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文脉寻根: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国学真相》自序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2-09-21


“破坏过去是严重的道德犯罪。”

面对19世纪埃及疯狂的盗墓和文物破坏行为,科学考古学之父、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1853~1942年)愤怒地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我们永远感谢皮特里,他在考古学和文物保存方面首创了成体系的方法,拓展了人类自身的知识,延长了历史本身。

对文物的破坏是野蛮行为,对文化的破坏是更为野蛮的行为。

当太多人将中国文化等同于儒家,将百家之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等同于儒家经典的时候,中华文化的真相被野蛮地屏蔽了。

有人问我:如何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站在全球文明的视野,考察绵延不断近万年的中华文化,你会看到它震撼人类文明的气势、波澜壮阔百家争流的恢弘!

说它震撼人类文明,因为“不仅摆脱了巫术,中华文明也摆脱了一切宗教束缚,是这个地球上唯一超越神和神话信仰的复杂文明体系。中华文明脱去了宗教形式的外衣,直指内外不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的大道;反观西方文化,尽管已进入21世纪科学昌明的时代,但其基础仍然是犹太一神神启宗教。中国文化不是这样,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与西方文化相反,她主张‘道在帝先’、‘民为神本’、‘神不胜道’。”(本书下编十三《人命关天——中医背后光芒万丈的中华文明》)

说它波澜壮阔百家争流,因为中国文化“‘一龙生九子’、‘茫茫九派流中国’,西周王官学《六经》衍生出诸子百家。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从经学到子学,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了成熟。《汉书·艺文志》说诸子是‘六经之支与流裔’,将诸子比作六经的支流与衣裳末尾。”(本书上编一《中华政教一龙生九子,中国文化一花开四叶》)

中国学术源于大一统的西周政府官方学术“王官学”,锚定了其学术本身统一性(相通)特点。王官学主要指当时治国必备的《诗》《书》《礼》《乐》“四术”。这种学术框架影响深远,直到春秋时代的孔子,仍以《诗》《书》《礼》《乐》教育弟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礼记·王制第五》说,负责大学教育的乐正应特别重视大学生必修的四门课,每门课都要设有老师——用先王传下来的《诗》《书》《礼》《乐》培养人才。春秋两季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文王世子第八》也提道:“秋学《礼》”“冬读《书》”。

周代《诗》、《书》几乎是政治教科书的代名词。《国语·周语下》载公元前550年太子晋的话说:“观之《诗》《书》,与民之宪言。”对春秋时代的精英来说,《诗》《书》具有崇高的地位。饱读诗书,遵守礼乐是德行高尚的象征。公元前633年,晋国作三军,选择元帅,赵衰推荐郤縠,其理由是郤縠喜爱礼乐而重视《诗》《书》。并说《诗》《书》是道义的府库,礼乐是道德的表率。《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春秋时期,熟知礼乐、心系天下的孔子怀着重建社会秩序的理想,开始了对西周王官学的系统整理和改造。他最大的贡献是将《春秋》和《易》高度义理化了,大大提高了两书的地位,使之与“四术”并列,合称“六经”(六艺)。

不过直到战国时,《六经》之说仍不见得十分流行。先秦儒家也极少称引《易》,却大量引用《诗》、《书》。在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竹简《六德》中,我们才开始读到后来儒家“六艺”的内容:“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但在同一墓出土的《性自命出》中,仍将《诗》《书》《礼》《乐》称为“四术”,没有提《易》和《春秋》。

孔子一方面上承西周王官学,开创了《六经》学术体系,另一方面,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发挥《六经》,分化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诸子百家由是生焉!

德行,即礼义修为,为百家所共修。因为儒者主教化,所以其德行科有很强的普世性。这方面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即处理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社会诸事务,后流为黄老道家、法家、兵家诸家。这方面突出的有冉有,季路。

言语,包括名家和纵横家,修习言语科的人先秦被称为“辩者”或“辩士”。这方面突出的有宰我,子贡。

文学,即古代经书,也是后世“游文于六经之中”的儒家所研究、传习的内容。唐代颜师古《汉书·西域传》下解释“为文学”说:“为文学,谓学经书之人。”这方面突出的有子游,子夏。

至战国,“孔门四科”终于流变为分属不同社会功用,相辅相成的诸子百家。子夏、荀子这样的文学大儒,皆传授后世的百家之学,比如子夏的学生包括墨家的禽滑釐、兵家的吴起、道家的田子方等,法家著名人物李悝也受业于子夏门人。

可惜,汉以后,孔子所传四科之学渐次分崩离析——道术为天下裂,内圣外王一以贯之的大道沉沦!礼义之学强分为大戴、小戴,名学散入墨家与名家,纵横术理论与实战案例分列纵横家和史学,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术长期埋没于《管子》一书······

至宋代,儒家独尊开始真正形成。除了与儒家多有相关的德行、文学两科,诸子百家皆成异端。德行科受佛教禅宗的影响,被高度佛学化了——脱离中华文化在人事中修行的根本,落入空谈心性的泥潭不能自拔。

进入20世纪,随着西式大学教育的全盘引进,许多学者开始用西方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学术框架肢解中学。

悲夫,斯文危矣!

是我们恢复国学真相的时候了。面对数千年中国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数百年整个人类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仅需要新的政治学、经济学、生活方式······我们还需要的是一种崭新的文明范式,一种足以支撑人类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范式。

这,迫使我们将目光投向崛起的中国,重整文化山河,从中国古典学术体系的金矿中找到一条有迹可寻的可替代道路。

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本书的目的是让海内外学人一览中国文化的巍巍群峰。如果在狭隘的儒家独尊视野之外,读者能看到另一个中国文化,笔者幸甚。

乌云可以遮蔽阳光,但乌云不可能永远遮蔽阳光!

我们坚信这一点!

翟玉忠

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摘自翟玉忠先生《文脉寻根: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该书由华龄出版社2022年出版;购买作者签名版请加微信:zhai20050718)


相关文章: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付金财:赓续文脉 我们的责任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翟玉忠:不离本分才是真正的“大定大静”
·翟玉忠:东西方独立的政治演进过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