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合作主义研究
庞中英:中国开始为全球化付出代价 
作者:[庞中英] 来源:[联合早报网] 2008-10-10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网》(2008-10-09)
 
  
      奥运后的北京,本来应该更加国际化,但是,除了首都国际机场,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大学校园,外国人的身影比以往似乎少多了。在有着英文报站名的公交汽车和地铁上,其实,真正需要英文服务的旅客不多。
  
     前几年,中国不少官方经济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一个赢家,已经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从参与全球化中获得许多直接和间接好处。这是前所未有的积极局面。全球化改变了中国的演变进程。但是,仅仅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显然是片面和天真之见。如今,中国正在遭到全球化前所未有的冲击。
 
与全球化关系在逆转
 
  以下两件大事最好不过地说明了中国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正在逆转。这是中国面对的一个严重挑战。
  
     第一,从中国“出口”到世界的、以劳工和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正在受到世界各地这样或者那样的检验、质疑和抵制。
  
     中国转型了30年,结果成为了“世界工厂”。今天,无论在世界哪个市场上,都可以轻易发现大量的中国货。当然,这些“中国制造”的中国特性并不多,因为它们的品牌大都是美、欧、日、韩以及港台跨国公司商标。
  
     这些年来,“中国制造”的问题日益暴露,其质量和安全性受到的批评最多。最近的奶制品和与奶制品相关的食品危机,只不过是这个危机的最新故事而已。
  
    上个月在德国柏林开会,会议主持人正好在我旁边,她拿起桌子上的一个开瓶器打开饮料,没有想到,这个开瓶器不争气,非但没有打开饮料,反而断裂了,差点伤了这位女士。她向我指一指,这是个“中国制造”产品,但却是外国商标。我的表情比较复杂,不便说任何话。
  
    第二,中国“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的“前辈”和“师长”、“(在)中国制造”货物的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在苏联解体将近20年后,终于也遭遇大的麻烦。从去年以来,伤及下层民众的美国金融问题逐步暴露。如今,以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破产、风险资本主义的大危机为标志,令人吃惊地告诉中国人: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并不像冷战刚结束时有的美国学者说你的那样,是完美的和典范的,而是存在大问题的。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人天真地崇拜、认真地学习、勤奋地模仿“美国模式”,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模式的内在问题。
 
海外利益遇到巨大风险
 
  一个基本事实和趋势是,美国实体经济已经越来越受其金融问题连带,进入一场严重的衰退已经毫无疑问。不管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在乎不在乎“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安全性,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将继续下降。这使已经因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劳工和环境(生态)成本上升的“中国制造”行业雪上加霜。
  
     最近这几年,中国遭遇的全球化风险越来越多。不少“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已经品尝了全球化苦涩的味道,体验了全球化的阴暗面。比如,中国一些国企在美国的购并行为遇到美国政治家和利益集团的抵制。他们仅仅以美国的“国家安全”为理由,就轻易地拒绝了这些中国公司更进一步美国市场。
  
     再比如,中国一些开拓第三世界市场的公司和个人,不得不面对当地的政局动荡、武装冲突、海盗、绑架等风险,以及以西方为基地的“非政府组织”的指责。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组织和个人把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公司在苏丹的投资和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直到现在,不管中国如何反驳,他们也不让这两件事情脱钩。
  
     随着中美两国利益更加相互交织,美国布什政府就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他们希望中国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responsible stakeholder。该术语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前副国务卿、现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许多中国官员和学者一时难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忽略或者不情愿看到“stake”中的风险意涵。在只重利益、不问风险的盲目意识驱动下,中国把这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新术语片面地翻译为“负责的利益攸关方”。今天,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重创中国在美国的证券投资,中国开始为华尔街主导的全球化付出惨重代价。不仅如此,中国还有更多的海外利益实际上处在巨大的风险之中。中国人有必要重新思考全球化。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