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青川钰:从秦帝国的兴衰学管理 
作者:[青川钰] 来源:[网友推荐] 2006-10-05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秦的统治者统一了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然而帝国没有存在多久很快就灭亡了。那么,秦帝国的衰亡能够给我们今天的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秦帝国兴盛的原因

  1. 强大的中央集权制

  秦国数十代人历经500多年终于统一了中国,这与秦国上下等级严明的中央集权制密不可分。不仅每个朝代都有一个远大而宏伟的目标,就是各个朝代之间也始终执著地追求并贯彻着着这么唯一的一个远大而宏伟的目标。朝代的更迭以及统治者的前赴后继,始终都没有动摇过他们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的信心和忍耐力。正是有了先秦领导者明确而伟大的战略规划,才确定了后辈们前赴后继、执着追求的努力方向,从而实现了最终的宏伟夙愿。

  对一个在一定时空下的组织而言实现一个目标是容易的,但对这样一个历经500余年跨越多个时空的多个组织而言仅为一个目标而倾国倾力地奋斗,离开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中央集权制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假如把是否要统一这个决策交由各个分部门来进行民主投票,结果当然是不可想象的。

  2. 用数字参与的严密而精确的基础管理

  秦人最大的特点是功利实用,做事目标非常明确。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解决了成千上万个阻碍达成统一的难题。在所有解决的这些难题中,最主要的就是它的严密而精确的数字参与的基础管理。

  由于秦国为了统一而制定的耕战策略致使耕与战成为秦国统一大业的两条主线。由做基础工作经验最丰富的行家里手,将经验汇集总结成文,落实到一个个精确的数字,并在全国推广实行,这使得所有的地区的管理都达到一个非常先进的程度。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标准化的管理。

  如战马的选择必须是5尺8寸,换算下来是今天的133厘米,这保证了由马所组成的方队在战斗时前进与后退可以做到一步不差,不会留下任何薄弱的缺口,保证了整个队伍方阵的整体性,从而具有号令一发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锐气和战斗力。这仅仅是为保证军队最佳作战性能所涉及到的一个精确的数字,诸如此类的数字还有很多。

  在耕作方面也处处都显现数字参与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如在播种时要求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等,这种在全国推广的数字化管理使得耕作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即我们今天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优。就是说,在一些专业方面选择一些最优化的标准,用数字固定下来,强制在全国推广。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种种,使得秦国的农业达到空前的先进与发达,其农业先进的管理一点不亚于2000年后的今天。

  3. 四通八达的高级交通网

  交通之于作战的意义,决不亚于今天交通之于经济的意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军队要南征北调,后勤要东送西输,没有一个便捷而发达的交通网是难以想象的。交通便捷对于军队作战的胜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由于抢得时间先机而胜利的战争比比皆是,由于贻误战机而败北的战事也不胜枚举。

  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就是秦始皇所成就的人类历史上最大(早)的内河运输渠,此渠一经建成,次年秦人就平定了因后勤不济而经历多年的土著人的反抗。

  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由于自始至终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沿途道路崎岖不平,后勤运粮从出发到目的地,平均消耗192石粮食才能剩下1石供应军队,这种惊人的消耗,使得反击匈奴的战争变得遥遥无期。秦始皇苦思之后明白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障碍就是交通,于是一条从出发地至目的地的秦直道修成了。它几乎就是直线!距离为700多公里,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真正是人类历史上“人定胜天”的典范!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罕至,而秦人对道路的修筑却不借助任何其它需要远距离运输的材料,完全是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夯得非常结实,时至今日记者在现场拍摄到的场景树木仍然无法成活,只依稀长着一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看得出这些古道的痕迹,甚至在某些地段仍然能够通行汽车。就是这条秦直道成了反击匈奴的决定性的关键。秦直道的修成不仅反映了秦人超常的意志,而且证明当时秦人还掌握并使用了最先进的大地测绘技术,还有其它许多至今已无法为我们所确知的高科技含量的细节。

  在秦帝国统一前后,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秦人创造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为南征北战的秦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 奖惩分明的社会公平机制

  由于秦人的法律根基是以商鞅的个人才智所奠定,其制定的法律虽然在今天看来十分苛刻,但其严谨和公正是不容置疑的,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连太子犯法都未能免罚。法律的制定虽然由商鞅一人所为,但其精确而明白的数字表示却使得以“耕战”为基础的法律得以在秦国境内很快推广执行,而且由于几乎都以数字构成,使得法律的执行者在执行时能够做到分毫不差,从而保证了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公正与公平。

  由于奖惩分明,使得几乎每一个秦人都弃“恶”从“善”,所谓“恶”就是法律所禁止的、反对的行为,也是统治者希望的座位;所谓“善”则是法律支持的、鼓励的行为,从而达到了法律奠基人商鞅所希望的那种社会行为模式在最广范围内的实施。

  不仅严密而且还有相当公正性的法律,使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遇,比如在打仗时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斩获两个敌人首级,士兵做囚犯的父母可变为自由人等等。

  虽然秦国人的社会等级是森严的,但是各种等级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在疆场的努力拼杀而得来。这种公平的机制,使得每一个秦国人不会为现存的不公平而怒气冲天或怨天尤人,只是一心一意地或者种田援军,或者在疆场奋勇杀敌。有了这种激励机制,秦士兵对战事的态度不是恐惧、也不是悲壮,而是热血沸腾。因为只要自己努力,境遇就完全有可能改善。

