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群学君: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贵族 
作者:[群学君] 来源:[公众号“群学书院”2017-10-16] 2017-11-01

▲钱三强(右)和夫人--女科学家何泽慧(左)在一起研究学术问题。

编者按:常识意义上的贵族指身份世代富贵的家族,中国先秦的王室、诸侯等是贵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是贵族,隋唐以后的公子王孙是贵族。而真正的贵族更应指心灵的高贵。心灵的高贵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是远离大众与人间烟火,沉浸于琴棋书画,执着于悟道长生。心灵的高贵更是以有限的生命服务于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更是以一人之身担当起文明进步的大业,更是以一人之心承负着众生的苦乐。身份的时代富贵在高贵的心灵面前是渺小的。概而言之,只有立志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真正的贵族。


谨以此文

纪念钱三强先生诞辰104周年


01

北京中关村北一街和中关村北一条交界处,有一个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区。如今,这里已经破败不堪,昏暗的楼道里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小院里到处可见各种各样杂物。打开搜索引擎,除了二手房买卖,你几乎找不到关于与这个名为“科源小区”相关的任何其他信息。

 

如今的租客与二手房中介不会知道,三四十年前,这个陈旧、破落、衰败的小区,曾经聚集了“中国最高级的一批大脑”:其中包括59位留在大陆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中的9位,中国科学院首批233位学部委员中的32位,以及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8位。

 

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院士与他的夫人,“中国居里夫人”何泽慧院士,他们从1955年到各自走向生命的终点,他们一直住在这里。直到今天,钱三强与何泽慧先生的房间,还跟他们生前一样,维持着五十年代刚住进来的样子:白粉刷墙,除了木地板,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装修。


640.jpg

▲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1913-1992)

▲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1914-2011)


如今,站在这里,面对着今天中关村寸土寸金的房价,你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崛起的中国富人遍地。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想做贵族,甚至自以为就是贵族。宝马香车,都成了贵族的所谓身份标志。不那么富得流油的城市白领,另辟蹊径,泡酒吧、看话剧,谈村上春树,以精神贵族自居。

 

可偏偏没有人去深究细想:什么是真正的贵族?贵族的精神何在?暴发户与贵族相距多远?

 

在经历漫长二十世纪的历史磨难后,如果中国还有一种可以被叫做“贵族”的人群存在的话,那么,这一间极其朴素的书房的主人夫妇,就是不折不扣的、极其稀有的中国贵族。


640 (8).jpg


▲钱三强先生生前的书房,迄今还是五十年代的陈设

 

02

说钱三强、何泽慧夫妇是“贵族”,不只是因为他们各自显赫的家世背景,也不只是因为他们各自伟大的名山事业,更因为他们对于一切外在的东西:物质待遇、生活条件、俗世声望等等极端的不在意,与前者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几乎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不可思议”显示着,当下的中国人,距离真正的贵族精神,差得有多远。

 

钱三强先生的吴兴钱家,与钱穆、钱伟长、钱锺书先生的无锡钱家、钱学森、钱永健的杭州钱家,并称吴越王钱镠在江南的三大后裔世系。钱三强先生自己,则与钱学森、钱伟长,并称中国现代物理学的“三钱”。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五四”文学巨匠,伯父钱恂,是晚清外交重臣,伯母单士厘,随丈夫钱恂游历日俄欧洲等国,历时十余年,是近代中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

 

至于何泽慧先生,更是出生堪称簪缨世家的名门望族——山西灵石两渡何家。清朝三百年,这个家族出过十五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山西人讲话,“无何不开科”。

 

近代以后,何家富到什么程度呢?都知道州有个网师园,世界文化遗产,举世闻名,可是举世恐怕都不知的,1950年,正是何泽慧的姐妹,把网师园献给了国家,那以前,网师园是何家的私宅!

 

何泽慧的外祖父王颂蔚,是蔡元培先生的老师;外祖母谢长达,是晚清苏州最有名的女教育家,振华女校创始人。这一对“旧时王谢”家族,走出六位中科院院士:除了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之外,还有何泽慧的姐夫葛庭燧、表哥王守武、王守觉、表姐夫陆学善。

 

一个家族,一代之内出了六个院士,百年以来,大概居无仅有。

 

还有,

何泽慧的大舅王季烈实在中国近代物理学翻译第一人;

二舅王季同是“王氏代数”发明人;

二姨王季苣是中国第一位化学女博士;

姐姐何怡贞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表哥王守竞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

表姐王淑贞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与林巧稚并称“北林南王”;

姐夫倪葆春,是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

表姐王明贞是密歇根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表弟王守融是中国精密仪器学科创始人

 

……

 

什么叫文化世家?这个才叫文化世家!


