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陈焕章:孔教源流 
作者:[陈焕章] 来源:[] 2024-05-29

孔教是孔子创立的新宗教的名称。“Confuciunism”一词在汉语中称作“儒”(Ju),它既可以指称孔子的宗教也可以指称孔子的门徒。因为孔教已经成为国教,实际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孔教徒,所以狭义的“儒”则指学者或文人【1】,但它的本意实在是指所有信仰孔子学说的人。在整个儒生群体中还有不同的层次,孔子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荀子将人们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在荀子时代,儒教还没有统治全部中国人,所以那些不信孔教的异教徒被称为人“俗人”,但即使在儒门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境界层次。为了治理百姓,孔子制定了“儒行”作为孔教的教义。

孔教是中国的新宗教,那么什么是她的旧宗教呢?中国的旧宗教是多神教,没有特殊的名称。按照《周官》的说法,灵魂有四类:天、地之魂、死人之魂和万物之魂,在它们之上有一至高之神。为了神人之间的沟通,神职队伍产生了,他们是一群学者。他们的专业分成六种:天文,历谱,五行(水、火、木、金、土),蓍龟,杂占(解梦、驱鬼、祈祷等等),和形法(有关地理、城市、建筑、人类、动物、和事物等等气形特点的吉凶)。《汉书》将这六类职业归入了“数术”,但他们实际上是巫术与科学的混合物,今天,它们因为已经难以理解而被忘掉了。

在旧宗教下,整个国家为迷信所统治。孔子是伟大的宗教改革家,扫除了旧宗教,建立了新宗教。他不爱谈论鬼神。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3】孔教没有祷告的仪式。一次,孔子重病在身,他的学生子路请求为他祈祷,孔子说:“丘之祷久矣。”【4】换言之,他不需要祷告。《诗经》中讲:“自求多福。”【5】孟子解释说:“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6】孔子把人从超自然力量中解放出来,强调自我人格的独立培养。任何人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最高水准,就能够“天地位焉,万物育焉”。【7】事实上这样的宗教不仅在古代中国是新的,就是对于当今西方世界也是新的。在西方,到目前为止它只以“伦理文化社团” (Ethical Culture Society)的形式存在,虽然我们也能在亚里士多德和斯多噶学派的教义中发现它的精髓。

孔教是一种发展到最高层次的宗教,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孔子没有宗教情怀。在《易经》中孔子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8】孔子还说:“合鬼与神,教之至也……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9】所有这些都表明他认识到旧宗教的用处,所以他没有完全抛弃旧宗教。在他的著作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旧宗教的因素。因为孔子知道,这个世界不会一下子达到最后阶段,所以他并不过激地推行他的理想。这是孔教被视为中国国教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从一开始旧宗教就与政治结为一体,圣王们既是政治领袖也是宗教领袖。但自从新宗教兴起后,来自普通家庭的孔子就成了“素王”,宗教与政治分离了——伟大的圣贤不必拥有皇冠。

大家不要以为孔教没有经过竞争就成了国教。在春秋(171B.K.~71 A.K.或722~481B.C.)和战国(149~331A.K.或403~221B.C.)时期,具有创造天才的伟大哲学家很多,真所谓百家争鸣。依照《汉书》的说法共有九家,分别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旧宗教)、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与农家,他们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和墨家。杨朱是老子的杰出弟子,他使道家成了极端利己主义的宗教,同时墨子建立起了极端利他主义的宗教。杨朱像伊壁鸠鲁,墨子像耶稣。在孟子时代杨、墨的学说两分天下,几乎使儒家丧失立足之地。不久,因为社会不接受当时已经被杨朱搞得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家,所以竞争的对手只剩下儒家和墨家。在周末汉初,孔子和墨子的名声同样大,两大未来宗教的生死斗争展开了!

让我们考察一下儒教的命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分布在全国,其中一些成为各国政府中的教师和大臣,一些人成为私人教师。孔子纪元145年(407 B.C.)魏文侯从子夏受经,这是孔教第一次成为国教。孔子纪元约231年(321 B.C.)滕文公在孟子的建议下实践孔教。在同一时期我们看到鲁、齐、魏、宋、秦五个国家的政府立孔教教授之职——博士。孔教取得垄断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孔子弟子们的功劳。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当时儒家一分为八,但力敌所有其他学派的最伟大的儒者是孟子和荀子。当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的统一,拜荀子的学生李斯为相,并于孔子纪元339年(213 B.C.)定孔教为通行全中国的宗教,虽然这个专制皇帝不给人们宗教自由,而将对儒经的解释权归于政府。但秦朝很快灭亡,各种不同学派的影响在汉初仍能感觉得到。直到孔子纪元412年(140B.C.),才由汉武帝采纳了汉朝第一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包括墨家在内的其他学派都消失了,孔教的至尊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在汉代(346~771 A.K.或206~220 B.C.)孔教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儒经不仅作为宗教经典,还被当作法典。汉朝时期的整个儒家学派可以称作经学。特别是东汉时代(576~771A.K.或25~220 A.D.),那是儒教的道义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得最好的时期。个人荣誉和个人自由是人们的首要关切,在王朝衰败时儒生们甚至为反对腐败政府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也非常高。事实上,尽管汉代并没有遵循孔子学说中最重要的原则,但它表明孔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汉以后,孔教走向衰落。魏的建立者曹操于孔子纪元761年(210A.D.)公开发布命令在政府中任用坏人,破坏了孔教所带来的道德影响。在魏晋时期(771~867 A.K.或220~316 A.D.)道教很有力量。南北朝和隋唐时期(868~1458 A.K.或317~907 A.D.)佛教盛行,孔教尽管在名义上仍是国教,但已经失去了绝对优势。不过,也有一些政府,特别是在北魏、北周和唐代,仍运用一些儒家原则解决政治经济问题,人们还享受到一些它的好处。当时为孔教而战,反对道教、佛教的学者只有韩愈(1319~1375 A.K.或768~824 A.D.),他不是一位深刻的哲学家,却是汉以后最伟大的作家,他从经济的角度给了佛道致命的一击。这一时期人们普遍研究的内容是文学,研究孔子哲学者则属凤毛麟角。之后是五代时期(1458~1511 A.K.或907~960 A.D.)对孔教来说,这是最坏的时期。

