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司马迁为何称赞苏秦“智有过人”?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9-03-17


编者按:《史记•苏秦列传》称赞联合六国抵抗秦国的纵横家苏秦“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司马迁为何这样说?我们从纵横家游说范例集《战国策》记述的苏秦“转圆”大智慧中,能够清楚找出答案来。本篇是纵横家心法《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转圆法猛兽》“谈古论今”部分,节选自翟玉忠《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该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读者可以通过京东、当当等网站购买。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事变无穷,相应的计谋亦无穷。通权达变,因事制宜是纵横家的重要特点。诚如《汉书•艺文志》所云:“……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使者应当权衡事情,见机行事,接受使命但不接受言辞。)

透过《战国策•齐策三•楚王死》,我们能领略战国纵横家们 “转圆之思”的大智慧。从行文看,这篇文章不是历史实录,而是纵横家设计的“转圆之思”教案。据《史记•楚世家》,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之前,太子横已经归国三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立新君的事。太子横归国前,齐国君、臣(没有说是苏秦)也曾想以他换取诸多利益,包括得到下东国这个地方,但齐缗王最后直接让太子横回国继承君位了。

这则游说范例当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演绎而成(个别词句同于《史记•楚世家》)。游说者也不一定是苏秦,只是归于苏秦而已。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说“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看来这是真实情况。

《战国策•齐策三•楚王死》首先描述了最初发生的事,再在此事件的基础上行“转圆之思”——

起因是这样的:楚王死了,楚国太子还在齐国当人质。苏秦就对担任齐相的孟尝君田文(薛公)说:“您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与楚国交换下东国之地呢?”孟尝君说:“我们不能这样做,假如扣留楚太子,而楚国另立新君,人质便失去了价值,反而落得个不义的名声。”苏秦说:“您说的不对,楚国一旦另立新君,阁下还可以挟太子以逼新主,就说:‘如果楚能割下东国之地与齐,我就为大王杀掉太子,否则我将联合秦、韩、魏三国共拥太子为君。’这样下东国之地必能到手。”

接着,作者“为苏秦”列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环计。这些谋略的具体内容,我们录在这里,希望当代外交界人士和未来有志于纵横天下者,多多留意!

苏秦对孟尝君说:“我听说,‘计谋泄露就大不会成功,遇事不决就难以成名’。如今您扣留太子,是为了得到下东国之地,若不尽快行动,恐怕楚人会另有谋划,您便会处于空有人质而身负不义之名的尴尬处境。”孟尝君说:“先生说得很对,那我该怎么办?”苏秦回答:“我愿意为您出使楚国,游说它尽快割让下东国之地。一旦得地,阁下便成功了。”孟尝君说:“有劳先生了。”于是派苏秦到楚国去了。(原文: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薛公曰:“善。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薛公曰:“善。”因遣之。)

苏秦到了楚国,对新立的楚王说:“齐人欲奉太子为王,图谋用太子交换贵国下东国之地。现今形势紧迫,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太子便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以换取齐人的支持。”楚王赶紧说:“寡人一切遵命照办!”于是献出了下东国之地。可见苏秦之计能使楚王赶紧割让土地。(原文:谓楚王曰:“齐欲奉天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因献下东国。故曰可以使楚亟入地也。)

苏秦回来对孟尝君说:“看楚王诚惶诚恐的样子,还可以从楚国那里多割些土地。”孟尝君问:“有何办法?”苏秦答道:“请让我把内情告诉太子,让他来见您,您假意支持他回国执政,然后故意让楚王知道,他就会割让更多的土地。”可见苏秦之计可以从楚国多割取土地。(原文: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故曰可以益割于楚。)

于是苏秦前去拜见楚太子,对他说:“齐国拥立太子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却以土地贿赂齐国以扣留太子。齐国嫌得到的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数的土地许诺于齐呢?若如此,齐人一定会支持您。”太子说:“好主意。”就把比楚王割让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许诺给齐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慌,便割让更多的土地,还害怕事情不能成功。可见苏秦之计可以使楚王割更多的土地。”(原文: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故曰可以使楚益入地也。)

