 然后离开秦国以避祸. 当时商鞅大概还没警觉, 认为即使秦孝公已积劳成疾而死, 秦国后续变法的维持仍得靠他, 所以拒绝了赵良的建议. “黑色裂变” 却把赵良描述成一个跟陷害商鞅的贵族合谋的大反派, 真是从何说起!

秦孝公死时才四十六岁, 英年早逝. 倘使他能多活二十年, 让他得以跟商鞅连手贯彻所愿, 那历史就要大大的改写.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崩离析, 战争不断且多无善战, 苦的只是各国治下的悠悠生黎. 孝公不死, 商鞅得全, 中国的统一可能早日来临而不待秦始皇帝了! 读史至此, 能不掩卷而太息?

等到支持商鞅的秦孝公一死,公子虔跟秦惠王赢驷以及贵族们屠刀出輎之后, 这自信的商鞅才知不妙, 伧促出走. 途中投宿因无行状而受拒于自己立定的法律; 想流亡到魏国, 可魏相公子卬曾被商鞅计诱受愚, 成为商鞅手下败将而余恨犹存, 当然拒之千里. 商鞅东走的念头已绝, 只好还归自己的封地商于, 发兵北上伐郑, 企图另创天下却为秦军所败, 被杀于郑国的黾池; 可秦惠王于商鞅死后仍不放过, 遗体在一个叫彤的地方, 再加以“车裂之刑” 以致死无全分尸; 同时, 还尽灭了商鞅在秦地的族人. 这一史实, 跟“黑色裂变” 里的表述是全然不同的, 也就是说, “黑色裂变” 于商君之死的处理, 是全然地被戏剧化跟浪漫化了的, 没有突出秦惠王跟贵族只因从前违法受罚而对商鞅生出的恨毒, 以及人性实践过程里的可议之处. 可这般结局, 可能较让大多数已被 “人性本善”一说长期洗脑的观众所接受吧.

缺陷还诸天地!

秦孝公死于公元前338年的夏天, 尸骨未寒, 秦惠公赢驷即位之后, 却一点时间都不浪费, 半年之间, 于同年的冬天, 就将商鞅斩尽杀绝, 死无全尸, 族无全人. 可商鞅二十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却全给了秦国人民, 正是鞠躬尽悴, 以至惨死而后已. 赢驷年幼时犯法, 为商鞅处罚, 谪去太子头衔而被放逐, 连他的父亲秦孝公都不能保, 真正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却于得势之后被赢驷以报私怨方式作严厉的报复, 读史至此, 能不有人性本恶, 天道宁论的感概!

商鞅虽以苛法治国, 可以当时秦国民性愚劣, 权贵横行, 剥削阶级跟奴隶阶级的对持有待打破的社会现状而言, 无宁说是必须之恶; 不然, 秦国怎能从此脱胎换骨, 至于民用充足而无怨言, 遂而强兵富国, 收复失土? 史记商君列传里司马迁于商鞅论评不少, 语多严酷; 司马迁属儒家种子, 他的不满, 当是儒法两方世界观的冲突所在. 商君故苛, 但源于法令, 动于规律, 贵贱一视同仁, 虽不中, 不远矣! 而儒家居仁由义, 主张宽以待人, 可既未能诛心复不能诛行, 往往书空咄咄而少有淑世之效, 每每费时失事以致于误国误民. 然则诛心以推社会道德, 诛行以还世界公义; 儒法两者, 取舍之间, 到底如何呢?

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 给商鞅尚方宝剑一十九年; 商鞅当时权倾秦国朝野, 手握国家军政大权, 倘有任何私心, 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跟力量建立自己的城堡, 尽歼王室贵族, 甚至取赢氏而代之; 可这一切都与商鞅变法的初衷理念相违, 商鞅有所不为, 诛行而不诛心, 更未料到王室贵族及君主之不能容至此, 致最终措手不及, 遂以身殉其法, 虽说是大仁而于己不仁, 亦可谓求仁得仁; 而横逆加身, 形体受戮, 俗世看来, 可谓之不幸. 但缺陷还诸天地, 李良视之, 商君商君! 你大体虽有裂残, 岂非一位创格的完人?


相关文章:
·萨克斯教授:美英帝国的哲学基础偏离了西方文明传统
·张舒,任锋 | 如何理解大一统:比较历史视野中的汉政典制化与罗马帝国困境
·陆寿筠:帝国主义神圣外衣下的侵略战争
·登上帝国大厦,我看到美国最大的焦虑。
·强世功:创办殖民地大学来传播西方文明无疑是大英帝国公开的政治教诲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