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汪丁丁:社会复杂性的政策涵义 
作者:[汪丁丁] 来源:[] 2008-04-03

  自由市场所激发的行为与情感模式,几乎总是倾向于无限制地攫取资源——自然的和文化的,从而或迟或早总要引发社会成员旨在限制资源耗竭速度的集体行动

  一段假期,一场天灾,一群人的行为,我们的“中国社会”复杂系统再一次表现出复杂的深层特征。我尚未找到合适的概念来涵盖这一深层特征。不过,它决定了复杂系统的三项表层特征,最近由经济学家奥墨罗德作了简要表述:(1)短期预测之不可能性;(2)新性质的自发涌现;(3)从同一初始状态可发生多重历史(Paul Ormerod,2005,“complexity and the limits to knowledge”,《Futures》vol.37,pp.721-728)。

  在较早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各类“新知”中,关于“复杂系统”的知识与哲学或许是理论内涵最丰富并且政策意义最显著的一门科学。当我们面对复杂系统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它,不是沉迷于细节,而是直面“总体”现象。

  借用桑塔费学派的简明语言,假设每一行为主体只熟悉它附近的局部环境并由此作出简单的适应性选择,那么,由大量这样的行为主体组成的群体将表现出复杂系统的特征。如奥墨罗德所论,这时,短期的群体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因为系统的另一特征是,不断地涌现出以往没有的性质;从而,系统的第三特征是,历史从来不是单一的。换句话说,历史从来就是“非决定论的”,这一特征导致了“多元历史”观。

  生活在具有上列复杂系统三项特征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怎样适应我们的生存环境呢?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斯密曾系统地把所谓“公正旁观者的合宜同情”原理运用于西方社会,并由此撰写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与稳态社会不同,在转型期社会,作为斯密原理的基础的“合宜的同情”——它对应于“一般均衡”的行为与情感,离散化为许多“局部的合宜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激烈冲突。今天,关于复杂系统的许多局部合宜性之间潜在冲突的研究,被称为“非均质网络”的社会科学或“网络物理学”。


  自由市场所激发的行为与情感模式,几乎总是倾向于无限制地攫取资源——自然的和文化的,从而或迟或早总要引发社会成员旨在限制资源耗竭速度的集体行动

  一段假期,一场天灾,一群人的行为,我们的“中国社会”复杂系统再一次表现出复杂的深层特征。我尚未找到合适的概念来涵盖这一深层特征。不过,它决定了复杂系统的三项表层特征,最近由经济学家奥墨罗德作了简要表述:(1)短期预测之不可能性;(2)新性质的自发涌现;(3)从同一初始状态可发生多重历史(Paul Ormerod,2005,“complexity and the limits to knowledge”,《Futures》vol.37,pp.721-728)。

  在较早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各类“新知”中,关于“复杂系统”的知识与哲学或许是理论内涵最丰富并且政策意义最显著的一门科学。当我们面对复杂系统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它,不是沉迷于细节,而是直面“总体”现象。

  借用桑塔费学派的简明语言,假设每一行为主体只熟悉它附近的局部环境并由此作出简单的适应性选择,那么,由大量这样的行为主体组成的群体将表现出复杂系统的特征。如奥墨罗德所论,这时,短期的群体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因为系统的另一特征是,不断地涌现出以往没有的性质;从而,系统的第三特征是,历史从来不是单一的。换句话说,历史从来就是“非决定论的”,这一特征导致了“多元历史”观。

  生活在具有上列复杂系统三项特征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怎样适应我们的生存环境呢?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斯密曾系统地把所谓“公正旁观者的合宜同情”原理运用于西方社会,并由此撰写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与稳态社会不同,在转型期社会,作为斯密原理的基础的“合宜的同情”——它对应于“一般均衡”的行为与情感,离散化为许多“局部的合宜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激烈冲突。今天,关于复杂系统的许多局部合宜性之间潜在冲突的研究,被称为“非均质网络”的社会科学或“网络物理学”。


相关文章:
·余云辉:试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陈焕章:经济学与社会学——妇女的地位
·陈焕章:经济学与社会学——人类的起源
·陈焕章:经济学与社会学——经济学作为宗教基础
·陈焕章:经济学与社会学——经济学作为社会学的基础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