  这种功利的法律实际上等于为每个人制定了应该努力的方向,极大化地调动了全民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潜力,为国家的统一竭尽全力。有这样类似于激光一样的集中,哪有办不成的事,秦帝国的统一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商鞅不愧为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制定的这套严谨而公平的法律,把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进行完美结合,实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即最优化地挖掘人力、物力、财力的表面及内在的各种潜质,并合理均衡地搭配使用,使得整个国力达到最优化的颠峰水平,从而将“统一”这个远大的目标一点点地变为现实。可以说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没有商鞅这个优秀的法治者、改革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上下畅通的谏言渠道

  秦国上下级管理制度尽管等级森严,但仍然有上下畅通的谏言渠道。秦国人功利实用,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是好的建议,基本上都可以采纳,即使是敌国之人来献言献策,也予以关注和重视,不乏被采纳之例。正因如此,所用之才均非等闲之辈。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总是不缺的,但是否善用却是关键,识才与用才的好坏直接影响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许多最伟大的工程大多出现在秦始皇时代,而且集中在秦统一中国前后短短的十几年当中,这不能不说是善用人才的结果,如“天府之国”的诞生就是当时出任巴蜀最高行政长官的李冰设计并建造的都江堰所成就,它至今仍为国内外水利专家叹为观止。

  6. 有令就行、有禁就止

  改革家商鞅的变法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恐怕也是很可笑的。

  二、秦帝国灭亡的教训

  秦帝国之统一中国在于在中央集权制下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上下每一个人的力量为“统一”服务,最终使得秦国国力达到辉煌的颠峰值。但是,当某一个单项追求达到极限值时,势必影响人的其他追求。秦人由于领导者的目标远大而给秦国百姓带来的生活只有两个基调:耕与战。

  这种国力的最大化的追求是建立在全国百姓所有个体生活幸福最小化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商鞅制定的“耕战”政策下,秦国百姓的生活只有两个内容:打仗与耕田,没有百姓的休闲、娱乐等其他物质乃至精神上的享受。国力越来越强大,百姓越过越苦,就像聚焦一样,集中产生巨大的能量。单调的追求使得秦国人在‘作战’和‘耕田’这两项内容上达到了几乎尽善尽美的程度。而与作战与耕田相关的诸如交通、制造业、农业技术与管理等,也都相应匹配得完美无缺。尤其是其对农业的宏观管理即使在今天,也是让2000多年后的我们自叹弗如、望尘莫及的。

  然而作为国体的根本——百姓,他们生活的清苦与单调已经是无以复加,几乎已经达到一个极限值。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的血与汗基本上为“统一”这个目标而消耗怠尽。司马迁曾实地考察过秦直道,他被眼前宏伟而巨大的工程震撼,直呼:轻民力!就是太不把人民的血与汗当回事。为“统一”每一个老百姓都在极度清苦的生活中挣扎,被耗尽了心力与血汗,已近崩溃的边缘。他们没有幸福,没有快乐,没有安居乐业的景象,有的只是被统治者压榨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统一前后,由于老百姓的不堪重负,秦帝国的大厦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

  战争的可怕之处在于生命安全时时受到威胁,所以才有秦人上下齐心协力去统一国家的目标的诞生,也就是为了免却今后的战事所带来的生命安全之忧。

  而统一之后法律条文的严苛,使得百姓的生命安全依然得不到充分保证,即“苛政猛于虎”,动辄“当斩”就已经非常不适合太平时期。如果说“耕战”策略是为统一而设定的话,那么统一之后,“耕战”的国策就应该废除,而应重新制定新的国策,这时,就应该施行“仁政”,比如富国安民。正如经济学者说制度是相应那个时代的函数一样。事实上,这就是到了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制度当然就应该做适时调整。这时,为了适应新的形式就迫切需要另一种新的改革,再沿用耕战策略已经非常过时,就是说这是的耕战策略已经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

  没有统一之前,商鞅的耕战是很英明正确的,在一连串严密的数字管理下,秦人的生活呆滞、刻板,是严密的规则和秩序促成了统一,但统一之后,战事已基本消除,那种呆板的不顾百姓意愿的不变通的管理就不适合人们需要过太平日子的时期了。这时还采用刻板的管理方式势必将本已清苦走投无路的百姓逼上绝路引发抗争。因此没有适时给予秦帝国的管理制度改革,使得秦国覆灭的命运不可逆转。

  这也正应了现代管理学上的一句话,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管理制度与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做相应的调整。


题外话:我们应该感谢秦帝国时期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的清苦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好好珍惜!假如没有统一,就先看看旁边,一个小小的台湾的上窜下跳,都让我们心烦不已。


相关文章:
·余云辉:为什么要把货币上升到国家和军队的高度?——法国经济的兴衰转变对中国摆脱经济困境的启示
·渊渊:“食盐战争”与大秦帝国的崛起!
·李可可:水与印度河文明的兴衰
·朝鲜!朝鲜!!又一次见证王朝兴衰
·文扬:他们不骂《大秦帝国》,却大骂大秦帝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