苏秦又到楚王那里说:“齐人之所以敢多割楚地,是因为他们总以太子相要挟。如今虽已得到土地,仍然不满足,这还是以太子相要挟的缘故。我愿意设法赶走太子,太子一走,齐国无人质,就不敢向大王索要土地。大王趁机与齐结交,齐人定然接受大王的要求。这样一来,既消灭了大王的仇敌,又结交了齐国。”楚王听了十分高兴,说:“寡人以楚国托付给先生了。”可见苏秦之计可以替楚王早点赶走太子。(原文: 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故臣能去太子。太子去,齐无辞,必不倍于王也。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必听王。然则是王去仇而得齐交也。”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故曰可以为楚王使太子亟去也。)

苏秦再次拜见太子,说:“现今专制一国的是楚王,太子您不过空有虚名,齐人未必相信太子的许诺,而新楚王已割地给齐。一旦齐、楚交结,太子就有可能成为牺牲品,请太子早作良策!”太子赶快说:“惟先生之命是从。”于是整治车辆,连夜逃去。可见苏秦之计能尽早打发太子离开齐国。(原文: 谓太子曰:“夫剬<音zhì,同“制”——笔者注>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图之。”太子曰:“谨受命。”乃约车而暮去。故曰可以使太子急去也。)

接着苏秦又派人到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说:“劝您扣留太子的是苏秦,但他并非诚心替您打算,实际是为楚国奔忙。他惟恐阁下察觉此事,便通过多割楚地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次劝太子连夜逃奔的也是苏秦,可您并不知晓,我私下里替您怀疑他的用心。”可见苏秦可以使人到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原文: 苏秦使人请薛公曰:“夫劝留太子者,苏秦也。苏诚非诚以为君也,且以便楚也。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今劝太子者又苏秦也,而君弗知,臣窃为君疑之。”薛公大怒于苏秦。故曰,可使人恶苏秦于薛公也。)

苏秦又派人到楚王那里游说:“使孟尝君留太子的是苏秦,尊奉大王取代太子而立为楚君的也是苏秦,割地以达成协议的是苏秦,忠于大王而驱逐太子的仍然是苏秦。现在有人在孟尝君那里进苏秦的谗言,说他厚楚而薄齐,死心塌地为大王您效劳,希望大王能知道这些情况。”楚王说:“寡人知道了。”于是封苏秦为武贞君。可见苏秦之计能为自己受到楚国的封赏。(原文: 又使人谓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苏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苏秦也,割地固约者,又苏秦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苏秦也;今人恶苏秦于薛公,以其为齐薄而为楚厚也。愿王之知之。”楚王曰。”谨受命。”因封苏秦为武贞君。故曰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也。)

后来,苏秦又通过景鲤向孟尝君进言:“您之所以名重天下,是因为能延揽天下才识之士,左右齐国政局。苏秦乃是天下出类拔萃的辩说之士,当世少有。阁下如果不加接纳,定会闭塞进才之道,也不利于游说策略的开展。万一您的政敌重用苏秦,阁下便会危险了。现在苏秦很得楚王的宠信,假如不及早结交苏秦,很容易与楚国结怨成仇。因此您不如顺水推舟,与之亲近,令其富贵腾达,阁下便会得到楚国的支持。”于是孟尝君与苏秦言归于好。可见苏秦之计可以劝服孟尝君善待自己。(原文: 又使景鲤请薛公曰:“君之所以重于天下者,以能得天下之士,而有齐权也。今苏秦,天下之辩士也,世与少有。君因不善苏秦,则是围塞天下士,而不利说途也。夫不善君者且奉苏秦,而于君之事殆矣。今苏秦善于楚王,而君不蚤<通“早” ——笔者注>亲,则是身与楚为仇也。故君不如因而亲之,贵而重之,是君有楚也。”薛公因善苏秦。故曰可以为苏秦说薛公以善苏秦。)

193282780974407519.jpg


相关文章: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翟玉忠:不离本分才是真正的“大定大静”
·翟玉忠:东西方独立的政治演进过程
·吴飞:翟玉忠先生在儒学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