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囷京之谋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8-03-11

 

经济学阐微:

齐桓公时代,各个诸侯国间的经济已经融为一体,所以桓公担心粮价过低会导致谷物大量外流,即《乘马数第六十九》上所说的 “物轻则见泄”。在商品和资本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注意这一点。

囷,音qūn,本义为一种圆形的谷仓,大囷曰京。京囷连文,乃汉代人常用语,粮仓之意。本来建立粮仓,收藏粮食是老百姓分内之事,国家为了要人民积极储备粮食,给那些新建谷仓的人以奖励,这种顺民心,“从天下民之利”的政策当然容易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响应。《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所谓:“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原文:

桓公曰:“粜贱,寡人恐五谷之归于诸侯,寡人欲为百姓万民藏之,为此有道乎?”管子曰:“今者夷吾过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君请式璧而聘之。”恒公曰:“诺。”行令半岁,万民闻之,舍其作业而为囷京以藏菽粟五谷者过半。桓公问管于曰:“此其何故也?”管子曰:“成囷京者二家,君式璧而聘之,名显于国中,国中莫不闻。是民上则无功显名于百姓也,功立而名成;下则实其囷京,上以给上为君。一举而名实俱在也,民何不为也?”

译文:

桓公说:“粮价贱,我怕粮食外流到其他诸侯国去,我要使百姓储备粮食,有办法么?”管仲说:“今天我路过市区,看到有两家新建了粮仓,请君上分别送上玉璧礼问之。”桓公说:“可以。”行令半年,万民听说以后,有半数以上的人家都放弃了日常事务而建仓存粮。桓公问管仲说;“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说:“新建粮仓的两户人家,君上分别送上玉璧礼问之,名扬国中,国中无人不知。这两家对国君并无功劳而扬名全国,一下子功立名成;对个人又存了粮食,也可以交纳国家。一举而名实兼得,人们何乐而不为呢?” 

古今案例分析:

在经济生活中,榜样的力量会有时会突显出来。

战国的尹文子认为,官员,特别是国家领袖对社会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会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尹文子•大道上》中说:“对风俗习惯的作用不可不慎重对待,对物质的修治作用不可不认真加以选择。从前齐恒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齐国境内就没人卖其他颜色的绸布。楚庄王喜欢细腰的人,结果楚国境内的人都面带饥色。处在上位的人提倡什么,是国家得到大治、大乱的根本原因。”(原文: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

《管子》主张,有某种场合下,甚至有必要提倡奢侈消费。这样做不是为奢侈而奢侈,而是为了增加穷人的就业机会,实现百姓均平。《管子•侈靡第三十五》中大胆提出商业这类末业是本业农业基础的观点,上面说:“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通型,有管理之意——笔者注)也。故贱粟米而敬珠玉,好礼乐而贱事业,本之始也。”

历史上较完整贯彻管子侈靡理论的当属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他在担任杭州知州期间,当地发生严重灾荒,穷人生活陷入绝境。范仲淹整日在湖上宴饮作乐,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甚至亲自劝说寺院大兴土木。结果在当年受灾的广大地区,只有范仲淹实施侈靡赈灾政策的杭州社会秩序良好,没有发生饥民流徙现象。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笃信佛教。范仲淹就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好时机。”于是各寺庙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贫民,各种依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每天不少于万人。荒年的政治措施,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反之,经济生活中不好的典范有时也会带来灾难。据西方史书上记载,一次,古罗马的凯撒大帝身穿中国丝袍去看戏,其华丽轰动了整个剧场,在场大臣翘首观望,赞叹不已,以至无心看戏,结果中国丝绸一时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79年)在《博物志》中说,当时,丝绸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古罗马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12两黄金的天价,造成帝国黄金大量外流,迫使元老院制定法令禁止人们穿着丝衣,理由除了贸易赤字,还认为丝绸制成的衣服有伤风化。

但罗马元老院的法令几乎毫无作用。老普林尼认为是罗马进口中国丝绸等制成品逆差过大,导致黄金持续外流,造成了国内经济危机!


   (节选自翟玉忠《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该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月出版。)



相关文章:
·施格:《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序
·夏德:《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