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多图) 
作者:[新法家] 来源:[网友推荐] 2006-06-27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裴李岗、磁山文化的发现,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学术界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就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上游沙河水系,面积约55000平方米。1983年到1987年进行了6次科学发掘,发掘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3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濠沟、小坑、柱洞等。

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地处淮河上游,伏牛山东麓,与以嵩山为中心的裴李岗文化具有不少共同的时代特征,如小口双耳壶、深腹罐、敞口圆底钵、鞋底状四足石磨盘、齿刃石镰等。但区别亦相当明显,如贾湖陶器群以喇叭形口折肩壶、凿形足鼎和三足钵为代表,裴李岗则以小口直颈圆腹壶、圆锥状足鼎和三足钵为代表;贾湖的夹碳陶、夹蚌陶更不见于裴李岗;贾湖墓葬有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二次葬、多人合葬等,头向多西;裴李岗墓葬几乎全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贾湖人随葬品以陶、骨器为主要组合,陶、石器很少,且大多不成组合;裴李岗人以陶、石器为主要组合,不见贾湖的随葬龟甲和犬牲现象。贾湖人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业形式,同时渔猎经济占很大比重;裴李岗人则以粟作农业为主,渔猎经济不发达。贾湖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二、三期与裴李岗文化大体同时,一期则早于裴李岗。碳14显示,贾湖遗存年代跨度为公元前7000~5800年。与贾湖遗存相同的还有郭庄、翟庄等十多处,均分布于伏牛山以东的沙河、洪河流域。以贾湖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具有自己独有特征,又有一定的分布地域和发展序列,贾湖的稻作农业、夹碳陶等因素与长江流域同时期文化有相同之处,呈现出长江、黄河流域之间的过渡性质。因此命名为贾湖文化,以便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同时,由于贾湖一期文化的上限年代距今9000年,不仅使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又向前推进一步,且对研究北方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石磨盘

  贾湖动物群落中,喜暖湿的有獐、麋、麂、扬子鳄、闭壳龟等,但在最早期的灰坑中还发现喜冷的紫貂。植物群落中喜暖湿的有枫香、山毛榉、水蕨、香蒲、盐扶木、野生稻及大量湿生环纹藻类等;同时耐旱的蒿属、藜科植物也大量存在。反映出的是疏林—草原—湖沼景观,中晚期气温高于现今这一地区2~3℃,降水量高于现今400~600毫米,相当于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征。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也记录了气候由冷转暖的变化。从各期的环境因素看,一是反映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初期气候迅速转暖以及其不稳定波动的过程,二是可能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这为研究全新世环境变迁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全新世早期环境剧变及北方新石器文化骤起之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例证。贾湖聚落废弃于一次水灾,反证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300多座墓葬出土的400多具人骨标本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贾湖人属于蒙古人种的亚洲北部类型,与河南的下王岗组、庙底沟组,山东的大汶口、野店、西夏候组特征一致,男子身高在170~179.9厘米之间,易患退行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颈椎研究表明,现代人较贾湖人头部运动的范围逐渐加大,是人类直立后逐渐进化的结果。

  贾湖人生业结构中,获取植物类食品的主要手段是稻作农业,主要栽培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偏粳形稻。出土的大量炭化稻和稻壳印痕证实了这一点。因与长江流域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时间大体同步,加上气候环境的特殊条件和大量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有理由相信淮河上游地区是粳稻的初始起源地之一,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结论动摇了淮河流域稻作农业系自长江流域传播而来的传统认识。人骨中碳13的研究也表明贾湖人以食用稻米为主要来源的碳3型植物为主,而未见以粟、黍类植物为主要来源的碳4型植物。

  贾湖人获取动物类食品的主要手段是狩猎、捕捞和家畜饲养。狩猎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型鹿类及貉等。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鱼类、龟鳖类、扬子鳄、蚌类等。家畜饲养主要是猪和狗;黄牛、水牛、羊等也有少量发现,是否家养尚不清楚。总之,贾湖人的生业形式是稻作农业和渔猎业为主的广谱性经济。

  贾湖陶制品制作工艺,处于泥片筑成法向泥条筑成法过渡的历史阶段,且后者逐渐代替了前者,并有明显的发展规律,为研究这两种成型工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贾湖制石工艺,已达到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程度,整个新石器时代所有的主要工艺均已具备,许多石制品规整、精致且锋利,装饰品上隧道孔的出现更是这种工艺的最早实例。与以后的仰韶和龙山时代相比,只是穿孔技术尚未广泛运用于生产工具的制作而已。

龟铃

  贾湖制骨工艺发达,骨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致而规整。有些箭头堪与金属箭头比美,而骨笛的制作更反映出贾湖人高超的计算水平。

  从骨笛的制作和龟腹石子可以看出,贾湖人已有百以上的正整数概念,并认识了正整数的奇偶规律,掌握了正整数的运算法则。这为研究我国度量衡的起源及与音乐之关系,揭开“黄钟黍”的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贾湖聚落布局中,早期居住区与墓葬区混杂,中晚期居住区与墓葬区、作坊区相对集中,反映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聚落周围有濠沟。

  是中国古代向心式环濠聚落的滥觞。中晚期聚落可能有5个以上家族同时并存,表明贾湖聚落可能存在着家庭—家族—氏族的三级社会组织形式。通过住房和墓葬两种计算方法推测,贾湖聚落的常住人口可能在160~260人之间,为当时一个中心聚落当无问题。

  贾湖人的住房以半地穴式单间房为主,也有少量依次扩建的半地穴式多间房,还有个别地面建筑和干阑式建筑。灶为室内和室外并存,烧陶则窑烧与露天烧并存。炊器以鼎罐为主,汲水主要是小口壶,以盆、钵、碗为主要盛、食器。可能已具备了煮、蒸、烧、烤等几种基本的食品加工工艺。

  贾湖墓葬中随葬的成组龟甲及内装石子、共存的骨笛和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表明,贾湖人之中流行巫术崇拜与巫术信仰。从随葬龟甲和墓地葬狗现象分析,当时存在着龟灵崇拜、祖先崇拜和犬牲现象。以八、六、四、二为主要组合的成组龟甲和内装石子分析,当时已存在着用龟占卜的现象。这对后来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象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龟甲、骨、石、陶器上契刻符号的发现表明,在8000~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其中个别符号与商代甲骨文有相似之处,因之,贾湖刻符很可能与汉字起源有一定的关系。如此则证明,刻划是汉字的主要来源之一。

陶器

  分属于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经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并出现了平均律和纯律的萌芽。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把我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到八千年前,它的发现将改写中国音乐史,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为完整而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它可能是后世管乐器的祖制,对后世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总之,贾湖文化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八、九千年以前人类社会的绚丽画卷,再现了淮河上游地区八千年前的辉煌,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相关文章:
·河南省的这个决定值得全国为它疯狂打call
·贾湖遗址——远古的声音(视频)
·翟玉忠出席河南弘农书院院庆暨豫陕晋乡建研讨会
·河南立法:支持工人谈判桌前向老板“讲价钱”
·河南教育厅处长入狱 多数行贿者照样做官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