640 (9).jpg

▲童年何泽慧(右)与兄弟姐妹

这是当时典型的中国上层社会家庭

 

03

然而,我想说的“贵族精神”,却还不在于此。

 

故事从这张照片开始的。

640 (10).jpg

这是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的毕业照,前排温婉的长辫姑娘,就是22岁的何泽慧,她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最早的女生之一。后排最左边的,是23岁的钱三强,那个时候,他们被同学们称作“金童玉女”。

 

大学毕业后,想到日本侵华脚步日亟,何泽慧与几位男生一起,前往南京军工署求职,希望以自己的专业报销国家。男生们被留下了,何泽慧却被拒之门外。理由是,男生学习期满后,就赶赴战场抗击侵略者,至于女生,军工署无法安排。


何泽慧万般无奈,一气之下,她选择出国深造。出国前,她从在南京军工署工作的同学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那里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于是,她到德国后直接找到了这位系主任。技术物理系主任跟她见面,说这个不大可能,因为我们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是不可能吸收外国人的,尤其更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何泽慧据理力争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


就这样,这个娇娇小小,从小在苏州园林的富贵温柔乡里长大的中国女孩,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征服了这个近代军事工业第一强国,系主任就破例接收在何泽慧进入弹道专业学习。这是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外国学生,也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性学生。


什么叫贵族?这种刚毅坚卓,才叫贵族!

640 (11).jpg


▲何泽慧与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04

此时的钱三强,则在巴黎大学追随约里奥-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女儿)学习核物理学。1943年,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下了第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法文单词,何泽慧写道:“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我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由于德法处于交战状态,钱三强按捺住太多的心曲,简单的回复:“我挺好,您放心。”


 W020120528504566215638.jpg

▲1948年春,钱三强(右)回国前夕在巴黎与约里奥·居里夫妇合影。资料图

就这样,在25个单词的限制下,这对年轻人的信,越写越频繁,越写越浪漫,两年以后,31岁的何泽慧收到了从巴黎发来的求婚信,钱三强在信中说道:“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她的回复很简单:“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半年以后,何泽慧提了一个箱子只身来到了巴黎。在他们的婚礼上,约里奥·居里先生(居里夫人女婿)这样说道:

 

令人怀念的比埃尔和玛丽·居里夫妇,曾经在一个实验室中亲密合作,以后,我和伊蕾娜又结为伴侣。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结合,其结果非常之好。亲爱的钱先生,尊敬的何小姐,我们的‘传染病’,今日又传给了你们。祝福你们家庭美满,祝愿你们亲密合作,在科学事业上做出令举世振奋的丰硕成果。

 

终其一生,钱三强何泽慧相濡以沫,彼此砥砺,这一对“中国的居里夫妇”,实现了当初彼此许下的忠诚的誓言。

 

什么叫贵族?这种彼此坚贞,才叫贵族!

640 (12).jpg

▲钱三强何泽慧在巴黎

 

05

1965年7月,钱三强收到法国营养学校原秘书、督学巴杭德邮寄的法国《科学与生活》1965年6月号上的一页剪报文章《在中国科学的后面是什么?》。文中写道:


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北京原子能研究所的领导人是曾在巴黎大学Sorbonne部学习过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博士。他才真正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W020120528504566222990.jpg

 ▲图为周总理同钱三强、周培源祝酒。资料图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二天,法国法新社科学编辑赛尔日•贝尔发表文章写道:


人们认为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同一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


没有哪个国家进展得有这样快。法国爆炸第一个原子弹比中国早四年,但是仍然没有试验氢弹……关于参加这项计划的人物,外人知道很少,但是这个计划很可能是钱三强领导的。


这些消息和电讯,第二天就被转载到新华社编发的《参考资料》上。从此,“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钱三强本人对“中国原子弹之父”一直持极力反对的态度。钱三强对此的态度是:“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决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外国人往往看重个人的价值,喜欢用‘之父’、‘之冠’这类称谓。”

 

什么是贵族?这种虚怀若谷,才叫贵族。


640 (13).jpg


▲钱三强纪念邮票

 

06

1992年钱三强先生去世以后,何泽慧拒绝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就一直守着他们1955年搬进来的这套老房子,屋里的陈设,也丝毫没有变动。

 

她工作惯了,喜欢到办公室去。单位要派车,她死活不要,只愿意坐公交,一直坐到92岁。90多岁的大家闺秀、“中国居里夫人”,每天穿着解放鞋,坐公交车去上班,常常就在单位食堂买几个馒头带回去吃,这本身就是中关村再也不会有的人文景观。

 

92岁那年,何泽慧摔坏了脚,痊愈以后,单位坚持派车接送,何泽慧接受了,但要求不坐小轿车,而要坐单位的中巴,一来节约,二来可以和同事聊天。

 

中科院院士李惕碚在2009年庆贺何泽慧95岁华诞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何先生那里,科学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来面目,如此而已。权位和来头,排场和声势,以及华丽的包装,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而又鞭辟入里的实在话。

 

无论从物质抑或精神层面说,何泽慧的家庭,都堪称一个强大到令人窒息的贵族世家。可是,你在何泽慧身上,看不到一点骄奢的影子。不仅没有骄奢,而且朴素到尘土里。但在精神上,何泽慧却始终保有贵族的骄傲与尊严——自从2005年以后,温总理每年都去看望何泽慧院士,她跟着上了新闻联播,成了“名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大概只有这个老太太,敢拿出一个小马扎,招呼总理说:您就坐这儿!

 

什么是贵族,这种骄傲与自尊,才叫贵族!


640 (14).jpg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