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种腐败不仅仅是官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社会性腐败,而且更主要的是官员人格的个人性“腐败”。在集权制的官僚政治之下,最容易导致大量的虚伪人格。
首先,由于官僚政治本质上排斥群众的压力系统。所以,下一级官员要想获得升迁,不是搞好与群众的关系,而是搞好与领导的关系。如何搞好与领导的关系,那么就需要“感情投资”。这种“感情投资” 并非源发内心的真诚,而是投合对方意愿的巴结和逢迎。这种巴结和逢迎,恰恰是从腐蚀内心的“真诚”开始的。而实际上,人的心灵具有一种内在的协调机制,付出了总是为了获得某种补偿。假如得不到补偿,那么,必然会当面颂扬,背后怨恨,甚至诋毁。假如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补偿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填充人格尊严受到损害之后的亏空的。于是,下级官员升迁之后,往往导引着他的下级继续同样的故事。只不过,出现了角色换位而已。
其次,拥有权力并不一定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具有恰当地使用权力的能力。而权力缺乏制度的约束,往往更加增加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但是,不管怎么说,权力的合法化和合理性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故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官员常常会不自觉地要显示自己的能力有多强,显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和岗位。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自卑者常常需要通过自负来掩盖自己自卑一样。所以,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官员明明没有文化,一定要搞点学历文凭来装点门面。明明对风水迷信很感兴趣,却一定要向人证明自己的党性原则是多么地坚定。明明在乎自己的私利,却特别喜欢使用“公仆”这个字眼。这种虚伪人格再向前发展一步,必然出现分裂人格,必然出现大量我们所见到的林嘉祥那样的“歇斯底里”症状。
再次,尽管在官僚体制之下,官员的权力缺乏有力的约束,但是不代表没有任何约束。因为,几乎每一个官僚政治系统,都非常清晰的明白“民心”的力量。因为,“民怨”的长期囤积,必然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所以,需要适时地释放“民怨”。因此,需要惩治一批对官僚系统形象损坏过为严重的个人。然而,问题是,这种官僚机制造就的是普遍性的虚伪人格,所以,即使是偶尔的“反虚伪人格”也只是一种更大的群体性虚伪行为。
无论如何,没有权力的有效监督,相互制约,没有民声、民意的表达空间,民众不能形成有力的压力系统,就不可能克服政治上的虚伪人格现象。归根结底,没有民主政治,虚伪人格的存在必然是长期的,而事实上这与儒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本质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