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追问“皇粮”如何花费——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 
作者:[江边客舍] 来源:[] 2008-12-18

前段时间,沈阳市民要求沈阳市政府“公开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单位事业性经营收入等财务账目,以及政府各部门年度财务审计结果。”(11月18日,《北京青年报》)最近,有关“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以及政务公开所存在的“网八股”的问题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2月4日,《南方周末》)。
  从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出,政府公务员如何使用、花费纳税人的金钱,已经逐步成为当前人们进行现实批判与体制反思的又一个焦点问题。“钱”开始与“权”一起,成为百姓评价、监督政府行为的另一重要标准——这无疑是我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很久以来,政府官员们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一直是百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以制度、舆论防止官员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多年以来都是政府反腐、法制建设、社会舆论的主要目标,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是,对于“依法”所收缴的税款,却仍然处于远离公众视野之外的封闭领域之中,似乎税收的使用与去向只是政府的内部事务,而与百姓没有关系。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中,百姓只有纳税的义务,却没有监督税收使用与去向的权力。毫无疑问,支撑这种思维的仍然是一种“纳皇粮”的意识,换言之,只要百姓好好交税,官员们不鱼肉百姓,就是太平盛世了。但是,从最近所发生的几件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百姓日益摆脱了这种“纳皇粮”的“顺民”角色,而开始以公民的身份关注“皇粮”的使用与去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我国税收的最高政策,然而,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确保税收是“用之于民”,而不是“用之于官”呢?几年前的“审计风暴”与“透明工资”已然从体制内给出了答案。但近期以来,公费考察、公费旅游、公费娱乐、公费吃喝、公费消费的事件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就已经暴露出了这种完全依赖于体制内的监督与制约已经远远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因此,如何将宪法所赋予中国公民的诸如监督权、知情权、参政权、议政权等等权力引入到对于税收的征收与使用之中去,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官员们对公款的滥用、乱花行为,无疑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下一个目标所在。
  公民意识的自我觉醒将是我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得以最终形成的重要基础。而普通百姓对于“皇粮”的使用与去向进行的不断的追问与监督,就是这种公民意识觉醒之后对自身权力与利益的关注与维护。此外,如果我们回顾西方近现代史就会发现,“税收”问题曾经是、而且一直是现代民主政治能够最终得以产生、发展、运行的直接促进力。通过对“没有代表不纳税”观念的坚守与捍卫,欧美国家先后走向了革命与独立的历史进程,并最终促进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形成。
  因此,中国人对于“税收”问题的关注已然开始表明,我们正在逐步脱离“纳皇粮”的顺民角色,从而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这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值得我们的珍惜与捍卫!


相关文章:
·程恩富 陈健:中国该如何应对美西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刘润为:到底该如何评价义和团?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翟玉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如何储粮以安天下?
·张舒,任锋 | 如何理解大一统:比较历史视野中的汉政典制化与罗马帝国困境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