但是,这一衰落趋势终将结束。宋朝出现了许多大儒,其中最突出的是朱熹(1681~1751 A.K.或1130~1200 A.D.),他是中国的马丁·路德,直到今天其影响仍然很大。不过他是一个偏面的改革家,他强调孔子的伦理教义,却疏忽了他的的宗教观点;他强调个人品性而忽视了社会福利。该朝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王安石(1572~1637 A.K.或1021~1086 A.D.),他想通过经济改革改造整个社会。还有一个永嘉学派,既提倡道德修养,又重视物质福利。但他们都没有能够克服社会舆论的普遍影响,这些学者通常很重视哲学论争,而忽视现实问题。元朝和明朝在学术上与宋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明朝时出了一个王守仁(2023~2079 A.K.或1472~1528 A.D.),与朱熹相抗衡。这一时期(1511-2194 A.K.或 960-1643 A.D.)整个儒家可以称为哲学学派。

本朝(清朝)始于孔子纪元2955年(1644 A.D.),孔教进入一个复兴时期。本朝开始时出现了三位大儒:顾炎武(2163~2232 A.K.或1612~1681 A.D.)、黄宗羲(2160~2246 A.K.或1609~1695 A.D.)和王夫之(2178~2230 A.K.或1627~1679 A.D.),他们不属于任何特定派别,但在很多方面都是了不起的。随后出现了经学家,起初(约2287~2371 A.K.或1736~1820 A.D.)他们从中古和现代的学问转向东汉的古文经学;随后(约2372~2425 A.K.或1821~1874 A.D.),他们又回到西汉今文,于是新思想萌发出来了。龚自珍(生于2343 A.K. 或1792 A.D.)和魏源(死于2407 A.K.或1856 A.D.)是这一运动的代表。目前,最伟大的孔子阐释者是康有为,他是孔子纪元2449年(1898 A.D.)政治改制(戊戌变法——译者注)中清德宗光绪的私人顾问。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孔教源流归为六派:(1)大同派,强调自由,从子舆(曾子——译者注)传到子思、孟子。(2)小康派,强调治理,从仲弓传到荀子;李斯将之应用于秦代(331A.K.或221B.C.)的治理,并传至当代。(3)神学派,源于全部儒经,特尊《尚书·洪范》、《易经》和《春秋》,董仲舒和刘向是其杰出代表,但这一学派在汉以后就销声匿迹了。(4)伦理派,孔教主要流派,宋明时高度发达。(5)历史派,基于《书经》和《春秋》,司马迁等大史家是其代表。(6)训诂考据派,由孔子发端,在本朝得到普遍但狭隘的应用。

就我们能够看到的而论,我们还没有用到孔子学说中最高妙的思想原理。其中原因很多,但政府对宗教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个。除了少数例外,广大学者的思想为政府的方针所控制,这极大地阻碍了孔教的自然发展。一旦中国建立了立宪政府,保证思想的完全自由,孔教肯定会重获生机。那时我们可以希冀整个世界的大同!

注释:

【1】理雅各说:“我们必须记住,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文人占据着相当于基督教国家中神父和牧师的位置。君主和百姓必须从他们的口中寻求行事的准则。”

【2】《论语·雍也篇第六》。

【3】《论语·雍也篇第六》。

【4】《论语·述而篇第七》。

【5】《诗经·大雅·文王》。

【6】《孟子·公孙丑上》。

【7】《中庸》。

【8】《易经·观卦·彖传》。

【9】《礼记·祭义第二十四》。

(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相关文章:
·陈焕章:经济发展为进步之主动力——进步论
·陈焕章:经济发展为进步之主动力——经济的发展
·陈焕章:经济学与伦理学——直接反对经济动机的三个学说
·陈焕章:经济学与伦理学——接受馈赠
·陈焕章:经济学与伦理学——经济生活与伦理生活间的抉择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