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尚武的中华魂——早日归来吧! 
作者:[翟玉忠] 来源:[《中国拯救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2019-08-11

  

    先秦,重兵尚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礼义文明的典型特征。历史上有“强汉”、“弱宋”之说,大致可以断定中华传统尚武精神的消褪在这段时间。

颜之推(531~约595年)是南北朝后期著名学者,著《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详细记载了儒弱不武的南朝之风,这些人颓废到战争中只能坐着等死。颜之推曾仕南朝梁,官至散骑侍郎,所以对梁的精英阶层十分了解。在《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中写道: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萧大器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细皮嫩肉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着等死的人,往往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原文: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同样介绍了武事的象征射在南朝的地位,当时南朝人连游戏用的“博射”都不再玩了,更何况真刀真枪的“兵射”呢?倒是北方文人中华礼义文明传统的尚武精神一息尚存。他评论道:

弓箭的用处,可以威震天下,古代的帝王以射箭来考察人的德行,选择贤能,同时也是保全性命的紧要事情。江南的人将世上常见的射箭,看成是武夫的射箭,所以儒雅书生都不肯学习此道。另外有一种比赛用的射箭,弓的力量很弱,箭身较长,设有箭靶,宾主相见,温文尔雅,作揖相让,举行射礼。这种射箭对于防御敌寇,一点没有益处。经过了战乱之后,这种“博射”就没人玩了。北方的文人,大多数会“兵射”,不只是葛洪能一箭可以追杀贼寇,三公九卿宴会时常常赐射箭的优胜者。射箭技术的高低,关系到荣誉与赏赐。(《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原文: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乱离之后,此术遂亡;河北文士,率晓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燕集,常縻荣赐。)

值得指出的是,乱世之中颜之推反对自己的后人习兵,所以他接着说“虽然,要轻禽,截狡兽,不愿汝辈为之”。显而易见,颜之推本人也难脱当时颓废世风的影响,他甚至作《诫兵篇》,主张士大夫不该参预军事!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尚武精神是伴随着儒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而消褪的,最后连西周与军事教育高度相关的六艺也成为《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儒家编定的内容。

儒家有一种正统,在今天看来又极为荒唐的观点:通过内心道德的提高可以实现太平天下的社会理想,武力则是被放在了极为次要的位置。历史上常常是这样,在中华民族危难的时候尚武精神就会昙花一现,但危机稍减儒家思想就会占据上风。

早在公元前81年西汉政府举行的盐铁会议上,当时的儒生就主张放弃武备,认为只要汉王朝内修道德,匈奴就会乖乖地来降服。《盐铁论•忧边第十二》上儒生说:“若陛下不弃,加之以德,施之以惠,北夷必内向,款塞自至。”

两千多年前儒家这种迂腐思想在今天并没有完全消失,许多知识分子在谈论汉武大帝的时候,还不忘他如何“穷兵黩武”。试想,如果没有当时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战略大反击,中国的大一统局面能够维持这么久?!

中国被北方游牧民族全境占领是在宋以后。将战略要地拱手让给战略竞争对手,在今人看来或许感到不可思议,但在宋儒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错误,理由是如果放弃了这些战略要地,敌人就会更安心,进而减少战争爆发机会。年轻有为的宋神宗(1048年~1085年)一死,司马光就于1086年春天写了一道《论西夏的札子》,主张将沈括(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等收复的战略要地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归还西夏。他弃地与敌的主张马上得到了齐挚、苏辙、范纯仁、文彦博等人的支持,文彦博甚至说送得太少,要把从吐蕃诸部收复的熙河路和元丰四年攻占的兰州一并奉送给西夏。

当然北宋也有人反对这样作,如安涛、孙路等等,这些人反对的结果只是保住了兰州等地,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最终还是让昏庸的北宋政府拱手送给了西夏——当然和平并没有真正实现。

“弱宋”之弱,先弱在精神上,先弱在社会风尚上——21世纪,身处全球大争时代的我们不可不引以为诫!只有先讲武,才有权谈武德——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以竞争和掠夺为文化基础的西方文明的时候。

多年以来,笔者看到了太多文化复兴运动,除了祭孔、读经、还有汉服热等等,难道这就是中华文明吗?为什么这个文明安身立命所需的尚武精神却鲜有人提及,我们的孩子何时才能恢复中华礼义文明成熟期西周男儿那种箭射天地,志在四方的英勇!

当中华少年将武事作为自己的荣耀之时,我们才算真正复兴了中华文明。那才是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呼唤的少年中国!

尚武的中华魂——早日归来吧!


(作者简介: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章: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翟玉忠:不离本分才是真正的“大定大静”
·翟玉忠:东西方独立的政治演进过程
·吴飞:翟玉忠先生在儒学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