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中国政治从来不是专制主义,而是以社稷为中心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9-01-15



编者按:本篇是《鬼谷子•抵巇第四》“谈古论今”部分。中国古代政治不是什么专制主义,而是天下为公、以代表全体民众的社稷为中心。所以《礼记•曲礼下》强调:国君要与国家共存亡,官员要与百姓共存亡(“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 

受西方学术的影响,学人动不动就称清以前是君主专制社会——这实际上没有丝毫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它是东方主义和现代蒙昧主义的混血儿。

中国政治传统对于君主个人、社会整体和普通民众关系的认识,可以用战国时代孟子的一句话概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朱熹《集注》解释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有人将孟子上面论述作为特例,认为它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这简直是文不对题。因为天下为公、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以人为本、社稷为重的观念是中国政统的重要特征。

《管子•霸言第二十三》是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人。其中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小匡第二十》记载,刚回国继位的齐桓公问鲍叔,管仲是否会忠于自己?对自己有无二心?鲍叔明确回答:“(管仲)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显然,鲍叔将国家置于了齐桓公个人利益之上。

在纵横家游说范例集《战国策》中,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观念极其明显。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一篇中,威后见到齐国的使者,还没有打开信就问:“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这使使者大为不满,因为它奉了齐王之命向太后问好,而太后却不先问候齐王,却打听年景和百姓的事。赵威后这样回答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赵威后所说的本就是民和社稷,末则是君主。

这则故事说:“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另外,《战国策•齐策六》还有一则《齐王建入朝于秦》的故事,是说战国末年,齐王建要去秦国朝见秦王,到齐都临淄西门时,司马官横戟挡在他马前说:“请问,我们是为国家立王呢?还是为大王您而立王呢?”齐王说:“为国家。”司马说:“既然为国家立王,那您为何要抛弃国家而去秦国呢?”于是齐王便调转头回宫去了。(原文: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横戟当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请看,无论是君主还是臣子,战国时人都认为社稷为重。君主为轻。

所以,本篇即上篇中,出现“不可治则抵而得之”之类的话,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节选自翟玉忠《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该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读者可以通过京东、当当等网站购买。)



相关文章: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程恩富:致《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的贺信
·程恩富 陈健:中国该如何应对美西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