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罗止园:经学源流 
作者:[罗止园] 来源:[] 2024-04-11

中国文字萌芽最早,古籍流传,浩渺难穷。三坟(传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传为少皡、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八索(相传为八卦之说。)九丘(相传言九州之宜。)之说尚矣,至《庄子·天运篇》,始有“六经”之名。(《天运篇》载,孔子尝谓老聃曰:“吾〔丘〕治《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以为文,于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等语,“六经”之名始见于此。其后秦始皇焚书,《乐经》亡。至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五经”之名始定。《史记)《汉书》则称六经为“六艺”。)历代相沿,递有增加,而后有七经、(《考古类篇》称:“七经者,五经之外,兼《周礼》《仪礼》也。”)九经、(唐时立学官,以《易》《诗》《书》、三《礼》《春秋》三《传)为经。)十经、(《南史》以五经、五纬为十经。按:纬书起于汉儒,皆托古作制,今已多不可考。惟《易纬》八种,如《乾凿度》等书尚存。又有谶书,专言神怪前知。世称“谶纬学”,率皆伪托,不可与经并论。故《文心雕龙》有“纬书四伪”之说。)十二经(《经典释文》以六经字〔六〕纬为十二经。)之目。至宋时,程、朱诸儒又取《礼记中之《大学》 《中庸》二篇,另为一编,又进《孟子》以配《论语》,谓之《四书》,而后“十三经”之名以定。十三经者,宋于唐之九经《易》《诗》《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虚氏、公羊、穀梁。)外,增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是也。

孔门传经,实启中国数千年之文运。故朱竹垞曰:“孔门自子夏兼通六艺而外,(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故于《易》有传,于《诗》有序,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故后汉徐防上疏曰:“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也。”)若子木之受《易》,子开之习《书》,子與之述《孝经》,子贡之问《乐》,有若、仲弓、闵子骞之撰《论语》,而传《士丧礼》者,实儒悲之功也。”

秦火之后,古籍散亡,至汉惠帝时,除携书律,于是民间所藏古籍,始陆续发现,然经此浩劫之摧残,与夫文字之变迁,(中国文字,自苍颉造字,世称“古文”。以后至周,史籀又就古文改造大篆,大篆一名“籀文”。至秦,李斯又减省大篆为小篆,秦汉之间,又改为隶书,较小篆更便于诵习,故世又称“隶书”,为今文。而中国经学,即因此文字书写之不同,分出今文学与古文学。)而后传经诸儒,各守师说,显分派别,(汉置传经十四博士,《易》四家:施、孟、梁丘贺、京房。《书》三家:欧阳和伯、夏侯胜、夏侯建。《诗》三家:申培、辕固、韩婴。《礼》二家:戴德、戴圣,《春秋》二家:严彭祖、颜安乐,各以家法教授,皆今文学。当时十四家皆立学官,故汉代经学推崇今文,当时古文学家,则《易》有费直,《书》有孔安国,《诗》有毛亨,毛苌,均未立学官。)只以文字形式(大篆与隶书。)之差异,经师传授,各分门户。(汉儒治经,谨守师说,如《易)有梁丘、施、孟、费、高:《书》有伏、孔;《礼》有二戴、庆氏;《春秋》有左氏、公羊、穀梁,其间各家文字异同、章句错互,各守师传,不相沿袭。)故凡治经不守家法者,世不相信,乃至魏、晋之世,古文学大兴,(汉末郑康成治经、兼采今、古文。魏王肃、晋王粥,相继推重古文,于是古文学在汉未立学官者,至三国后均立学官。)今文遂衰。唐代治经,承袭古文学、乃有注疏之作。(《旧唐书·儒学传》,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见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高宗纪》:永徽四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时,但有《易》《书》《诗》《礼记》《左氏春秋》五经。永徽中,贾公彦始撰《周礼》《仪礼》义疏。《公羊》,徐彦疏。《穀梁》,杨士勋疏。共九经,近世称为“义疏派”。其后宋邢昺疏《孝经》《论语》《尔雅》,孙奭疏《孟子》,世称“十三经注疏”是也。又唐以科举取士,经义一以孔氏学说为本,故仍重古文学,邢昺疏亦宗孔、贾,偏重古文。)当时虽以科举取士,(设明经、进士二科。)但应试之文,一以孔氏(頴达)学说为本。宋代经学,其初仍遵唐代注疏,(邢昺《孝经》《论语》,一宗孔、贾。)然宋儒治经,始有性理之说。朱(熹)陆(九渊)异同,争辩甚烈,又以臆断古籍,多所怀疑,(孙复疑《春秋》三《传》,朱熹疑《古文尚书》,欧阳修疑《易》之系辞之类。)开后世考证之端,而古文学遂衰。(世称宋学为“怀疑派”,实则唐之赵匡、啖助、陆淳等,已有此主张;至北宋庆历之后,遂成为风气。)元、明二代,专重朱熹学说,一如唐代之重孔、贾。又以明末姚江学派(王守仁。)之流于虚妄,始有顾亭林“舍经学无理学”之主张,渐以启清初诸儒反对宋学、兴复汉学(古文。)之机。(清初惠士奇及子栋,均力攻击汉以后诸学说墨守汉学,世称“苏州学派”,又称“吴派”。又清代方以智、阎若璩、胡渭、毛奇龄、戴震诸儒,皆注重考据,其治经方法,率持怀疑观念。)以故清代学者,多重考证,朴学大兴。此历代经学之大略也。

按:经学古文、今文之分,惟《尚书》一经最为复杂。不但本书有古、今文之别,其中又有伪古文及伪孔传之辩。今所传者,虽号称今文,但其中亦多有古文,原本均经注明,一览便知。然伪《古文尚书》,东晋时始出,(梅赜献。)其时未经永嘉之乱,古书多在采择掇辑,无一字无所本。虽其文字平缓卑弱、不类古文,而古圣贤之格言大训,往往在焉。故白田王氏、武进庄氏,均有古文“虽知其伪,断不可废”之说。

(节选自罗止园《经史子集要略》,乔继堂点校;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年出版)




相关文章:
·罗止园:经学源流
·翟玉忠:考古学与经学
·翟玉忠:为何中国人都要学一点儿经学
·翟玉忠:第一届“经学、经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纪要
·第一届“经学、经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邀请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